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振禧

作品数:40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斑鳜
  • 7篇胚胎
  • 7篇胚胎发育
  • 7篇仔鱼
  • 6篇养殖
  • 6篇马口鱼
  • 4篇倒刺鲃
  • 4篇饲料
  • 4篇亲鱼
  • 4篇仔鱼发育
  • 4篇温度
  • 4篇刺鲃
  • 3篇幼鱼
  • 3篇藻粉
  • 3篇中华倒刺
  • 3篇中华倒刺鲃
  • 3篇摄食
  • 3篇罗非鱼
  • 3篇工厂化
  • 3篇工厂化养殖

机构

  • 39篇福建省淡水水...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0篇胡振禧
  • 21篇黄洪贵
  • 18篇吴妹英
  • 15篇薛凌展
  • 14篇樊海平
  • 14篇王茂元
  • 13篇吴斌
  • 13篇陈度煌
  • 12篇田田
  • 12篇黄柳婷
  • 9篇赖铭勇
  • 6篇黄种持
  • 4篇何国森
  • 4篇林学文
  • 3篇梁萍
  • 3篇李学贵
  • 3篇刘艳艳
  • 3篇叶小军
  • 2篇钟全福
  • 2篇林建斌

传媒

  • 4篇水产养殖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淡水渔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河北渔业
  • 2篇福建水产
  • 2篇渔业研究
  • 2篇2015年福...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知识
  • 1篇饲料研究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被引量:3
2021年
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 cm/尾,平均体重18.17 g/尾,尾日增重为147 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 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陈度煌仲崇虎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
关键词:养殖
饥饿对中华倒刺鲃仔鱼摄食、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8日龄进入PNR。延迟1~6d投饵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之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完全饥饿条件下,累计死亡率超过50%发生在19日龄,22日龄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全长、头长、眼径、体高和尾柄高5项形态学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步,分别在延迟投饵时间达6,7,5,3,4d起显著低于正常投饵组(P<0.05)。饥饿仔鱼鳍发育停滞,饥饿达7d以上仔鱼除出现头大身瘦,脊索弯曲,肠道萎缩等饥饿仔鱼的一般形态特征外,还出现"胸角"现象。中华倒刺鲃仔鱼开始投饵的最适时间建议在6~8日龄。
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叶小军黄柳婷吴妹英
关键词:中华倒刺鲃仔鱼饥饿摄食存活
一种斑鳜人工饵料驯食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斑鳜人工饵料驯食系统,包括驯化池,所述驯化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污口,驯化池内设置有具有简易过滤槽和水生植物的植物浮床,驯化池上还设置有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包括均匀交错安装在驯化池内的气提管和曝气盘。该斑鳜...
田田王茂元胡振禧薛凌展黄洪贵何国森黄柳婷
一种光唇鱼自然受精及受精卵收集的仿生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唇鱼自然受精及受精卵收集的仿生态装置,包括顶部为敞口的长方体状受精箱,受精箱的内部经由水平放置的托盘分隔成上、下分布的受精腔室和受精卵收集腔室,托盘上放置有多个鹅卵石,托盘的底部分布有多个以利于受精卵...
陈度煌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林建斌梁萍刘艳艳李学贵
大刺鳅18月龄体质量的育种值和遗传力估计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最终获得7个有效家系,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以各家系亲本的体质量为协变量,估算了18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和个体BLUP育种值。通过18月龄大刺鳅全同胞家系体质量的方差组分评估结果显示,遗传力达到了(0.4681±0.1737),t检验P<0.01。此外,体质量与其育种值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雄鱼回归方程为y=0.3936x-84.1930(R^(2)=0.7554,P<0.01);雌鱼回归方程为y=0.517x-64.126(R^(2)=0.8178,P<0.01)。个体育种值前50的雌性个体主要集中在3个家系中(B、E和D),尤其是家系B,雌性育种值前24和雄性育种值前19均来源于该家系。其中,雄鱼最大育种值为75.09,雌鱼最大育种值为67.49,均来自于家系B。本研究显示大刺鳅体质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可以通过表型或BLUP育种值的方式进行选育。
刘艳艳薛凌展傅建军吴妹英陈宇舒廖梦香陈度煌胡振禧林学文董在杰樊海平吴斌
关键词:全同胞家系遗传力育种值
