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敬如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万历
  • 2篇战争
  • 2篇首辅
  • 2篇万历皇帝
  • 2篇聊斋
  • 2篇聊斋志异
  • 2篇明代
  • 2篇皇帝
  • 1篇对外战争
  • 1篇志同道合
  • 1篇孺人
  • 1篇射出
  • 1篇太宗
  • 1篇唐高宗
  • 1篇唐高祖
  • 1篇唐太宗
  • 1篇内政
  • 1篇壬辰
  • 1篇壬辰战争
  • 1篇人才观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范敬如
  • 2篇陈尚胜

传媒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对外政策的承续与变化——以对外战争为讨论中心被引量:1
2015年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君主在位期间,对外政策有承续亦有变化,在战争这一对外关系表现形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唐高祖隐忍怀柔,为积蓄国力创造稳定的外部空间;唐太宗时期国力恢复,开始出兵不守臣礼的四夷,威恩并施以树立唐朝宗主国权威;唐高宗时期国力更强,频繁征伐进一步巩固唐朝宗主国地位。三代君主对外政策的承续和变化,为树立唐朝的宗主国地位和对外关系格局奠定基础。
范敬如
关键词: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
无友不如己者新辨
2013年
对于《论语·学而》中的一句"无友不如己者",学者们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一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二为"没有哪个朋友会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三为"不结交与自己不同类的人"。笔者认为第三种解释最为准确。君子与"主忠信"的志同道合之人相交,才能互为明鉴,共同进取。
范敬如
关键词:《论语》孔子志同道合忠信
《聊斋志异》之《细柳》篇折射出的教育观
2013年
一生纠结于科举及第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却超然地在他的作品《聊斋志异·细柳》篇中,诠释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和"四民各有本业"的人才观。蒲松龄此种进步观念的产生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密切联系。
范敬如
关键词:教育观人才观
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与万历朝鲜战争
2023年
《明史·王锡爵传》中对于王锡爵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具体行迹只字未提。那么,当战争发生时,作为内阁首辅的王锡爵是否参与了这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又发挥了哪些作用?通过对援朝御倭文献中王锡爵行迹的考察,可以发现他在援救朝鲜决策、保护前线将帅并疏导二人之间矛盾、确定明日议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均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关于朝鲜御倭事务、北边事务等方面,王锡爵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
范敬如陈尚胜
关键词:万历皇帝
明代首辅王锡爵与“三王并封”被引量:1
2016年
"国本之争"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君臣争论的重要问题。万历二十一年,时任首辅的王锡爵顺从了万历皇帝提出的"三王并封",使朝中众多大臣质疑其谀君。而明朝当时正值大举出兵救援朝鲜之时,王锡爵顺从"三王并封"之提议有益于缓和君臣矛盾,为得到万历皇帝信任、赢得援朝战争并继续劝立太子打下基础,是因时之策。
范敬如陈尚胜
关键词:万历皇帝
“细柳”人物形象探析——与蒲松龄妻刘孺人比较谈被引量:1
2013年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众多的妇女形象,虽然以塑造仙、狐、鬼、妖见长,对现实中的女性形象,蒲松龄也塑造得光彩照人。《细柳》篇中,细柳之"柳"与刘氏之"刘"谐音,刘氏也如同细柳一样是一位坚强、果敢的女性,细柳与刘氏在性格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细柳"人物形象有蒲松龄妻子刘氏的影子。
范敬如
关键词:聊斋志异刘氏
柳思瑗《控于录》研究
2016年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丰臣秀吉声言将北上再次攻打朝鲜,朝鲜遂派使团前往明朝请兵求救,最终明朝发兵再次救援朝鲜。朝鲜使臣柳思瑗将使团出行明朝的一路见闻记录在《控于录》中,"控于"的意思是仰求明朝。这篇文献收录了大量明朝官员讨论出兵决策的奏报,显示了朝鲜使臣对推动明朝出兵救援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范敬如
明朝首辅赵志皋与万历明日和议被引量:1
2018年
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之战,史称"壬辰战争"。朝鲜向明朝求救后,明朝军队远征援助朝鲜。明朝援军败于碧蹄馆之战后,开始明日和议。以往有关问题的学术研究,普遍认为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是和议的主谋,然而从整个和议事件的经过来看,首辅赵志皋在和议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册封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却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视。因此从史料中考察赵志皋推动和议的过程,探索其推动明日和议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范敬如
关键词:壬辰战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