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镇涛

作品数:87 被引量:283H指数:10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微波辐射
  • 26篇微波
  • 17篇海马
  • 14篇细胞
  • 14篇高功率微波辐...
  • 14篇大鼠海马
  • 13篇高功率微波
  • 10篇比吸收率
  • 9篇突触
  • 9篇大脑
  • 8篇HPM
  • 7篇递质
  • 7篇血脑
  • 7篇血脑屏障
  • 7篇时域有限
  • 7篇时域有限差分
  • 7篇脑屏障
  • 6篇电磁辐射
  • 6篇神经递质
  • 6篇时域有限差分...

机构

  • 8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87篇苏镇涛
  • 62篇彭瑞云
  • 60篇高亚兵
  • 59篇王水明
  • 39篇王丽峰
  • 29篇胡向军
  • 28篇马俊杰
  • 26篇董霁
  • 24篇周红梅
  • 24篇王德文
  • 22篇赵黎
  • 21篇胡文华
  • 21篇杨国山
  • 19篇徐新萍
  • 13篇左红艳
  • 10篇李杨
  • 10篇王旭
  • 9篇魏丽
  • 7篇高荣莲
  • 7篇马萍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医学...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6篇中华劳动卫生...
  • 6篇军事医学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体视学与...
  • 3篇辐射防护
  • 3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保健医学研究...
  • 3篇第七届全国生...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 2篇第八届全国生...
  • 2篇全国非电离辐...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辐射后大鼠脑内JAM-1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随着微波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微波的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成为目前生物电磁学的前沿课题。以往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可引起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BB中起屏障作用的...
李翔苏镇涛胡向军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王丽峰徐新萍董霁赵黎
关键词:微波辐射血脑屏障分子病理学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微波长期辐射对大鼠尿液中氨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微波长期辐射对大鼠尿液中氨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辐射组及2.5、5.0、10.0mW/cm^2微波辐射组,每天6min,每周辐射5d,持续1个月;于辐射后1、14d和2个月时用代谢笼收集24h尿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检测辐射后尿液中氩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含量。结果2.5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尿液中天冬氨酸(Asp)含量于辐射后1d和2个月时明显减少,与0mW/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氨酸(Gly)含量于辐射后1d时明显降低[(127.02±11.28)μg/ml],与0mW/cm^2组[(160.46±20.73)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含量于辐射后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n·W/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尿液中Asp、Gly、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于辐射后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mW/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犬尿喹啉酸含量于辐射后14d时增加,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mW/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尿液中Asp含量于辐射后14d时明显降低[(12.34±4.28)μg/ml],与0mW/cm^2组[(20.58±3.67)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y于辐射后1d明显降低[(115.46±13.94)μg/ml],与0mW/cm^2组[(160.46±20.73)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HT含量于辐射后14d和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mW/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长期辐射可引起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代谢紊乱。
王丽峰胡向军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董霁赵黎李翔高荣莲苏镇涛
关键词:微波氨基酸类生物源单胺类
用罗丹明B实现微波辐照下细胞水平温度的实时测量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用温度敏感性荧光探针罗丹明B(rhodamineB,Rho.B)测量微波辐照下细胞水平温度的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光纤测温仪测得的数据拟合出罗丹明B荧光探针荧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式。并利用该荧光探针对微波辐照过程中细胞水平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结果显示,温度与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拟合的温度.相对荧光强度关系式可得到升温过程(25~40℃)中细胞水平的准确温度,这为生物电磁实验中细胞水平的实时温度监测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捷可行的方法。
鲁维吴可丛建波苏镇涛王长振宁静周红梅杨国山
关键词:活细胞荧光温度测量
HPM单次辐照对大鼠眼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单次辐照对动物视网膜功能的生物效应,为我国HPM安全防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S波段HPM效应模拟源以远场平面波(平均功率100mW/cm2)进行单次照射,G1组照射10min,G2组照射20min,并在照后多个时间点,进行体温、视网膜电图测定和眼底检查。结果 HPM单次照射后可出现动物体温和ERGb波幅值一过性升高以及眼底充血等暂时性血管反应,并可于照后1~3d恢复正常。体温和ERGb波幅值的变化在两个照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条件下的HPM单次照射可导致动物视网膜功能改变,这可能是机体对HPM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并可作为损伤早期的重要指征。
陈鹏单清马萍苏镇涛梁洁王长振钱焕文
关键词:微波视网膜
