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法

作品数:54 被引量:49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大型底栖动物
  • 33篇底栖动物
  • 20篇群落
  • 12篇大型底栖生物
  • 12篇生态学
  • 12篇群落结构
  • 10篇生物多样性
  • 10篇潮间带
  • 8篇南黄海
  • 7篇生态学研究
  • 7篇群落特征
  • 6篇近海
  • 6篇海域
  • 6篇次级生产力
  • 5篇优势种
  • 5篇生物量
  • 5篇物量
  • 5篇环境因子
  • 4篇大型底栖动物...
  • 4篇底栖动物群落

机构

  • 5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4篇王洪法
  • 51篇李新正
  • 37篇张宝琳
  • 25篇王金宝
  • 19篇李宝泉
  • 11篇徐勇
  • 6篇帅莲梅
  • 5篇甘志彬
  • 5篇董栋
  • 5篇于海燕
  • 5篇马林
  • 3篇隋吉星
  • 2篇王少青
  • 2篇王永强
  • 2篇安建梅
  • 2篇于子山
  • 2篇杨梅
  • 2篇彭松耀
  • 1篇徐凤山
  • 1篇刘录三

传媒

  • 15篇海洋科学
  • 10篇海洋与湖沼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Curren...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和东海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本文在收集、研究近50年来有关黄海和东海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黄海和东海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李新正王洪法张宝琳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被引量:28
2005年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南黄海24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在2000年秋季为154.2个/m2,与2001年春季的147.8个/m2相当,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秋季为6.92g/m2,远高于春季的2.81g/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为4.98gm-2a-1.与生物量的分别格局相似,次级生产力在所调查海域的西南和东南部有两个高生产力分布区域,而该二区域正好在黄海冷水团的两侧,由此验证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受海水温度的影响较大.平均P/B值在研究海域为1.10a-1.与渤海研究结果比较,证明了底栖生物群落生产力随水深增大而下降,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李新正于子山王金宝王洪法
关键词:次级生产力P/B值大型底栖生物南黄海
黄海特定断面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被引量:20
2007年
根据2001年8月和2002年8、9、10月共4个航次,在黄海特定断面的10个站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度指数,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MDS标序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性。调查共得到定量样品36个,经分析鉴定有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54种,软体动物29种,甲壳动物66种,棘皮动物17种,其它类群生物16种。相对于邻近海区,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小,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似,均匀度指数较高;各航次中4、5号站种数明显较少,而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该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发现,可将研究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为沿岸广温性群落、温带性群落和暖水性群落,各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在2001年和2002年出现较大变化,而在2002年的8、9、10月的种类组成保持相对稳定。
王金宝李新正王洪法刘录三李宝泉张宝琳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
黄河口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被引量:16
2008年
2005年11月(秋季)对位于黄河口的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三岛的高、中、低潮带(岔尖岛:C1、C2、C3;大口河岛D1、D2、D3;望子岛W1、W2、W3)所设的9个采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所获得的样品。结果表明,本次秋季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4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13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动物8种,其他类群2种;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64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61.12g/m2;9个采样站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有较大差异,其中物种数最高的为D3站,最低的为C1站。黄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主要受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王晓晨李新正王洪法李宝泉王金宝于子山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黄河口
长江口邻近海域丰水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长江口丰水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我们根据2012年6、8和10月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资料,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聚类分析(Cluster)、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以及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 Curves)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81种,其中多毛类动物82种,甲壳动物46种,软体动物31种,棘皮动物11种,其他类群11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月份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均不显著。均匀度指数月份间差异不显著,而空间上远海显著高于近海。6、8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划分为3–4个群聚,不同站位相似性水平较低。ABC曲线表明远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扰动的程度小于近海。受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变化剧烈,空间分布不均匀。
徐勇李新正王洪法张宝琳帅莲梅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优势种长江口
胶州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5
2016年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岸,是黄海深入内陆的半封闭天然海湾,底栖动物种类丰富。本文根据2014年2、5、8和11月4个航次(冬、春、夏、秋)的调查资料,采用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MDS)方法,分析了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点。各航次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99种,其中多毛类79种,甲壳动物47种,软体动物40种,棘皮动物17种,其他类群16种。各季度优势种有变化亦有重叠,以多毛类为主。2014年度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209.85 ind./m^2,最高丰度出现在秋季,最低出现在春季;年平均生物量为79.22 g/m^2,最高生物量出现在夏季,最低出现在春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16–2.86,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2.79–3.72,物种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8–0.8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航次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均较低,分布格局存在季节性变化。近年来,伴随海岸带开发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胶州湾底栖生境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威胁,建议继续开展长期连续的监测,探索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使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杨梅李新正徐勇王洪法张宝琳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东海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被引量:33
2005年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东海23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在秋季为87m-2,远低于春季的138m-2,而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秋季为1.40gm-2,高于春季的1.25g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为1.62gm-2a-1,远低于渤海和南黄海.研究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受水温和水深的影响.平均P/B值在研究海域为1.41a-1,高于渤海和黄海,表明在东海大型底栖生物中个体小而代谢快、生活史短的种在大型底栖生物中占的比重要大于渤海和南黄海,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李新正王金宝王洪法张宝琳
关键词:栖息密度次级生产力P/B值大型底栖生物
黄、东海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现状及10年间变化
本研究根据2001年3、8月和2011年4、8月在黄、东海海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大面站调查资料。虽然2001年和2011年的调查断面和站位设置稍有差异,但调查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在做10年间比较时,除了整个黄东海海域的调...
李新正王洪法王金宝董栋马林张宝琳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 1998~ 2 0 0 2年 19个季度月胶州湾 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 ,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 11.82 g/m2 ,平均总栖息密度 5 .6 3个 /m2 .分布区主要在 1、3、4、7号站 ,底质沉积类型为粉砂 -粘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 .棘皮动物的分布除与底质有关外 ,其数量变化与温度、初级生产力关系较明显 ,二者升高 ,其生物量、密度也较明显升高 .图 5表 3参
李新正王洪法于海燕李宝泉王金宝
关键词:棘皮动物环境因子
胶州湾辛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被引量:25
2007年
利用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夏、秋、冬、春季)4个季度月在胶州湾辛岛潮间带的3个不同潮区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3种,其中低潮区出现27种,中潮区和高潮区20种和19种,有6种属于3个潮区共有种。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02.5个/m2,5月最高,为144.67个/m2,2月最低,为52.66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60.01g/m2,11月最高,为102.99g/m2,2月最低,仅为11.87g/m2。本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张宝琳王洪法李宝泉王永强王金宝李新正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