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峰 作品数:30 被引量:167 H指数:7 供职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水利工程 更多>>
中川飞机增雨基地通讯网络系统设计 2015年 利用对中川飞机增雨基地通讯网络系统进行设计和规划,进而对基地区域的网络设计等方面进行可拓展性和实用性分析,通过对中川飞机增雨基地网络设备的选型、综合布线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使网络分布更加合理,实现中川飞机增雨基地的网速进一步提高和稳定,以满足业务工作、科研及日常通信的需要。 杨增梓 张建辉 王研峰 张久林关键词:通讯网络 系统设计 西北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及其对云微物理影响的飞机观测个例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气溶胶分布及其影响云微物理过程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及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产生复杂影响,也是气溶胶间接效应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利用2021年9月3日在西北地区开展的气溶胶和云的飞机观测个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气溶胶与CCN、云滴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变化为四层,各层间气溶胶数浓度、有效直径、尺度谱分布均存在明显不同,大气逆温层结对气溶胶垂直分布有重要影响;近地层气溶胶数浓度可达8183.2 cm^(-3)。(2)垂直方向上CCN与气溶胶数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性。气溶胶活化比率(CCN/Na)较低,低于0.5,气溶胶尺度越大、浓度越低越容易活化成为CCN。(3)对空中CCN的活化谱进行拟合表明西北地区属于清洁大陆型核谱。(4)同高度云内气溶胶数浓度与云滴数浓度和LWC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性,相比云外,云内气溶胶浓度明显降低,气溶胶谱增宽,云滴数浓度和LWC均增加,有效直径增大,云侧边界受夹卷混合过程和云滴未过饱和蒸发的影响导致气溶胶数浓度增加和有效直径增大。(5)云下气溶胶与云滴数浓度之间为线性正相关关系,气溶胶转化为云滴的比率为35%;过饱和度0.6%条件下,云下CCN与云滴数浓度之间为线性正相关关系,CCN转化为云滴的比率为38%。 王研峰 冷文楠 庞朝云 黄武斌 把黎关键词:气溶胶 云凝结核 飞机观测 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反演分析 2015年 利用SACOL站2006年7月至2007年4月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晴空日观测资料及同期降水资料,研究了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及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四季典型晴空日大气水汽含量变化为夏季最剧烈,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夏、冬季具有人工增雨(雪)的潜力,7月、8月、12月、2月进行人工增雨(雪)最为适宜,合理开发云水资源对后期及次年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杨瑞鸿 王研峰 黄武斌 郑泳宜关键词:半干旱地区 大气水汽含量 反演 降水转化率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次层状云系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次飞机探测资料、卫星资料,分析了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以及作业前后云微物理变化,结果表明:(1)此次层状云系垂直结构配置为冷暖两层,云层发展厚实。云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极不均匀。相对层积云,高层云小云粒子浓度低,大云粒子浓度高,液态含水量高。小云粒子浓度尤其是峰值区域与平均直径呈明显反相关。大于60个·cm^-3和35个·L^-1的小云、大云粒子浓度分别主要由3.5~10μm、50~200μm粒径段决定。(2)不同高度云粒子谱为单峰或双峰分布,总体呈单调递减趋势,但云形成和增长条件存在差异。强可播、不可播和可播性冷云粒子谱基本符合负幂指数的单调递减规律,云粒子浓度差异较大,自然冰晶浓度不可播云较高,可播云次之,强可播云较低。(3)作业后小云粒子浓度明显降低,在6.5~20μm粒径段降低了2个量级左右,大云粒子浓度明显增加,谱宽增大,尤其在大于150μm粒径段。 王研峰 王蓉 王聚杰 尹宪志关键词:层状云 微物理结构 1974—2013年甘肃省冰雹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1974—2013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冰雹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4—2013年甘肃省玛曲、乌鞘岭、华家岭、肃北和马鬃山为冰雹日数大值中心,与海拔高度具有明显的相似变化。甘南高原—临夏—武威地区4—10月为冰雹多发期,4月岷县站和5—10月玛曲站为冰雹多发极大值中心。近40 a甘肃省冰雹日数基本呈减少的趋势,河东地区冰雹日数减少趋势更明显,岷县—甘南高原和马鬃山地区为冰雹日数减少的两个极低值中心。甘肃省冰雹日数在1995年左右发生了显著减少,并存在3.3 a显著周期。 黄武斌 王研峰 黄玉霞 王琳关键词:气候特征 功率谱 祁连山云特征参数及人工增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2019年 综述了祁连山区云特征参数及人工增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祁连山区空中水汽特征、云量分布、不同云系分布特征、云光学特征、云降水机制、降水分布、人工增雨有利天气系统、催化机制以及人工增雨综合效益,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祁连山区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增雨机制。