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明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腮腺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下颌
  • 1篇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胸锁乳突
  • 1篇胸锁乳突肌
  • 1篇胸锁乳突肌瓣
  • 1篇应用及疗效
  • 1篇愈合
  • 1篇增宽
  • 1篇乳突
  • 1篇入路
  • 1篇腮腺良性肿瘤
  • 1篇腮腺深叶
  • 1篇腮腺深叶肿瘤
  • 1篇鳃裂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韩正学
  • 7篇苏明
  • 3篇刘颜彬
  • 2篇杨彬
  • 2篇邢汝东
  • 2篇秦力铮
  • 2篇李华
  • 2篇王晓林
  • 2篇杨彬
  • 1篇王雪
  • 1篇李德龙
  • 1篇孔祥盼
  • 1篇李建华
  • 1篇李金忠
  • 1篇冯芝恩

传媒

  • 7篇北京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下颌舌侧松解入路在舌癌间室性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下颌舌侧松解入路在中晚期舌体癌间室外科切除中术野显露的充分性,以及在保留口腔功能及面部外形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我科自2012年3月至今收治的23例接受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中晚期舌体癌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术中评价、定期随访、问卷调查和功能测定,在手术显露的彻底性、术后的功能恢复、面部外形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下颌舌侧松解入路在原发灶的显露方面效果良好,术中切缘阳性率为8.70%,能达到切除肿瘤的显露目的,符合无瘤操作的原则。在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不存在颏神经损伤及钛板排异的风险。对接受术后放疗的患者,下颌舌侧松解入路手术不存在骨愈合不良及钛板外露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下颌舌侧松解入路在中晚期舌体癌原发灶的间室外科切除中能够暴露充分,符合无瘤原则,在保留和恢复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李华杨彬李金忠苏明邢汝东韩正学
关键词:舌癌
小型猪胫骨垂直牵张成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以小型猪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选择一侧胫骨,进行胫骨切开术及安置牵引器,术后每日牵引2次,每次牵开0.4mm,连续牵引20日,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获取双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宽度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经牵引,实验组胫骨直径明显大于正常胫骨。组织学观察发现,非暴露侧成骨较好,暴露侧成骨不连续。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操作容易、效果稳定可靠的建立管状骨垂直牵张成骨模型的方法。
苏明欧阳嘉杰王晓林李德龙韩正学
关键词:管状骨动物模型小型猪
腓骨折叠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腓骨折叠技术重建下颌骨的效果以及平行折叠的两段腓骨之间的愈合情况。方法对11例采用腓骨折叠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随访,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术后1个月和术后两年平行折叠的两段腓骨之间的间隙宽度,评价两段腓骨之间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远中、正中、近中两段腓骨之间间隙宽度分别为3.82±1.83mm、3.82±1.89mm、4.55±1.21mm,术后2年三位点测量结果分别为2.45±1.86mm、3.18±1.83mm、2.18±1.47mm,远中位点和近中位点间隙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位点间隙宽度无显著差别(P=0.089)。结论采用腓骨折叠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后,靠近自身下颌骨的截骨断端处骨改建明显,两段腓骨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
王晓林苏明韩正学
关键词:下颌骨重建腓骨
颌下腺瓣修复腮腺深叶肿物切除后缺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采用颌下腺瓣转移修复腮腺深叶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并与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患者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颌下入路组和腮腺入路组,每组22例。腮腺入路组采用改良Blair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填塞肿瘤切除术后间隙区,颌下入路组采用经颌下入路联合颌下腺皮瓣填塞肿瘤切除术后间隙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面神经等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颅面部均无明显畸形。颌下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1±57)min、(394±127)ml,与腮腺入路组的(282±37)min、(763±205)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颌下入路组面神经损伤4.5%(1/22)、Frey综合征4.5%(1/22)、术后口干的发生率13.6%(3/22),未发现深部创口感染、皮瓣坏死病例;腮腺入路组面神经损伤13.6%(3/22),术后深部创口感染13.6%(3/22),皮瓣坏死发生率4.5%(1/22),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颌下入路联合颌下腺瓣修复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切除后缺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好。
阴旭斌杨彬苏明韩正学
关键词:腮腺深叶肿瘤胸锁乳突肌瓣
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我院头颈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36例,均行耳周V形切口切除肿瘤,总结临床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涎瘘、Frey's综合症的发生,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面瘫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情况,术后3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永久性面瘫及肿瘤复发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面部无明显瘢痕或线性瘢痕,美观满意度评分9.4分,均达到预期美容效果。结论耳周V形切口对于腮腺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且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苏明孙海滨刘颜彬秦力铮韩正学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V形切口并发症
鳃裂畸形15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总结159例先天性鳃裂畸形病例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9名鳃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项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畸形类型、治疗历史、手术治疗、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结果其中男性患者73人,女性患者86人,儿童患者占15.7%。在所有患者中,诊断为第一鳃裂囊肿的为34人(21.4%),诊断为第二鳃裂囊肿的为112人(70.4%),诊断为第三、第四鳃裂囊肿的为13人(8.2%)。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了手术。儿童患者、曾行切开引流或复发的成人患者进行了显微镜下的手术操作,精确切除的复发率明显降低。面神经颞支损伤和伤口感染是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本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为3.8%。结论相对于以往的报道,本研究鳃裂畸形的术后复发率更低。利用显微镜的显微手术和精细的操作器械在鳃裂囊肿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颜彬杨彬王雪苏明秦力铮韩正学
关键词:鳃裂畸形鳃裂囊肿
足体调节蛋白SH3PXD2B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7年
目的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SH3PXD2B基因序列信息和蛋白结构,为今后进一步验证该基因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Genbank得到SH3PXD2B序列,采用基因结构分析,预测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功能结构域和抗原表位等信息。结果 SH3PXD2B基因编码长度为911aa的蛋白,具有1个PX和4个SH3结构域,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01579.0,理论等电点为8.82。蛋白结构中α螺旋占21.62%,β转角占6.70%,无规则卷曲占58.95%。蛋白结构中无信号肽,但有4个跨膜结构,和8处抗原表面位点。蛋白互作网络显示,与其互作蛋白多与细胞伪足形成和细胞粘附有关。进化分析显示家猪、家兔等与人SH3PXD2B基因相似性更高。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H3PXD2B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能为其在口腔颌面头颈部功能的研究提供信息基础。
杨彬刘颜彬李华邢汝东苏明李建华冯芝恩孔祥盼毛明惠韩正学
关键词:生物信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