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新龙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闽中梅仙铅锌多金属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探讨闽中梅仙矿区花岗岩的成因,对小焦、寨头、根竹园花岗岩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小焦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58±3Ma,形成于燕山中期晚侏罗世。同位素分析显示,样品具有高ISr(0.707099~0.710082)和低εNd(t)(-9.79^-10.92)的特点,显示明显的壳源特征,其岩石成因类型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结合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梅仙矿区燕山中期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消减的伸展拉张环境,是板内伸展造山阶段的产物。
- 肖晓牛肖晓牛余新明余新明肖娥秦新龙
- 关键词:年代学SR-ND同位素花岗岩
-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矿物中的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演化及其成矿意义
- <正>安徽铜陵曹山辉石闪长玢岩、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大团山、小陶家和胡村花岗闪长岩中,分布有大量的巨晶、斑晶和基质角闪石和辉石以及副矿物榍石和锆石。在这些矿物中观察到了一定数量的硫化物—氧化物...
- 杜杨松秦新龙庞振山曹毅张智宇
- 文献传递
- 安徽铜陵地区幔源镁铁质团块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幔源岩石包体研究,是认识上地幔岩石圈物质组成、幔源岩浆演化及壳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发育有微粒闪长质包体,并且这些微粒闪长质包体中不均匀地分布着镁铁质团块,三者的形成过程可视为铜陵地区岩浆演化的缩影,为了解本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借助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镜能谱和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Tof-SIMS)对产于铜陵地区微粒闪长质包体中的镁铁质团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获得了一套精确的矿物化学资料和元素分布图,总结了镁铁质团块的特征,并讨论了本区的深部岩浆作用过程。矿物学研究表明,镁铁质团块中的角闪石和辉石均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透闪石化和阳起石化蚀变,蚀变过程中,从镁钙闪石到镁角闪石,再到透闪石,随着Si的增加,角闪石呈现出Mg的富集和Ti、Al贫化的特点。团块中的富Cr磁铁矿、Ti磁铁矿和少量的铝直闪石指示了其具有深源性。Tof-SIMS元素分布图显示,透闪石主要由Al、Si、Ca、Sc、V、Cr、Mn、Cu和Sr元素组成,透辉石主要由Si、Mg、Ca、Cu和Rb组成。在铜陵地区,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一套玄武岩浆,受岩浆底侵作用影响,玄武岩浆上侵,进入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与下地壳硅镁层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一套轻度演化的中基性(辉长质)玄武岩浆,镁铁质团块就是这类中基性玄武岩浆直接结晶形成的。后受构造作用影响,这类中基性玄武岩浆上侵到中地壳岩浆房(12-16 km),与中地壳的变质岩系发生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一套中性闪长质岩浆,微粒闪长质包体就是这套闪长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的。镁铁质团块和微粒闪长质包体清楚地解释了铜陵地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并有力地证明了铜陵地区中地壳的闪长质岩浆来源�
- 李大鹏杜杨松于学峰秦新龙Steve SCOTT王树星Filipa MARQUES
- 关键词:闪长质包体壳幔相互作用
- 安徽铜陵地区含磁黄铁矿-黄铜矿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被引量:14
- 2002年
- 对安徽铜陵曹山中生代辉石闪长玢岩中新发现的含磁黄铁矿-黄铜矿的角闪石巨晶进行了系统分析。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巨晶角闪石主要为镁绿钙闪石和韭闪石,具幔源角闪石成分特征,结晶于下地壳,磁黄铁矿-黄铜矿集合体多数呈圆柱状形态,在角闪石巨晶中呈平行线状、束状和散点状分布,成分上相对富S但特别贫Ni,是角闪石巨晶亚固相重新平衡的出溶产物,巨晶中FeO和Na_2O,MgO的变化与硫化物的含量相关,该发现对区域岩浆-成矿作用机制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有重要启示。
- 秦新龙杜杨松田世洪李铉具尹京武金尚中
- 关键词:成矿作用
- 戈尔德施密特2002年会报道
- 2002年
- 杜杨松窦金龙秦新龙
- 关键词:地球化学岩浆
-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在碰撞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意义
- <正>从整个碰撞造山过程来看,主碰撞阶段处于强烈的挤压状态,不利于岩浆的侵位,而所谓的板内时期的岩浆作用虽分布广泛、但非常稀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碰撞后阶段。因此,近些年来,碰撞后岩浆演化问题已经成为造山带大陆动...
