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伟
-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萱草属植物蚜虫密度及其与类黄酮抗蚜性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萱草属3个野生种和8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萱草属植物类黄酮化合物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危害萱草属植物的蚜虫为金针瘤蚜(Myzus hemerocallis);蚜虫密度<0.5头/cm2的萱草品种达41个,其中野生种萱草和栽培品种萱草"紫绒"蚜虫密度均为0。不同种类、品种萱草叶片中类黄酮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与蚜虫分布密度显著负相关,槲皮素-3-O-半乳糖苷与蚜虫分布密度显著正相关。
- 冯博李晓东杨利张金政刘淑英孙国峰刘洪章林秦文王英伟
- 关键词:萱草类黄酮
- 一种看麦娘组培快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看麦娘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准备、外植体消毒和接种培养、生根培养、组培苗炼苗与移栽等步骤,本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看麦娘组织培养体系,为其实现快速繁殖打下基础。现有技术中看麦娘种子保存寿命短,种子繁殖发芽...
- 王英伟贺然孙国峰林秦文姚涓吴东启
- 文献传递
- 急性海芋中毒救治1例被引量:2
- 2011年
- 1例44岁男性误食海芋块根,数分钟后出现口唇麻木、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流涎、呼吸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中毒后20 min入院,诊断为急性喉头水肿。给予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 mg、地塞米松5 mg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等处理,并行吸氧、保肝等对症治疗。中毒5 h后症状逐渐好转,50 d后痊愈。海芋是天南星科海芋属有毒植物,含有皂素毒苷及草酸钙等。口服后可致神经和胃肠系统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30 min,严重者可致死亡;皮肤或者眼接触海芋汁液会导致皮肤瘙痒、结膜炎,甚至失明。吸入含有海芋的粉尘后也可对眼、鼻腔及咽喉黏膜产生强烈刺激而引起相关症状。中毒诊断主要依据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海芋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治疗为主。
- 谢立璟王英伟龙鑫孙承业
- 关键词:海芋中毒救治
- 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有毒植物鉴定效能的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3种不同的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属级的鉴定能力以选出最适合在中毒现场快速鉴定有毒植物的分子技术。方法选取毛茛科、大戟科共18种19份有毒植物叶片样品,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简单重复序列问标记(ISSR)和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物种鉴定(属级),使用NYSTS、SPSS、PAUP、MEG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3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准确性:RAPD技术未能鉴定样品的属级,ISSR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68%和100%。可靠性:RAPD技术与ISSR技术主观影响率分别为44%、26%,条带重复率分别为47%、45%;DNA条形码技术trnH-psbA片段扩增成功率与测序成功率均为100%。时效性:从总DNA提取开始至得到最终鉴定结果,RAPD、ISSR、DNA条形码技术耗时分别为8.5、9.0、42.2 h。可操作性:RAPD与ISSR技术的鉴定工作可在普通实验室完成,DNA条形码技术的鉴定工作则需要特殊的测序设备。结论初步认为DNA条形码技术是比较适用于突发有毒植物中毒事件中快速病因判定的分子鉴定技术。
- 龙鑫孙承业谢立璟王英伟刘冰
- 关键词:有毒植物DNA条形码技术
- 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的病因判定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方法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患者临床情况,采集中毒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样本及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国家CDC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可疑有毒植物的形态学鉴定、DNA分子鉴定和毒素检验,并按照中毒病因判定模型,综合3方面的结果进行病因判定,指导临床诊断和救治。结果 2010年5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某县某矿业金属有限公司13名员工食用在附近山上采集的"野芹菜"后15~30 min内陆续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运送途中死亡4人,9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2人抢救无效均于中毒后4 h左右死亡。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形态学鉴定确认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1例呕吐物样品和3例血液样品中检测出乌头碱,血液样品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7、0.25和0.48μg/L。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现场采集的可疑有毒植物新鲜叶片与乌头属植物属于同一类。综合上述结果,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乌头属植物茎叶所致突发中毒事件。结论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谢立璟王效俊侯小平刘全儒王英伟龙鑫马沛滨孙承业
- 关键词:乌头属中毒
- 国产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5
- 2003年
- 观察了国产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 6组 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这些花粉的外壁表面纹饰可分为网状纹饰 ,穿孔或小沟渠状 ,以及穴网状纹饰 3种类型。所有种类都具三孔沟的萌发孔 ,根据内孔明显与否可分为两类。虽然萌发孔类型与分组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但综合一些花粉特征 ,仍然发现 6个组间花粉形态差异较为明显 ,与一般的形态差异有一定的对应性。特别是Sect.Robusti比较特殊 ,根据花粉大小等特征 ,推测它和Sect.Phyllolobium等有可能是本亚属的原始类群。Sect.Sesbanella的两个近缘种Astragalusheydei和A hendersonii,花粉形态却很有区别。Sect.Bibracteola种类较多 ,有 2 4种 ,花粉形态呈多样性。总之 。
- 张明理席以珍康云王英伟
- 关键词: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花粉形态系统学意义
- 基于数字标本探究绿绒蒿属植物花期的变化被引量:2
- 2022年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明显升高,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气候变暖会使植物物候发生改变,花期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尤其是高山植物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因此探究高山植物的花期更具有代表性。为了解植物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花期的变化特征,并制定出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该文以典型的高山植物绿绒蒿属为例,基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保存的自1880年至2017年的3056份高山植物绿绒蒿属标本数据,其中,有花标本归属年份共计104年,具有统计意义的有花标本为1539份,利用相关性分析对分布于中国的绿绒蒿属植物的花期和年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年份的增加,绿绒蒿属植物的花期整体呈现延后的趋势。(2)种类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红花绿绒蒿(M.punicea)、总状绿绒蒿(M.racemosa)、川西绿绒蒿(M.henrici)、长叶绿绒蒿(M.lancifolia)、椭果绿绒蒿(M.chelidonifolia)6种绿绒蒿,随着年份的增加,花期呈现延后的变化趋势;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和滇西绿绒蒿(M.impedita)3种绿绒蒿,随着年份的增加,花期呈现提前的变化趋势。(3)花期延后天数最多的为红花绿绒蒿,在1880—2017年之间,平均花期延后6 d,花期提前天数最多的是滇西绿绒蒿,在1880—2017年之间,平均花期提前5 d。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绿绒蒿属植物的花期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整体呈现延后的趋势,且多数种类的花期均延后,少数种类会有花期提前的趋势。
- 蔡宝坤王英伟唐中华
- 关键词:花期气候变化高山植物植物标本
- 紫堇属(荷包牡丹科)一新种
- 2003年
- 发表吉林产荷包牡丹科紫堇属一新种。
- 王英伟刘全儒张明理
- 关键词:紫堇属
- 生态化陈列设计在生物类博物馆中的应用--以锡林浩特市动植物科技馆为例
- 生态化陈列设计是生物类博物馆展示方案设计的重要原则和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其历史、问题和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动植物科技馆一层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展厅中应用生态化陈列设计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了生态化的典型...
- 李锐丽王湜郑元润张会金李晓东林秦文王英伟王亮生
- 关键词:生态化陈列设计
- 数字植物区系及其应用程序
- 在植物地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问题是探讨某个地理单位中植物区系成分的来源问题。从植物时空发育角度考虑,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某个自然的科属类群在哪个地理单位起源、或者被研究地理单位中某个科属类群距离它们可能起源的地理单位的...
- 傅德志左家哺王英伟李春雨李兴锋
- 关键词:植物区系应用程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