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 作品数:26 被引量:6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春、夏季杭州湾口门区鱼类资源数量与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为研究不同季节杭州湾口门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时空变化,利用扫海面积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该片水域鱼类种类数、资源密度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口门区共捕获22种鱼类,春季12种,夏季20种,种类数更替具有统计学差异(Q=5.333,P=0.021<0.05)。春季鱼类的质量密度为17.80 kg/km^2,尾数密度为2.32×103ind./km^2,夏季鱼类的质量密度为234.35 kg/km^2,尾数密度为21.64×103ind./km^2。春、夏季鱼类资源的密度也具有显著性差异。春季鱼类质量H'平均值为0.98±0.43,尾数H'平均值为1.28±0.50,夏季鱼类质量H'平均值为1.17±0.45,尾数H'平均值为1.16±0.38。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鱼类尾数H'与种类数(P=0.000<0.05,R=0.912)及个体密度(P=0.011<0.05,R=0.758)均呈显著相关性,夏季鱼类质量H'(P=0.033<0.05,R=0.673)和尾数H'(P=0.009<0.05,R=0.772)均只与种类数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口门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海洋性鱼类的洄游习性有关,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受长江口冲淡水影响。
- 王淼洪波孙振中
- 关键词:鱼类资源多样性
- 杭州湾北部凤鲚雌、雄繁殖群体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 2024年
- 为掌握杭州湾北部凤鲚雌、雄繁殖群体组成及渔业生物学特征,于2018、2019、2020年5—8月凤鲚汛期采集凤鲚样品,利用幂函数、列联表卡方分析等方法对凤鲚雌、雄繁殖群体的全长、体质量和性腺发育状况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杭州湾北部凤鲚雌性繁殖群体全长分布为113~233mm,优势全长组为130~150mm和170~200mm(总和73.2%);雄性繁殖群体全长为88~204mm,优势全长组为110~140mm(总和66.0%)。雌性体质量分布为3.6~29.7g,优势体质量组为6.0~10.0g和14.0~20.0g(总和64.2%);雄性体质量分布为1.3~16.2g,优势体质量组为2.0~8.0g(总和90.0%)。雌性全长(L)与体质量(m)关系式为m=0.518×10^(-5)L2.874(r^(2)=0.978,n=984),雄性全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m=1.033×10^(-5)L^(2.692)(r^(2)=0.957,n=661)。雌、雄性比为1.49∶1,雌性个体数显著多于雄性个体数(P<0.05)。雌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Ⅳ、Ⅴ期为主,性腺发育达Ⅳ期及以上的性成熟个体全长主要集中于140~150mm和170~200mm,雄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Ⅲ、Ⅳ期为主,性腺发育达Ⅳ期及以上的性成熟个体全长主要集中于110~150mm。摄食等级以0和1级为主,个体数占比高达95.8%,空胃率仅为69.2%。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凤鲚雌性繁殖群体由多个世代群体组成,并在繁殖期内维持一定的摄食水平。
- 王淼洪波张丹晏军
- 关键词:凤鲚繁殖群体渔业生物学
- 长江口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选择性研究
- 2024年
- 为完善东海区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2017年6月和9月分别于长江口(30°50′~31°24′N,122°12′~122°26′E)近海使用主机功率88.2 kw和总吨位30 t的渔船进行套网法25 mm和35 mm网囊网目的渔获选择性试验,供渔政主管部门制定网目尺寸标准参考。本研究利用Logistic模型分别拟合虾蟹类优势种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的选择性曲线,利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桁拖网共捕获渔获物47种,包括鱼类23种,虾类13种,蟹类6种,其他类5种;虾蟹类优势种为安氏白虾、三疣梭子蟹和葛氏长臂虾,体长范围分别为17~45 mm、13~130 mm和18~52 mm。在25 mm标准网目尺寸下,安氏白虾、三疣梭子蟹和葛氏长臂虾的选择率为50%所对应的体长或甲宽(L_(50))分别为33.784 mm、30.850 mm和32.930 mm,选择系数(SR)分别为10.100 mm、7.978 mm和9.094 mm。各优势种的平均逃逸率均低于50%,三疣梭子蟹的逃逸率显著低于其他优势种(P<0.05)。研究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由25 mm增大至35 mm时,能够有效释放本研究海域的虾蟹类,建议适当增大现行网目尺寸标准。
- 王淼周轩洪波
- 关键词:桁拖网优势种LOGISTIC模型
- 杭州湾北部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根据2017年2、5、8、11月4个季度在杭州湾北部海域开展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ABC曲线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春、夏、秋、冬季共捕获生物种类38种,其中,鱼类有21种,甲壳类有15种;不同季节物种相似性水平较低。4个季节的共有种只有9种,共有优势种只有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2种,表明分布在该海域的生物种类以季节性、洄游性种类为主。不同季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秋季相对其它季节维持有更高的多样性。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发现春季和冬季聚为Ⅰ组,夏季和秋季为Ⅱ组。ABC曲线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受到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干扰,春冬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动较大,而夏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较小。
- 周轩王淼洪波
- 关键词:渔业资源优势种群落结构
- 长江河口区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探究长江河口区水域浮游动物的变动趋势,分别于2012年2、5、8、11月份在长江河口区(31°~32°N,121°08’~122°11’E)布设17个定点站位开展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丰度对总丰度具有重要影响;各站位多样性指数值均小于2,均匀度指数均小于0.8;浮游动物总丰度与pH、DO、盐度、水温和叶绿素a之间存在相关性;浮游动物分布的变化与径流量有密切关系,丰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枯水期。
- 张丹王淼孙振中张玉平晏军赵冉洪波
- 关键词:饵料生物浮游动物
