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素梅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肺癌
  • 2篇肺癌组织
  • 2篇肺肿瘤
  • 2篇癌组织
  • 2篇P21WAF...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P53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检
  • 1篇支气管镜检查
  • 1篇气管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田素梅
  • 2篇杨炯
  • 2篇吴小军
  • 2篇丁续红
  • 2篇李清泉
  • 2篇张旃
  • 1篇李晓尘
  • 1篇王涛
  • 1篇郑志水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5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英文)
2005年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是良恶性细胞增殖的主要区别标准。目的:了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象:来自1996-10/199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存的胸外科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5块。其中肺癌76块,肺良性疾病59块。肺癌组中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18~74岁。肺良性疾病组中患者男42例,女17例;年龄16~70岁。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21waf1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p53采用微波修复法,增殖细胞核抗原无需抗原修复。①p21waf1和p53阳性染色判断标准:计数连续5个高倍镜视野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以≥10%为阳性,<10%为阴性。②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判断标准:连续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取其平均值,记为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主要观察指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7/76)和47%(36/76),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0.44±0.32,0.09±0.14)。②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③肺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0.51±0.33,0.30±0.36)。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无关,而肺良性疾病组织p21waf1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有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肺癌细胞增殖程度高。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细胞增殖过程中,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3种蛋白作用协调,而肺癌细胞中3种蛋白作用不协调。
丁续红吴小军田素梅杨炯李清泉
关键词:肺肿瘤蛋白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肺癌组织P21waf1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了解肺癌组织P2 1waf1蛋白表达特点 ,研究其与肺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76例肺癌组织P2 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 ,并与肺良性疾病比较 ,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是否相关。结果 :①肺癌组织P2 1waf1与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80 .2 6 % ,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 (分别为 35 .5 9%和 39.98% ,P <0 .0 0 1)。②肺癌组织P2 1waf1和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分期和分化无关。③肺鳞癌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89.6 6 % ,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4 7.0 6 % )。④肺癌组织P2 1waf1与PCNA蛋白表达无关 ,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两种蛋白表达相关。结论 :①肺癌P2 1waf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细胞增殖程度也很高。②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癌。③肺良性疾病细胞增生处于P2 1waf1蛋白控制之下 ,而肺癌细胞则已失去这一控制。
丁续红田素梅李清泉吴小军杨炯张旃
关键词:肺肿瘤癌基因细胞增殖
无创呼吸机在常规无痛支气管镜操作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维持无痛支气管镜操作中的呼吸功能,减少操作中呼吸抑制潜在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比较无创呼吸机与鼻导管两种给氧方式下,无痛支气管镜操作麻醉前、麻醉后2 min、入镜后2 min、操作完成后2 min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别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 鼻导管给氧组麻醉前后氧饱和度变化不大,但出现2例严重呼吸抑制,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后逐渐缓解,气管镜操作前后氧饱和度变化较大,但给予抬高肩部及增大氧流量后氧饱和度可回升.无创呼吸机组麻醉前后、气管镜操作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无创呼吸机在无痛支气管镜操作中能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减少无痛支气管镜操作的潜在风险.
张旃韩守孟郑志水李晓尘王涛胡蝶田素梅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无创呼吸机芬太尼咪达唑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