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爱军
- 作品数:49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不同颗粒复合条件下纳米颗粒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研究
- 自然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当纳米颗粒进入环境后必然会与环境中已有的各种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在其它纳米颗粒、生物及非生物颗粒存在条件下,纳米颗粒自身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的变化对全面评价其真实环境风险至关重要。
- 缪爱军黄彬刘月月
- 关键词:生物累积毒性效应
- 养殖塘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与风险评价被引量:12
- 2019年
-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高,对养殖水体环境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重金属作为一种高持久性的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存在可能给人们带来较高的健康风险.测定了虾塘生态系统中水体、动植物、底泥的Cr,Cu,As,Cd,Pb含量,研究了五种重金属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用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底泥和水体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发现养殖水体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底泥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或中等.比较所研究的几种重金属,水体中Cu的生态风险最高,底泥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均为轻微.研究结果表明,虾的As含量较高,而其他金属含量均低于标准值.虾体内Cr,As,Cd,Pb的富集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虾壳>肌肉>虾头,Cu主要在虾头中富集.底泥中Cr,Cu,Cd,Pb主要以络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较难被生物吸收,而30%左右的As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易被生物吸收.
- 李嘉明邹勇郑浩魏钟波杨柳燕缪爱军
- 关键词:重金属虾塘底泥生态风险评价
- 一种建立细胞内化纳米材料高光谱库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细胞内化纳米材料高光谱库的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已经内化了纳米材料细胞的高光谱图片和未内化纳米材料细胞的高光谱图片;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获取的所有高光谱图片进行平滑处理,再用获取的光源光谱对平滑后的高光谱...
- 缪爱军王川陈柯宇周浩然黄彬杨柳燕
- 金属纳米颗粒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 纳米颗粒为粒径介于1-100纳米之间人工合成颗粒物质的总称。随着纳米材料的大规模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颗粒进入水环境并发生汇集。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估人工纳米颗粒的生态毒理效应,我们近年来以金属人工纳米颗粒(Metalli...
- 缪爱军黄彬谭凌艳杨溦莞王莹
- 关键词:金属纳米颗粒生物累积毒性效应
- 食物藻对大型溞吸收纳米氧化铁的抑制作用
-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纳米材料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释放进入水体环境中。自然水体中存在多种生物颗粒,这些生物颗粒可能会与纳米颗粒发生相互作用。
- 刘月月郭文博缪爱军
- 关键词:大型溞衣藻纳米氧化铁清滤率
- 金属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及其与藻类的相互作用概述被引量:1
- 2023年
- 金属纳米颗粒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积累.因此关于其进入水环境后的行为及与水中初级生产者—藻类相互作用的研究至关重要.金属纳米颗粒在水中会发生团聚、沉降、溶解、硫化反应及光化学反应等,这些行为受到自身理化性质(大小、形状、表面电荷、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等)和环境因素(pH、离子强度、阳离子价态等)的影响,进而改变金属纳米颗粒在藻类表面的吸附聚集和可能的吸收累积.金属纳米颗粒还可能影响藻类光合作用、引起氧化应激、甚至造成藻类的凋亡.同时,与金属纳米颗粒共存的其它污染物及天然有机质也可能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行为、生物吸附、生物累积和生物效应.相应地,藻类在面对金属纳米颗粒胁迫时也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尽管如此,真实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与藻类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韩泽蓉缪爱军
- 关键词:金属纳米颗粒藻类环境行为生物累积毒性
- 银纳米颗粒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累积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制药、化学催化、个人护理等各个领域.在大规模的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大量AgNPs进入环境.研究表明,AgNPs在环境中会发生迁移转化,同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并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作为毒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在纳米颗粒生态风险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由此,对环境中AgNPs的来源和转化进行了阐述,同时总结了AgNPs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AgNPs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的主要因素(如AgNPs的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离子强度、天然有机质等),旨在为AgNPs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 林辰昕缪爱军
-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秀丽隐杆线虫毒性效应
- 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概述被引量:17
- 2020年
- 随着全球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多,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由此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塑料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在水、大气和土壤环境中均有分布.由于塑料的难降解性,这些环境中的微塑料会长期存在,可能通过摄食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并且,微塑料的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金属和有机物等有毒污染物,并携带进入人体.进入生物体内的微塑料和其携带的有毒污染物会对生物体造成毒性,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等,还会导致能量平衡和新陈代谢的紊乱,并产生基因毒性.然而,目前微塑料对于人体的暴露水平和毒性机制尚不明确,如何准确检测和定量生物体内的微塑料以及结合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其毒性机制和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均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 张羽西缪爱军
- 关键词:环境分布生物毒性
- 3种修复剂对底泥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去除效果评估被引量:8
- 2017年
-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其中部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在底泥中沉积。在合适条件下,底泥中的重金属又会重新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类健康。沸石粉、生物炭和镉康等材料常常被应用于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使重金属中能被生物利用的形态转化为残渣态。通过比较沸石粉、生物炭和镉康对底泥中非残渣态的Cu、As、Cd和Pb的去除效率,发现这3种修复剂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沸石粉及生物炭对底泥中非残渣态的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总体来讲,这3种用于底泥非残渣态重金属去除的修复剂的性价比表现为:沸石粉>生物炭>镉康。
- 臧晓梅缪爱军郑浩樊祥科樊宝洪杨柳燕
-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
- 比较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银纳米颗粒的细菌毒性机理
- 利用金属银(Ag)的强微生物毒性,银纳米材料在抗菌和消毒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银纳米颗粒(AgNP)的杀菌作用主要来源于银离子(Ag+)。
- 董峰缪爱军潘科
-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