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突触素Ⅰ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组织结构、苔藓纤维出芽及其与突触素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辐射组及辐射组,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Wistar大鼠,于辐射后6 h、1 d、2 d、3 d、4 d、7 d、14 d以Morris水迷宫对辐照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进行观察;于辐射后6 h、1 d、3 d、7 d、14 d、28 d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对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和突触素Ⅰ表达进行观察;于辐射后7 d、14 d、28 d进行Timm染色,对学习记忆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30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和CA3区锥体细胞损伤,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部分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固缩深染,部分胶质细胞固缩、深染,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辐照后6 h~7 d,30 mW/cm2组损伤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辐射后14 d,30m W/cm2组损伤呈恢复趋势;辐射后6 h、1 d、2 d、7 d,30 mW/cm2组Morris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辐射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Timm染色结果显示,辐射后即水迷宫后7 d、14 d和28 d,30 mW/cm2组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与假辐射组比较,苔藓纤维出芽明显减少(P<0.01或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后3 d,海马CA3区及齿状回突触素Ⅰ表达明显减少,且其表达减少的部位和时间与海马神经元损伤以及苔藓纤维出芽受抑制的部位和时间一致。结论微波辐射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突触素Ⅰ的表达,导致突触结构损伤(表现为苔藓纤维出芽生长抑制),最终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乔思默胡向军王丽峰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赵黎徐新萍董霁常公民苏镇涛
关键词:海马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苔藓纤维突触素I
微波辐射对大鼠睾丸闭锁蛋白和连接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后大鼠血睾屏障紧密连接闭锁蛋白(occludin)及连接黏附分子-1(JAM-1)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经平均功率密度为0、10、30、100mW/cm2微波辐射5min,于辐射后6h,1、3、7、14d,采用Western印迹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闭锁蛋白和J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10、30和100mW/cm2微波辐射后分别在3~7d、6h~7d和6h~14d闭锁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JAM-1蛋白分别于辐射后3~7d、1~7d和1~14d表达亦明显下调(P<0.05)。结论:闭锁蛋白及JAM-1蛋白表达减少可能在微波辐射致血睾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晓芳王水明彭瑞云左红艳王丽峰高亚兵董霁苏镇涛
关键词:微波辐射血睾屏障闭锁蛋白
HPM辐射后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HPM辐射后大鼠不同脑区HIF-1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60只Wistar大鼠于0、30和100 mW/cm2HPM辐射后6 h、1、3和7 d活杀取大脑皮层和海马,采用HE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形态改变,采用免疫...
王旭胡向军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王丽峰吴振宇魏丽马俊杰胡文华苏镇涛
关键词:HPM毛细血管通透性缺氧诱导因子1
文献传递
高功率脉冲微波照射时大鼠体内SAR值计算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计算高功率脉冲微波照射条件下大鼠体内的比吸收率 (SpecificAbsorptionRate ,SAR)分布。方法 在建立的脉冲辐射场及大鼠电磁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大鼠体内的感生电场分布 ,进而得到比吸收率。结果 计算了不同脉宽和重复频率条件下的峰值比吸收率和平均比吸收率 ,并按防护标准的要求分别计算了SAR1、SAR10和WBA SAR。结论 照射条件相同 ,仅改变微波脉冲宽度 ,峰值比吸收率变化很小 ;在同一次照射中 ,比吸收率按SAR1Max、SAR10Max和全身平均SAR值依次下降 ,存在局部“热点” ;在相同的远场照射条件下 ,实验动物越小 ,全身平均SAR值越大。
苏镇涛杨国山
关键词:照射SAR值时域有限差分法比吸收率
微波辐射对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微波辐射后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0、5、10、50 mW/cm2的微波辐射120只二级Wistar雄性大鼠,辐射时间为6 min,分别于辐射后1 d、7 d、14 d、28 d、3 m、6 m活杀,取窦房结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光镜HE、Masson染色和图象分析技术,观察窦房结组织结构和胶原含量的改变。结果 (1)5 mW/cm2组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10和50 mW/cm2组于辐射后1 d,大鼠窦房结内见P、T细胞水肿;之后损伤逐渐加重,于辐射后14 d,窦房结内P、T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胞浆凝聚甚至核固缩;辐射后28 d至6 m,损伤呈逐渐恢复趋势,但6 m仍未恢复正常。(2)50 mW/cm2组于辐射后3 mP<0.05)和6 m(P<0.01)窦房结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上述改变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10mW/cm2~50 mW/cm2的微波辐射可造成大鼠窦房结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
刘燕青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徐新萍王惠赵黎董霁姚斌伟苏镇涛周红梅
关键词:微波窦房结
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大鼠心脏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_2胆碱能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和M2胆碱能受体(M2AchR)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2~90mWcm2的S波段HPM模拟源辐照150只Wistar雄性大鼠,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HPM辐照后大鼠心脏组织结构的改变及β1AR和M2AchR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0mWcm2以上的HPM辐射后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出现颗粒变性甚至肌质凝聚,窦房结P细胞坏死,Purkinje纤维溶解等,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0.968,P<0.05);于照后1d大鼠左心室心内膜下及肌层心肌细胞膜和胞浆β1AR表达增强,3d达高峰,与假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于照后1d大鼠左心室心内膜下及肌层心肌细胞膜和胞浆M2AchR表达明显增强并达高峰,与假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d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定功率密度的HPM辐射可造成大鼠心脏组织结构的损伤、左心室心内膜下及肌层心肌细胞β1AR和M2AchR表达增强,βAR和MAchR参与了HPM辐射所致心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潘敏鸿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马俊杰王德文胡文华苏镇涛杨国山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受体高功率微波辐射受体表达大鼠心脏Β1-AR心内膜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