温度对匙吻鲟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不同温度下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胚胎与仔鱼发育。结果表明,26℃时,匙吻鲟胚胎发育到大卵黄栓期全部死亡;在15~24℃范围内,胚胎均可孵化出膜,孵化时间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22℃,最佳温度为20℃,生物学零度为12.30℃。卵黄囊期仔鱼历时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6~22℃范围内,温度对卵黄囊期仔鱼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22~24℃影响不显著(P<0.05)。在22~26℃范围内,仔鱼生长的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低,且畸形率极显著地高于16~20℃(P<0.01)。匙吻鲟仔鱼早期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20℃,温度过高是造成仔鱼畸形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吴妹英黄柳婷
关键词:温度胚胎发育仔鱼发育
斑鳜人工繁殖技术初报被引量:7
2014年
2011-2013年,利用野生和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 Siniperca scherzeri )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欧酮( 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 -A3)组成的混合药物催产,在17.8-25.4℃水温条件下,斑鳜亲鱼群体的效应时间为24-46.5 h,存在产卵高峰期,产卵持续时间一般长达1-1.5 d。自然产卵高峰期的受精率较高,最高可达80%以上,早期和晚期的较低;而孵化率差异不大,最高可达86.7%。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1.3%,孵化率可达89.3%。未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亲鱼人工催产的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低于经人工驯养的。
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王茂元薛凌展赖铭勇
关键词:斑鳜人工驯养人工繁殖
饵料中添加藻粉对半刺厚唇鱼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试验旨在探究饵料中添加不同藻粉对半刺厚唇鱼消化酶活性、抗氧化指标和体成分的影响。选取半刺厚唇鱼2 7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尾鱼,1组(对照组)半刺厚唇鱼饲喂基础饵料,2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5%小球藻,3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5%螺旋藻。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对照组相比,2组、3组鱼肠道消化酶(AMS)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鱼肠道脂肪酶(LPS)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组、3组鱼胰蛋白酶(TRY)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组、3组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组间全鱼营养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在饵料中添加小球藻或螺旋藻均能够显著提高半刺厚唇鱼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鱼的抗氧化能力,但对全鱼体成分影响不大,且在饵料中添加小球藻的效果优于螺旋藻。
陈度煌张天华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
关键词:小球藻螺旋藻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功能
一种马口鱼亲鱼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口鱼亲鱼功能性饲料,包括如下组分:进口红鱼粉、南极磷虾粉、面粉、豆粕、花生粕、啤酒酵母、小球藻粉、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磷酸二氢钙、鱼油、氯化胆碱、甜菜碱、沙蚕冻干粉、中草...
陈度煌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梁萍李文盛李学贵
温度对斑鳜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研究不同温度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28℃温度范围内,斑鳜胚胎均能孵化出膜;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达囊胚期、原肠期和出膜期的时间均相对缩短,温度对囊胚期前的发育进程影响较小,胚胎发育至囊胚期后,温度升高胚胎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时间T与温度x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306 738x^-2.463,R^2=0.996 6(P〈0.01);在18-26℃温度范围内,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较低,孵化率较高,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达28℃时,胚胎发育到原肠中期的死亡率极显著上升,孵化率下降极显著(P〈0.01),孵化率y与温度x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y=-1.032 1x^2+44.107x-379.99,R^2=0.917 4(P〈0.01)。斑鳜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6℃。
胡振禧黄洪贵吴妹英赖铭勇黄柳婷
关键词:温度胚胎发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