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立歆

王立歆

作品数:54 被引量:38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叠前
  • 9篇叠前深度
  • 9篇叠前深度偏移
  • 9篇勘探
  • 8篇全波
  • 8篇反演
  • 8篇全波形
  • 6篇地震
  • 6篇地震勘探
  • 4篇地表
  • 4篇地震资料
  • 4篇叠前时间
  • 4篇油气
  • 4篇去噪
  • 4篇滤波
  • 4篇成像
  • 3篇地表一致性
  • 3篇地震成像
  • 3篇地震数据
  • 3篇叠前时间偏移

机构

  • 28篇中国石油化工...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54篇王立歆
  • 7篇胡光辉
  • 6篇李守济
  • 5篇蔡杰雄
  • 5篇王华忠
  • 4篇段心标
  • 4篇张军华
  • 3篇王棣
  • 3篇董月昌
  • 3篇林伯香
  • 3篇徐兆涛
  • 3篇单联瑜
  • 3篇杨勤勇
  • 3篇韩文功
  • 2篇姚盛
  • 2篇吕小伟
  • 2篇孔祥宁
  • 2篇刘定进
  • 2篇李东波
  • 2篇梁鸿贤

传媒

  • 18篇石油物探
  • 4篇勘探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钻采工艺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潜山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孤西潜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埋藏深,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准确成像困难。采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孤西潜山带的连片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对各区块数据在频率、相位、信噪比和覆盖次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归一化、匹配滤波和剩余能量补偿等处理;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进行了速度分析,参考井速度和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了初始速度模型;对偏移参数进行了测试和选取,采用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质量,断层和潜山内幕反射清晰,层位深度与钻井深度吻合较好,发现了新的有利构造。
谌艳春姚盛李守济王立歆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
高精度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在四扣地区的应用被引量:7
2005年
四扣地区地下构造复杂,义东大断裂斜穿整个工区,以往的资料虽然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的整体面貌,但对义东大断裂的成像效果不是很好,为此,在该区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基础资料的准备工作,讨论了主要的偏移参数的测试和选取方法,给出了实际生产中的处理流程。处理结果表明, 利用高精度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改善了成像质量,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谌艳春李守济姚盛王棣王立歆
关键词:预处理叠前时间偏移
溶洞型储层地震采集参数与成像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覆盖次数、面元尺寸、炮检距、炮排关系等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既决定了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采集成本。根据TH地区地质特点,对溶洞型储层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结合该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面元、覆盖次数、炮检距对溶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面元尺寸主要影响串珠的横向分辨率,该区面元边长以15m^30m为宜;2覆盖次数主要影响剖面能量强弱及信噪比,对溶洞的成像分辨率影响很小,该区宜选取140~180次(实际采集中的352次覆盖略显偏大);3炮检距越大,速度谱能量团越收敛,综合考虑仪器接收道数和排列长度,该区最大炮检距约为6000m即能满足速度分析和成像要求。
张军华李军吴成徐颖王立歆胡中平
关键词:面元尺寸炮检距正演模拟偏移成像
基于维纳滤波的50Hz工业干扰去噪方法及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50Hz工业干扰是地震资料中一种常见的噪声,由于它与有效信号的频率范围重叠,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常规的消除50Hz噪声的方法是陷波处理,它在切除噪声的同时,也切除了有效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平方滤波原理的消除50Hz干扰的算法,通过设计一个参考正弦道,并通过维纳滤波器来调整该参考道的振幅和相位,从而使它与数据道中的50Hz噪声达到最佳匹配,用数据道减去参考道,即可达到单频去噪的目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既能准确实现单频去噪,又可避免吉布斯现象的发生,因此具有较高的保真度。
王立歆孟宪军张军华于江波王静
关键词:陷波去噪维纳滤波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缝洞体成像及预测技术被引量:11
2022年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油气藏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之一,其所发育的超深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受走滑断裂控制。沙漠起伏地表造成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储层的上覆地层的火成岩严重影响目的层成像,同时超深层储集体地震波有效信号弱、反射特征复杂,影响了预测精度。以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例,对该地区储集体高精度成像及储层预测难点进行剖析,建立了针对性技术策略:采用以弱信号恢复为代表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技术提升叠前道集品质,为速度建模及成像提供基础数据;将火成岩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与宽频RTM成像技术相结合,有效提升火成岩及高陡构造的建模成像精度;建立了面向超深层断裂及储集体的多属性综合预测技术流程,通过模拟断控缝洞体的地震波场响应,分析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对断裂带边界及内幕的叠后多属性进行降维处理,实现对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缝洞体的有效预测,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立歆李海英李弘郑浩马灵伟
关键词: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储层预测
一次波和多次波联合成像在障碍观测系统中应用
2015年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障碍区域,如某段区域由于地形特殊性无法放炮而只能放置接收器,在这种特殊观测系统下,若依然只利用一次波作为有效波,可能会出现地下结构成像信息不足。而如果此区域有比较发育的多次波,尝试将多次波和一次波同时作为有效信息用于波场逆向延拓,在震源记录中同时加入一次波和多次波成像所需的震源信息用于正向延拓,并引用2D反褶积成像条件,从而实现多次波和一次波联合成像,获取比常规一次波成像更加丰富的成像信息。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技术可以实现对障碍观测区域成像信息的补充,说明多次波信息在一些障碍观测区域应用的有效性。
郭书娟王立歆徐兆涛王杰
关键词:多次波
一种基于梯度处理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处理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残差计算步骤,由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计算数据和野外观测数据确定数据残差;梯度计算步骤,根据数据残差在初始速度模型中的反传波场以及正演得到的正传波场求取梯度...
胡光辉王立歆方伍宝贺剑波王杰
文献传递
一种高效的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属于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高效率、低存储、高精度速度建模领域。第一步、采用源极性随机、源位置随机、源个数随机三随机方案对原始观测地震记录随机形成不同频带超炮集;第二步、采用基于CUD...
王杰王立歆方伍宝胡光辉孙晶梅王振宇尹力
文献传递
一种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CRS)叠加算子包含多个属性参数,具体实现时常采用多级优化策略,然而传统的参数搜索算法并未考虑叠加剖面中同一目标成像点处存在多个有贡献同相轴的情况。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改进参数搜索策略,通过引入相干阈值方法求得目标点处的全局和局部最大值,有效解决了零偏移距剖面中同相轴相交的问题。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相比,改进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考虑了同相轴相交的情况,模拟的零偏移距剖面更加真实可靠,成像效果更好。
邓金华李栋王立歆徐兆涛
起伏地表叠前逆时偏移的实现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是近年来陆上地震勘探的重难点问题.其中,复杂构造成像问题可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如逆时偏移较好地解决,而地表起伏大、横向变速剧烈引起道间时差大问题则需要采用起伏地表偏移的思路.结合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起伏面的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流程,该流程利用固定面与平滑起伏面高程差和替换速度将静校正后的叠前炮集反静校正到起伏面上,然后进行起伏面逆时偏移成像计算.将流程应用到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流程在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孔祥宁段心标刘守伟王立歆王华忠李晶晶
关键词:逆时偏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