进一步对祁连山区综合应用多种观测资料,结合云数值模式,深入研究地形云结构及降水机制、定量化的人工增雨作业科学指标、播云优化技术、地形与垂直气流相互作用对天气系统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王研峰 王聚杰 尹宪志 程鹏 王蓉关键词:人工增雨 地形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AERONET观测网SACOL站点2006年7月-2012年7月Level 2.0可降水量资料及与其对应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及其与地面水汽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降水量与降水量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8月最大.月降水转化率呈现出"两峰两谷"型变化,5月和9月出现峰值,7月和12月出现谷值;四季降水转化率均小于13%,冬季仅为3.21%,具有一定的增水潜力.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二次多项关系W=0.0018e2+0.0933e+0.0354,在没有直接途径测量大气可降水量值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王研峰 尹宪志 黄武斌 黄山 王田田 王蓉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可降水量 降水转化率 地面水汽压 祁连山北坡地形云人工增雨(雪)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概述介绍了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研究试验的进展及相关成果等。该试验重点在祁连山试验区开展作业天气背景条件分析、综合观测对比、增雨作业技术验证等研究试验工作,并就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的特殊性,开展针对性研究,提高北坡地形云的降水效率。此外,通过研究试验,掌握地形云作业技术,为准确预测和预报作业条件、作业量、作业时机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尹宪志 王研峰 李照荣 程鹏 李宝梓 王毅荣 张丰伟 杨瑞鸿 庞朝云关键词:祁连山北坡 地形云 1960—2019年甘肃大气水更新与地面降水空间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1960—2019年水汽压资料和2013—2019年逐6 h的ECWMF(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甘肃区域空中水汽与水凝物的空间分布状况,诊断其输送、更新周期及降水效率等特征,为人工增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甘肃大气常态储水年总量(年内逐日累计)约4×1015kg,其中水凝物约4.5×1014kg,空中云水含量约3×1014kg,水汽凝结效率为11.8%,总水物质降水效率为4.1%,水汽降水效率为4.0%,水凝物降水效率为35.1%;年度水汽输入为3.79×1015kg,输出为3.89×1015kg,净输出9.77×1013kg,水凝物输入为1.24×1014kg,输出为1.39×1014kg,净输出1.47×1013kg。(2)年内水汽和水凝物输送西多东少,水凝物除祁连山区外全省以净输出为主,水汽、水凝物除祁连山区和西秦岭山区外全省以净输出为主,祁连山区域水汽输送量远大于水凝物瞬时存量。(3)水汽年内逐日输送强度呈明显的单峰形式,单日最大输送与最小之间相差10倍以上,高输送阶段集中在6—9月(输送量占全年55.4%);水汽日输入与输出变化几乎一致,准周期振荡显著。(4)水汽和水凝物更新周期空间变化趋势和水汽非常相似,由河西向东递减,河西西部水汽循环最慢(超过50 d),东部及南部水汽循环较快(8 d左右),水凝物的更新速度明显快于水汽(最快约4 h)。(5)甘肃区域水汽气候演变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年际变幅较小、大气云水资源量相对稳定,为开发利用大气水资源提供可行性;河东是水汽气候变化敏感区,祁连山区相对稳定丰水汽区,年际和年内振荡周期演变特点,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 尹宪志 王毅荣 罗汉 任余龙 王田田 王研峰关键词:大气水 一次甘肃天水强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2019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雷达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8日下午天水一次强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雹对流单体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出明显的"V"型缺口,最大回波强度出现在低层,为63 d Bz。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对流单体有界弱回波区和其上的回波悬垂,相应的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呈中低层径向风有明显的辐合特征,高层转为辐散,尤其风暴顶附近。(2)对流单体发生在对流层中层河套地区至甘肃河东东部低涡及其附近冷区和河西中部高压脊及其东北部冷池和低层甘肃与宁夏交界处冷性低涡分别为干冷空气入侵和暖湿气流辐合抬升提供有利条件的环境背景下;较高CAPE值和低CIN值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对流层中低层深厚的上升气流,中层下沉气流和0℃层以上强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单体水汽输送以及生成、发展和维持;距地高度2600~2900 m的0℃层为大冰雹落地提供了环境条件。(3)冰雹临近预警的雷达参数化指标为最大反射率因子达55 d Bz,VIL最大值和VIL密度分别达25 kg·m-2和2. 3 g·m-3。 王研峰 黄武斌 王聚杰 黄玉霞 段伯隆 杨勇关键词: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