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园园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阶听觉诱发电位记录中若干问题的应用研究
-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是由声音激发的从内耳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电活动,具有相对固定的起源和潜伏期稳定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评估婴幼儿听力、鉴别诊断听神经病变等临床应用方面,是听...
- 苏园园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高刺激率
- 文献传递
-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潜伏期特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强度下健康成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的潜伏期特性及其在脑干神经元编码言语信息中的意义。方法记录32例健康成人32耳在4种刺激强度(20、40、60、80dBSPL)、11.1次/s速率下的speech-ABR,分析不同强度条件下speech-ABR的潜伏期和相关性。结果 speech-ABR由一系列主波组成,分为起始部分(包括V和A波)、过渡部分(C波)、频率跟随部分(D-E-F波)和终止部分(O波)。随着强度的降低,各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度降低20dBSPL级差时,潜伏期的平均延长值表现为V、A、C、O波接近,D、E、F波接近。不同强度下,V-A-C波潜伏期之间、D-E波潜伏期、E-F波潜伏期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相关系数大于0.40,其中V-A波潜伏期的相关系数大于0.80;强度降低时,潜伏期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主波逐渐增多。结论健康成人speech-ABR各主波的潜伏期随着刺激强度降低而显著延长;起始反应和频率跟随反应的潜伏期及其显著相关性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言语强度降低时,speech-ABR主波潜伏期的显著延长以及主波潜伏期间相关性的改变可能与言语的不易被识别有关。
- 符秋养梁勇苏园园王涛
- 关键词:言语声刺激成年人
- 基于最大长序列刺激的听觉诱发反应信噪比分析与仿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提出应用MLS方法后反应信噪比的变化公式,探讨不同阶数序列、刺激率和噪声条件下,最大长序列阶数和刺激率等参数与听觉诱发反应信噪比变化和还原质量的关系,并验证推导的理论公式。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还原不同刺激参数和噪声环境下的听觉诱发反应,并讨论其信噪比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噪声环境和刺激率不变的情况下,信噪比的提高与阶数成正比;在噪声环境和阶数不变的情况下,信噪比的变化与刺激率成反比。结论在已知反应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理论公式可较为准确地估计还原反应的信噪比变化情况,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最大长序列提供选择依据,并可为高刺激率下听觉诱发反应及听觉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实验设计参考。
- 苏园园王涛李彬
- 关键词:听觉诱发反应信噪比
- 健康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成分及特性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人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peech—ABR)的电生理特性及其与诱发言语声学特性的关系,并比较和分析与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 evoked auditory brmnstem response,click—ABR)的差异。方法记录31名31耳正常听力青年短声及合成言语/da/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计算/da/和speech—ABR的时域及频域参数,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正常青年人speech—ABR由一系列主波组成,可分为起始部分(包括V,A波)、过渡部分(C波)、频率跟随部分(D—E—F波)和终止部分(O波)。A波分别与V、C、D、E及F波潜伏期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V波潜伏期的相关性最强(r=0.847,P〈0.01);D、E及F波潜伏期相互间相关(P〈0.01);C波只与OR部分的V波和A波有相关性(P〈0.05);O波潜伏期呈相对独立性,与其他主波无相关(P〉0.05)。与click—ABR相比,speech—ABR的V波和Ⅲ波潜伏期延迟(P〈0.01),m波出现率降低(P〈0.01),而Ⅰ波潜伏期的延迟和出现率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ech—ABR是研究人类听觉诱发电位的一种新手段,其成分主要来源于脑干。speech—ABR主要成分关联密切,类似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中短声诱发的Ⅰ—Ⅴ波、SN10及低频声诱发的FFR的结合,较好地反应了刺激言语的声学信息,是研究听觉言语处理机制的良好工具。
- 符秋养梁勇苏园园王涛
-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言语
- 双耳同侧记录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比较左、右耳记录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在时域及频域上的差异,探讨脑干编码不同耳别来源的言语信息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方法:以合成言语/da/为刺激声对健康成人进行双耳同侧记录的speech-ABR测试,分析反应的潜伏期、幅值及波形评分。对反应20~50ms部分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基频及第一共振峰的幅值。结果:不同耳别记录的speech-ABR主波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耳记录的A波幅值显著大于左耳记录,O波幅值则显著小于左耳记录,其他主波幅值的耳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耳记录的波形评分大于左耳记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记录耳别,基频的幅值均大于第一共振峰的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基频的幅值还是第一共振峰的幅值,耳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eech-ABR在脑干的来源和分布无明显偏向性,与大脑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无明显对应性。听觉传导通路、功能性what-where通路以及大脑两侧半球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 梁勇符秋养苏园园王涛
- 关键词:双耳言语听性脑干反应
- 一种恢复高刺激率下听觉诱发电位的迭代维纳滤波方法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分离高刺激率诱发的听觉诱发电位(AEP)暂态成分的方法。根据前期提出的维纳滤波技术,结合高阶反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长期记忆的迭代计算方案,在无需信号先验知识的条件下逼近一个稳定的AEP估计。将该方法应用于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检验,其效果接近理想条件下维纳滤波的理论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缺乏信号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得到一个接近于理论真实值的AEP估计,为在高刺激率下还原AEP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 苏园园王涛林霖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高刺激率反卷积维纳滤波
-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正常青年人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在不同时间段下的测试结果,为speech-ABR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促进speech-ABR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0名健康青年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speech-ABR测试,两组测试时间相隔2个月。比较两组反应主波的潜伏期及幅值,分析反应主波的引出率。结果:两组测试人群均很好引出speech-ABR,两组反应各主波的潜伏期及幅值差异无统计意义。反应主波以V、A、C和F波的引出率较高。结论:speech-ABR的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V、A、C和F波可作为临床观测的重要指标,是言语感知机制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良好工具。
- 刘海峰符秋养苏园园梁勇王涛
-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稳定性
- 高刺激率听觉诱发电位去卷积技术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s)的高刺激率方案在相同记录时间内可提供更多的刺激,目前可用一些较成熟的基于去卷积技术的方法,将其重叠的暂态反应恢复出来,从而在基础和临床应用领域拓展了传统技术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了高刺激率条件下应用不同方法还原诱发反应的有效性,即去卷积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恢复信号的质量。分别应用常规的叠加平均方法、连续循环平均去卷积(continuous loop averaging deconvolu-tion,CLAD)方法和最大长序列(maximum length sequence,MLS)方法还原听觉诱发电位,以常规方案为基准,通过计算理想反应与三种方法还原反应间的相关系数及欧氏距离,评估在相同记录时间条件下高刺激率方案还原信号的质量。结果表明,MLS方案比常规方案恢复信号质量略有提高,CLAD方法恢复信号的质量则较低,提示实际应用中反而需要更多的记录时间;而当存在重叠反应的情况下,采用增加刺激速率的做法不能作为一种提高记录效率的手段。
- 苏园园王涛符秋养梁勇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