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君
-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其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合理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出生并确定为黄疸新生儿128例,根据脑部CT或MRI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纯黄疸组(n=71)和合并脑损伤组(n=57),选择同时期内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生产的健康新生儿57例作为健康组。收集各组患儿血清IGF-1、NSE、MBP值,采用相关系数分析IGF-1、NSE、MBP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脑损伤发生相关性;建立ROC曲线探讨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预测黄疸新生儿并发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组血清IGF-1、NSE、MBP水平分别为(13.02±2.54)、(10.98±2.03)、(3.22±1.05)μg/L,单纯黄疸组分别为(40.05±3.78)、(29.77±2.71)、(4.39±1.56)μg/L,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80.24±4.66)、(41.09±3.38)、(7.66±2.30)μg/L。较健康组,单纯黄疸组、合并脑损伤组患儿IGF-1、NSE、MB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合并脑损伤组患儿IGF-1、NSE、MBP水平高于单纯黄疸组(P<0.05)。IGF-1与NSE、MBP均呈正相关关系(r=0.516、0.488,P<0.05);IGF-1、NSE、MBP与脑损伤发生相关(P<0.05)。IGF-1、NSE、MBP诊断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93、0.661,IGF-1、NSE、MBP联合诊断的AUC、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大于IGF-1、NSE、MBP单独或两两联合诊断(P<0.05)。结论黄疸并发脑损伤患儿血清IGF-1、NSE、MBP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脑损伤的预测因子,有望成为临床检测黄疸新生儿并发脑损伤的标志物。
- 刘俊陈琦白如君
-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
- 灯盏花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的保护机制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BL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BH组),每组15只。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逆转录PCR测Wnt信使RNA(mRNA)、卷曲蛋白1(FZD1) mRNA、轴蛋白1(AXIN1) mRN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 mRNA、β-连环素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显微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MTT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Wnt、FZD 1、AXIN1、GSK-3β、β-连环素、VEGF水平。结果:健康组大鼠血管内无明显改变;模型组有明显血管损伤;BL组与BH组大鼠血管损伤有所改善,且以BH组效果明显。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宽、细胞形态变小、脱落;BL组血管内皮细胞与模型组较为接近;BH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变窄且凋亡减少,形态有所改善。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Wnt、VEGF、FZD1、β-连环素、AXIN1、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OD值均降低,GSK-3β、TNF-α、CRP、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组与BH组Wnt、VEGF、FZD1、β-连环素、AXIN1、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OD值均升高,GSK-3β、TNF-α、CRP、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且以BH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灯盏花素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控制血管的稳定性,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的起保护作用。
- 白如君刘俊周有利
- 关键词:灯盏花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连环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 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英文)
- 2014年
-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用75 Gy Co-60照射HL-60细胞,杀死HL-60细胞,保留抗原性作为刺激细胞,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不同浓度HL-60细胞刺激健康人单个核细胞,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MG132上调HL-60细胞表达CD86,MG132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结论:高浓度的MG132对HL-60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低浓度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有增殖作用。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能促进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
- 余美霞刘迅周咏明程艳香程静邱宇珍邢晓磊姚春红白如君
-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共刺激分子CD86
- 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DPN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当给予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并且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和低糖食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HMGB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和IM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0%(42/50)比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HMGB1、MBP和I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34±3)μg/L比(48±4)μg/L、(0.42±0.06)μg/L比(0.75±0.07)μg/L、(65±6)kU/L比(74±5)kU/L],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22±1.31)μg/L比(7.29±1.2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对DPN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和IMA水平。
- 白如君张虎陈琦
-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缺血修饰白蛋白
- 巴戟天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生物力学、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及OX-LDL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生物力学及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别均用去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模型组与正常组不进行用药,西药组采用普拉芬进行每天喂药干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巴戟天多糖。分别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骨生物力学和骨质量,ADRB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OX-LDL、ADRB2蛋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西药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模型组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强度、断裂点载荷、股骨、胫骨骨密度和刚性系数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西药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巴戟天多糖对于降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TC、TG和OX-LDL水平、增强骨质量及骨生物力学及平衡肾上腺素(ADRB2)水平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 白如君邢晓磊张虎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量生物力学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凋亡途径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凋亡、阻断caspase-8和caspase-9通路、MG132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G132作用于HL-60细胞后P21、P27和P53蛋白的表达;应用75 Gy照射经MG132作用的HL-60细胞,然后用CCK-8检测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MG132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阻断caspase-8和caspase-9通路后MG132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变化,P21蛋白、P27蛋白在MG132作用于HL-60细胞后表达升高,小剂量MG132诱导的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有增殖作用。结论:大剂量MG132诱导HL-60细胞凋亡,对HL-60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MG132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不通过caqspase-8和caspase-9途径,P21和P27蛋白可能参与了MG132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小剂量MG132促进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性。
- 周咏明余美霞邱宇珍刑晓磊姚春红白如君
-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P21蛋白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1年
-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伴有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PCOS伴有胰岛素抵抗的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COS基础治疗的同时增加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和分析相关疗效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F-INS、LH和T均明显降低(P<0.05)。51例PCOS患者中38例恢复有排卵月经(74.5%),每例PCOS患者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91个周期有排卵,排卵率为59.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LH和T,从而促进月经恢复和排卵。
- 白如君张虎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排卵
- 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吡格列酮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G和LDL-C无明显改变,T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但是幅度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提高对初诊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合用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 杨杨戚筠谢军叶跃青刘志平邢晓磊姚春红白如君邱宇珍
- 关键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血脂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1年
- 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1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T、LH/FSH、F-INS和IR的各项指标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上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高雄激素,改善IR指标。
- 白如君张虎
- 关键词:炔雌醇环丙孕酮二甲双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疗效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糖尿病分型、并发症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单纯1型糖尿病(T1DM)组、肥胖T2DM组、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病、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T2DM合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组,各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T2DM组、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四组RBP4含量。比较正常人群组、T2DM组、T1DM组、DM合并感染组GPI含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分别分析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 1单纯肥胖人群组与正常人群组RBP4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前者较后者RBP4含量增加(t=6.70,P<0.01)。T2DM患者与肥胖患者比较RBP4含量增加(t=7.14,P<0.01)。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时RBP4含量明显增加,与T2DM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显著(t=6.38,P<0.01);2T2DM组、T1DM组GPI含量均较正常人群组高(t=15.37,t=11.90,P<0.01),T1DM组比T2DM组GPI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6.13,P=0.56)。一旦DM合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时,与非感染T2DM患者比较,GPI含量增高明显(t=12.76,P<0.01)。3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均与RBP4显著相关;T2DM组RBP4与GPI的相关性不强。结论糖代谢异常、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与RBP4相关,RBP4也许可作为正常人进展为T2DM以及进一步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动态监测指标;GPI尚不能作为T1DM与T2DM鉴别的标志分子,也许可作�
- 叶青跃谢军杨杨陈新胜田胜兰邢晓磊白如君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