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通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哲学
  • 3篇主义
  • 2篇伊壁鸠鲁
  • 2篇主义理论
  • 2篇现实性
  • 1篇学术
  • 1篇原子论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哲学原则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理论
  • 1篇社会主义理论...
  • 1篇神性
  • 1篇特色社会主义
  • 1篇宁静
  • 1篇青年马克思
  • 1篇自我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程通
  • 6篇汪信砚

传媒

  • 2篇哲学动态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世界哲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
2017年
由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主题为“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10多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程通
关键词: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青年马克思论科学与哲学的分野
2017年
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明确表示"应该把‘科学’和‘哲学’区别开来"(1)。在他看来,对感性现象采取怀疑论还是独断论的态度,把实证知识视为至关重要的还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解释物的世界还是阐述自我意识本身,招致自我意识的恐惧还是谋求自我意识的宁静,是科学与哲学的重大分野。
程通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哲学分野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经典表述的考辨被引量:14
2019年
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中,“在其现实性上”的“其”(seiner)与“它”(es)指代的是同一个名词,即“本质”(Wesen),而“总和”(dasensemble)这个马克思有意识地选择的法文词,应当被理解为“他们本身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正在进行着的感性活动本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创造性合奏、合演和合唱。马克思就这样超越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质,在费尔巴哈停留于“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之处,找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汪信砚程通
“失去神性的自然和与世隔绝的神”——马克思论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被引量:3
2019年
在马克思看来,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神与人事无关,人的生活不受神的干预;二是神与天象无关,天体没有任何神性,天体的运行也不受神的干预。伊壁鸠鲁把神从人间驱逐出去,从天上驱逐出去,让它居住于遥远的世界的缝隙之中,这样与人无关的神即便真的存在,对与神无关的人来说也是非存在。按照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的自我意识式解读,伊壁鸠鲁无神论的实质是借助于承认完全无所事事的、对世界来说是非存在的、对人来说是无的神的存在这种办法,来承认神性的存在,并且把神性的东西——人的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重新还给人。因此,马克思赞颂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
汪信砚程通
新时代·新思想·新哲学·新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年
由湖北省哲学学会主办,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汉江师范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承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哲学学会2018年年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汉江师范学院举行。十堰市副市长刘运梅、汉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纪光录、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汪信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在内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程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柯尔施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的误读
2016年
柯尔施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的重大误读是关于哲学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凡是柯尔施看到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并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来恢复其革命性的地方,恰恰是马克思看到哲学的非现实性、非革命性、非批判性并进而拒绝将自己的学说限定在哲学之中的地方。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直接动因是为了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他的做法恰恰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革命性。
汪信砚程通
马克思论伊壁鸠鲁哲学中偏斜与自由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偏斜"和"自由"在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克思对这两者关系的表述是:一方面"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另一方面"用偏斜来论证自由就是多余的"。这两个表述只有在表面化的和无内在联系的理解中才是自相矛盾的。相反,如果认识到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根本差别并深入到伊壁鸠鲁的体系中,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并无矛盾,而是完全统一的,二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偏斜"与"自由"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中"偏斜"与"自由"关系的完整解读。
汪信砚程通
关键词:原子论
马克思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不是“理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马克思一段增补的重新解读被引量:5
2014年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不是"理想"的提法针对的并非是恩格斯笔下的"田园诗式共产主义",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家们把共产主义理想化的做法,这种做法把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重新变成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抽象范畴和哲学词句。马克思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跳出意识形态"、从哲学回到现实。因此,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不是彼岸的理想、先验的圣物,而是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生成性运动。
汪信砚程通
关键词:共产主义
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原则的阐发和继承被引量:4
2019年
伊壁鸠鲁借由偏斜原则打破了一切命运必然性的束缚,确立了人的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并建立了人的自由的、被神化了的个体性。马克思在两个方面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哲学原则:一是把人的解放视为逐步消除包括人和物的依赖关系在内的一切前提性定在的历史性过程;二是把个人的"自由个体性"——即可以凭借自由意志来自我决定和自由抉择他们的生存状态的那种抽象可能性本身——视为人的解放的目标。
汪信砚程通
关键词:伊壁鸠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