- 夏、冬季杭州湾北部游泳动物群落结构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杭州湾北部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夏、冬季共发现40种游泳生物,隶属12目22科33属,鲈形目及十足目生物所占比率最高,分别为32.5%和35%,而鲈形目、十足目中又分别以石首鱼科(38.5%)和长臂虾科(28.6%)所占比率最高;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冬季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和狭颚绒螯蟹(Eriocheir leptognathus),两时期无共同优势种。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序排序表明,杭州湾北部游泳生物群落可分为夏季和冬季2个组群,相似性检验(ANOSIM)显示2个组群差异极显著(R=0.881,P<0.01)。BIOENV表明温度是影响杭州湾北部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为0.773。杭州湾海域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多种游泳动物产卵和索饵场所,群落结构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
- 王淼洪波张玉平孙振中
- 关键词:群落结构
- 上海奉贤区定置张网渔船产值变动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为研究上海奉贤区渔民收入水平及变化,利用曲线回归、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10月奉贤区定置张网渔船年产值及单位投网数产值(VPUE)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渔船产值逐年升高,2009年产值为20.57万元,2012年提高到31.35万元,增幅达到52.4%;VPUE呈现逐年增高之势,2009年为44.59元/网,2012年提升到61.98元/网,增幅接近40%。利用曲线回归估计法对产量与VPU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501>0.05),而产值与VPUE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8<0.05),其关系可以用公式y=33.812lnx+5.3808表达。VPUE季节变化中,春季与夏、秋季均无显著性差异(P=0.093>0.05,P=0.165>0.05),而夏季与秋季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8<0.05)。研究表明,渔民不能盲目地以提高总产量为目标来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应该提高渔获物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和产量,这不仅能够促进渔民增产增收,而且对于保护幼鱼资源,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 王淼洪波张玉平孙振中
- 关键词:定置张网
- 一种鱼类体外挂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类体外挂牌装置,包括:一椭圆形的标记牌,所述标记牌设置一对称贯穿孔,一用于穿透鱼体及标记牌的工字型连接部件,所述工字型连接部件包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连接杆两端的支撑板,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支撑板的中间...
- 洪波王淼张丹安传光赵冉晏军张玉平孙振中
- 文献传递
- 春季和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结构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了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组成及结构特点,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luster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共出现鱼类22种,隶属8目、12科、19属,鲈形目占比最高,为50.0%,其次为鲽形目和鲱形目,所占比例各为13.6%,生态类型以海洋性鱼类为主。调查共发现6种鱼类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和凤鲚(Coilia mystus),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鮸和焦氏舌鰨(Cynoglossus joyneri)。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可分为春季组(Ⅰ组)和夏季组(Ⅱ组),春季组由5月站点组成,夏季组由8月站点组成,组间差异系数达到84.17%。ANOSIM分析表明,春季组和夏季组种群结构差异极显著(R=0.554,P<0.01);BIOENV分析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北部鱼类种群结构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04。研究表明,杭州湾海域仍然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鱼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棘头梅童鱼的生态洄游习性可能是造成种群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 王淼洪波张玉平孙振中
- 关键词:鱼类种群优势种
- 丰、枯水期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多样性及数量分布被引量:9
- 2016年
- 为研究不同时期杭州湾渔业资源多样性及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分析方法对杭州湾东北部水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时期共捕获40种渔业生物,其中丰水期捕获34种,枯水期捕获22种,两时期Jaccard相似性系数仅为40%,为中等不相似水平(middle nonsimilar level)。丰水期优势种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枯水期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刀鲚(Coilia ectenes)、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狭颚绒螯蟹(Eriocheir leptognathu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丰水期渔业生物的重量密度为294.82 kg/km2,尾数密度为83.19×103ind/km2,枯水期渔业生物的重量密度为85.76 kg/km2,尾数密度为33.88×103ind/km2。丰水期尾数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6~2.35,重量H'变化范围为0.36~2.22,尾数H'与尾数密度呈现显著相关性(P=0.004〈0.05);枯水期尾数H'变化范围为1.24~2.03,重量H'变化范围为0.81~2.10,尾数H'与尾数密度也呈显著相关性(P=0.024〈0.05)。研究表明,丰、枯水期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数量分布与种类的洄游习性和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多样性指数偏低,可能预示着杭州湾东北部渔业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干扰。
- 王淼洪波安传光张玉平孙振中
- 关键词: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