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烨
- 作品数:217 被引量:28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二范之风”与晋宋儒学
- 2009年
- “二范”,范宣(生卒年不详)和范宁(339—401),是东晋后期的两位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们以自己的精深研究和卓越实践在中国儒学史上创写了一个新的篇章。《晋书》卷91(儒林列传·范宣传》载:
- 范子烨
- 关键词:儒学史晋宋《晋书》生卒年儒家
-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被引量:3
- 2014年
-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的诗体形式渊源于著名的汉代乐府诗《江南》古辞,融会儒道思想于一炉。其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人墨客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 范子烨
- 关键词:陶渊明幽默崇高
- 陈寅恪“陶渊明为天师道教信徒说”旁证
- <正>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尽人皆知。按照后人的理解,五斗米作为微薄俸禄的代名词无疑是由他首创的,而中国古代诗人也通常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个典故的。如孟浩然(689年-740年)《京还赠张淮》...
- 范子烨
- 论异型文化之合成品:“竹林七贤”的意蕴与背景被引量:11
- 1997年
- 本文在陈寅恪先生观占的基础上,对魏晋文化史中的"竹林七贤"问题重新予以阐释。"竹林七贤"并非有组织的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的名士群体,换言之,这一名目并非客观存在,而是后人意念虚构的产物.其实际的创造者是在东晋时代深具影响力的名士谢安。就其内蕴而言,它是由天竺佛家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基因合成的,其产生与晋人的审美观念、心灵意识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范子烨
- 关键词:《高僧传》《晋书》格义意蕴竹林名士
- 音乐与历史的交融:莫尔吉胡的蒙古音乐学及相关研究
- 2017年
- 莫尔吉胡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为音乐而倾倒,为音乐而奉献,为音乐而劳作,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业绩。他的新著《胡笳的传说:兼谈匈奴的故事》,引人遐思,发人深省。音乐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音乐,构成了这本书在文化、学术上的两大亮点。作者向我们揭示,蒙古音乐在我国文化史上实际上构成了另一种历史书写方式——其本质乃是音乐形态的诗史亦即精神史。《胡笳的传说:兼谈匈奴的故事》正是一位蒙古老人、蒙古音乐家和音乐文化史家的精神述说。
- 范子烨
- 关键词:音乐信仰
- 诗史发现与文本主义
- 2017年
- 随着古籍电子化的进展以及各种古籍数据库的完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已经逐步转向了理论形态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文学文献为基础的在各种理论驱动之下所展开的研究,也是难度最大最需要学术头脑的研究。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不缺材料的时代,却又是一个缺少审视材料的理论眼光的时代。陈寅恪缘何是大师?因为其著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材料,都是常见的,是大家都看过的,但是。
- 范子烨
- 关键词:文本主义诗史中国古典文学古籍数据库古籍电子化文学文献
- 慕陶情与伪陶诗——说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及与传世陶集《问来使》诗的关系
- 李白(701~762)的诗富有豪侠剑气的光芒,而缺少忍耐慎独的情怀;富有仙风道骨的飘逸,而缺少立足现实的执着;富有长江大河的壮美,而缺少剡溪夜雪的轻柔;富有五岳名山的峥嵘,而缺少数峰无语的静默。当然,我们说他富有什么,说...
- 范子烨
- 关键词:陶渊明
- 文献传递
- 诗之声与乐之心——对《诗经》“鼓簧诗”的还原阐释被引量:4
- 2017年
- 口簧作为一种盛行于三代的乐器,见于《国风》和《小雅》,堪称风雅之音。由于《诗经》的基本文化属性是以音乐为母体的歌诗,因此,我们对其中的每首歌诗或者说乐诗的观察,都离不开音乐以及产生音乐的媒介——人和人所操作的乐器。本文通过追溯我国的口簧艺术史,从口簧的演奏技法及其作为原始乐器的一以贯之的文化功能出发,结合其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对《诗经》中的三首涉及鼓簧艺术的歌诗重新进行阐释,以期恢复其思想旨趣和艺术特色之本真,并由此进一步彰显这部古老的歌诗选集在诗学、音乐学、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乃至历史学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 范子烨
- 关键词:《诗经》乐诗礼乐
- 自由的象征:对阮籍长啸的文化阐释被引量:4
- 2009年
- 往岁读王摩诘的绝句《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以为啸可能是幽人逸士兴致勃发之际的狂呼大叫。及读岳武穆((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又以为啸无非是抒发英雄豪气的长叹之声。近年稍窥中古之学,于啸之问题方略有解会,始知畴昔所想乃谬误之极。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
- 范子烨
- 关键词:文化阐释阮籍《竹里馆》声乐艺术满江红中古
- “啸”:东方古国的口哨音乐被引量:4
- 1995年
- “啸”:东方古国的口哨音乐范子烨在东方古国的五音繁会中,有一种神奇的口哨音乐:“啸”。其发音机制和方法十分特殊。魏晋时期的“啸”有明确的五音规定,并达到鼎盛,唐宋时代的“啸”可能有相应的乐谱存在,而渐趋衰微,元明以後“啸”基本上销声匿迹。“啸”起源於...
- 范子烨
- 关键词:世说新语湘楚文化阮籍西王母《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