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编码区两个非同义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9170G、C30799G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在627例不同临床表型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与101名健康献血员中,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对CⅡTA编码区两个非同义SNP位点C19170G、C30799G进行基因分型;X2检验判断上述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列联表X2检验检测两组间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CⅡTA基因编码区19170位点G等位基因和GG+GC基因型在肝硬化人群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非进展性肝病人群中的频率(X27.128,P=0.008;X26.404,P=0.011),且各基因型频率在肝硬化与非进展性肝病两组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OR:0.742,95%CI:0.552~0.998,P=0.048),其两者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G基因显性模式下(OR:0.581,95%CI:0.353~0.954,P=0.032);30799位点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在肝细胞癌人群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肝硬化人群中的频率(X24.861,P=0.027;X24.993,P=0.025).且各基因型频率在肝硬化与肝细胞癌两组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OR:0.557,95%CI:0.334~0.930,P=0.025),其两者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C基因隐性模式下(OR:0.491,95%CI:0.269~0.898,P=0.021).结论 在慢性HBV感染者中,C19170G位点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者易发展为肝硬化;C30799G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CC基因型者易发展为肝细胞癌.
- 柏秀娟张绪清洪晓俊王蕾
- 关键词:反式激活因子类DNA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