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 作品数:47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纳络酮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纳洛酮治疗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 (MMSE)及改良巴氏指标 (MBI)评分情况及血浆 β 内啡肽 (β EP)变化。 方法 将 98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两组 ,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5周分别进行MMSE及MBI评分 ,进行对比研究。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采清晨空腹静脉血 2mL ,用放免法检测 β EP的水平。 结果 (1)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治疗前提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治疗 2周后MMSE评分对照组无明显提高 (P >0 0 5 ) ,治疗组显著提高 (P <0 0 5 ) ,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 ,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2 )两组病人血浆 β EP均升高 ,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 ,β EP水平均有下降 ,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应用纳洛酮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可显著提高MMSE评分 ,作用迅速 ,疗效显著。
- 王思鸿王立
- 关键词:纳络酮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MSEΒ-内啡肽
-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附16例报告)被引量:1
- 2002年
- 大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HD-IVIg)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自1999年4月~2002年3月应用大剂量两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16例,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 王思鸿王立
-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古兰-巴雷综合征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CT改变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CT改变。方法 将 2 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常发生于病后 2~ 4周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 ;头部CT的特征表现是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融合性病灶 ,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 ,经 2~ 3周可逐渐消退 ;如脑缺氧持续时间长 ,水肿消退后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变性坏死灶及脑皮层萎缩。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作头颅CT检查对诊断迟发性脑病有重要价值。
- 张矿梅王思鸿王立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CT
- 不同时期针刺对脑梗塞患者疗效、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针刺对脑梗塞患者疗效及机体抗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和稳定期分别介入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早期针刺组对脑梗塞患者疗效、SOD活性及MDA含量的改善程度均优于稳定期治疗组。结论:早期针刺治疗更有利于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
- 倪光夏王立陈道文张丽陆倩陶绪梅李玉堂
- 关键词:针刺脑梗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抗自由基
- 原发性侧索硬化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侧索硬化(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例P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LS患者女2例、男1例,均为缓慢起病.其中例1首发症状为右上肢僵硬、无力,例2为两下肢僵硬、无力,例3表现为假性延髓麻痹.随病情的进展,均出现四肢痉挛性瘫痪,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呈折刀样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两侧踝阵挛及Babinski征(+).头颅MRI T2WI可见两侧内囊、大脑脚、运动区皮质及脑桥基底部有异常高信号,1H磁共振波谱(1HMRS)示在病灶区有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降低及NAA/肌酸(Cr)比值降低.结论PLS的临床症状、体征和MRI有特征性改变,1HMRS的改变也有助于诊断.
- 孙琦刘文王立张贞浏管青山
- 关键词:原发性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MRI
- 脑血管动脉瘤被引量:2
- 1998年
- 脑血管动脉瘤王立1761年Morgagni首先对脑血管动脉瘤进行了叙述。1927年Moniz在尸检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病率为7.2~15.7/10万[1,2]。通常将脑血管动脉瘤分为5种:囊状动脉...
- 王立
-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附57例报告)
- 2001年
-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及血流流变学的变化 ;方法 :选择 1 0 5例TIA患者 ,随机分为 57例降纤酶治疗组和 48例低分子右旋糖酐 +肠溶阿斯匹林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 2 4小时内及 3天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8.4%和 91 .2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 8.7%和 58.3 % ,P <0 .0 1 ;降纤酶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结论 :降纤酶对频发TIA起效快 ,疗效好。
- 石广莲王立
- 关键词:降纤酶短暂性脑缺血血液流变学
- 脑膜癌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18例分析)被引量:6
- 1998年
- 本文通过对18例脑膜癌病的总结分析后指出,脑膜癌病在临床上可出现脑症状、颅神经症状、脊神经症状。头颅CT及MRI检查,部分病人可发现脑膜有增强反应。脑脊液(CSF)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但均能发现癌细胞。脑电检查大部分异常。文中对脑膜癌的早期诊断进行了探讨。
- 孙金旭王立
- 关键词:脑脊液脑电图脑膜肿瘤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6例进展性加重;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吞咽困难17例,构音障碍15例,头晕13例,舌瘫11例,水平眼震7例,呼吸困难8例,双侧深感觉障碍8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16例。20例颅脑MRI均示BMMI,18例DWI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10例头颅MRI双延髓内侧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MRA、CTA或DSA见椎动脉的远端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结论 BMMI表现为急起四肢瘫痪,两侧基本对称,双侧锥体束征,常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受累症状及双侧深感觉障碍。头颅MRI结合DWI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傅海扬孙建华陈璐夏晨王立
- 关键词:四肢瘫影像学
- 以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神经型GBS(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1998年
- 例1,男,11岁,学生。因视物成双伴眼睑下垂、视物模糊6天入院。患儿6天前上午在学校看书突然出现眼前发花,下午出现视物成双。次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双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眼球活动不灵。无耳鸣、发热、晨轻暮重。既往体健。检查:神志清。
- 朱佩华王立
- 关键词:G-B综合征眼外肌麻痹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