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石
- 作品数:28 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 理工科学生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 2011年
-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高校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 罗南石刘仰斌
- 关键词:课程理工科理论课教学人类社会
- 道德的教育与政治的教化--先秦“乐”之意义分析
- 2008年
- 在礼制的框架中生存与发展是中国先秦古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对乐的发展进行梳理时,我们可以发现,从原始乐的"神人以和"到阶级社会中先秦儒家明确融"德"于"乐",提出"乐者,所以象德者也",以及"乐和同"功能之彰显,无不体现出先秦乐所隐含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教化"意义。
- 罗南石熊申英
- 关键词:先秦道德教育政治教化
- 浅析工科专业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被引量:1
- 2010年
- 工科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目前工科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呈现知识化、活动化和低效化的特征。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科学,工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是在工科专业教学中能够培育人文精神的基础。而展示专业教师的人文精神,寻求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关注科技伦理与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在专业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径。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专业教学人文精神
- 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1年
- 国学素养是指人们在对待国学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概言之,即是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了解及运用的能力。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国学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其人文精神,还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但是,现实中,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国学素养不容乐观,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 从知识经济看大学教师的素质被引量:1
- 2000年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知识经济大学教师
- 大陆摇滚乐的叙事学分析
- 2015年
- 在叙事学的框架中分析摇滚乐——叙事主体和受叙者在某种程度上的高度一致性,"以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年人为主";运用充满语义性的歌词以及音响"暴力"是摇滚乐的重要叙事策略;鲜明的叙事主题和民族化的改造是摇滚乐的重要叙事特点。在这样的分析中,摇滚乐的文化意义更加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摇滚乐叙事主体叙事策略叙事特点
- 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 2015年
-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停留于传统的经验型高级临床医师,还要使之成为具备医疗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临床化等能力的临床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培养他们以科学的视角发现问题、自主创新研究并恰当应用创新成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科研活动及环境等要素:教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科研活动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平台,环境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土壤。
- 熊申生刘仰斌罗南石
-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教学
- 全面收费背景下弱势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探析
- 2015年
- "经济贫困"与"学业不优"是全面收费背景下弱势研究生的两个首要特征。在全面收费背景下,因为学业优秀而获得奖学金成为研究生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于那些经济贫困而又无法通过学业优秀而获得奖学金的研究生来说,贫困问题就会显得更为突出,而突出的贫困问题又有可能引发其他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完善弱势研究生的经济资助机制、建立弱势研究生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弱势研究生人文关怀机制等角度对全面收费政策下弱势研究生的培养管理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生培养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经济资助人文关怀
-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路径探析——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被引量:5
- 2020年
-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南昌航空大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以案例化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自主化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以全面化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 从隐性教育的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被引量:37
- 2006年
- 教育在文化的内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教育方式的角度来说,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显性教育,即一种直接的、外显的方式进行的,而这种教育方式也使得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产生了逆反、排斥心理,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行。文章认为,隐性教育既能有效地承担内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的任务,同时又能化解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存在的问题。
- 熊申英罗南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教育显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