- 曹毅杜杨松蔡春麟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
- 文献传递
- 安徽铜陵角闪石堆晶体中的出溶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被引量:5
- 2003年
- 在安徽铜陵地区鸡冠石、金口岭花岗闪长岩的角闪石堆晶体中发现了出溶的针状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研究表明,堆晶体角闪石主要为韭闪石,结晶于下地壳.出溶针状金属氧化物具希勒(Schiller)结构特征,单个出溶体大多呈针状,平行[100]的一组最发育;出溶矿物组合为磁铁矿、含钛磁铁矿、钛磁铁矿和钛铁矿,TiO_2含量在0.29%~51.07%.出溶硫化物颗粒呈浑圆形-长圆形,多数排列较规则,近平行的串珠状或较密集的成串分布,少数呈散点状或单颗粒分布;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次为方黄铜矿和黄铜矿,个别为黄铁矿.多数样品的出溶磁黄铁矿群体中,常见少量共生磁铁矿颗粒.硫化物贫Ni(一般Ni<0.5%,Ni/Fe<0.003),但磁黄铁矿含铜较高(可达2.93%).上述两类出溶矿物可共存于角闪石的同一出溶区域内.角闪石堆晶体中金属矿物出溶体的存在表明本区中生代下地壳岩浆中已溶解了一定数量的S,Fe和Cu等成矿物质.
- 秦新龙杜杨松杜杨松李铉具郭熙凤
- 关键词:出溶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矿物
- 闽中梅仙铅锌多金属矿区S、Pb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物质的示踪:以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为例被引量:4
- 2020年
- 闽中梅仙铅锌多金属矿产于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天窗"绿片岩系中,目前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认识不一。对该矿区的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的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进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丁家山和峰岩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分别为0.4‰~5.0‰和1.8‰~4.2‰,平均值则分别为2.66‰和2.88‰,表明硫为幔源硫。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则分别为18.326~18.496和18.378~18.646、15.658~15.817和15.619~15.746、38.724~39.257和38.365~39.009,平均值则分别为18.388和18.447、15.705和15.700、38.880和38.823,表明2矿床铅均为壳幔混合源铅。综合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燕山期花岗(斑)岩。结合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期花岗(斑)岩侵入接触交代作用有关。
- 肖晓牛费利东秦新龙秦新龙肖娥
-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在碰撞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29
- 2008年
- 安徽庐枞地区位于下扬子断陷带内,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交换频繁,形成了一系列A型花岗岩类,其中产有一些同源岩石包体。这些A型花岗岩类以富碱富钾为特征,为准铝质硅饱和岩石,具有高的104×Ga/Al比值和REE含量,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Zr等高场强元素和Sr,P相对亏损。与寄主岩相比,岩石包体SiO2和全碱含量偏低,Cr,Co,Sc,V等元素明显偏高,Zr和Eu的负异常不明显。包体和寄主岩的(87Sr/86Sr)i值为0.7053~0.7089,εNd(t)值为-2.2^-8.66。这些资料表明,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是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与地壳物质发生轻度同化混染作用,并经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岩石组合来看,庐枞地区的A型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石二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属于碰撞后准铝质镁铁质-长英质岩套的一部分。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在Nb-Y-Ce,Nb-Y-3Ga和Rb/Nb-Y/Nb图上的投影结果表明,庐枞A型花岗岩类为碰撞后环境结束阶段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可以认为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碰撞后岩浆活动的末期,其出现可能标志着碰撞后环境的结束。
- 曹毅杜杨松蔡春麟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
- 关键词:碰撞后岩浆演化A型花岗岩岩石包体
- 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3
- 2003年
-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的部分成果,重点论述了利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岩浆底侵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 杜杨松车勤建秦新龙楼亚儿
-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岩石包体岩浆底侵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