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艳
- 作品数:49 被引量:43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女性胚胎肛提肌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女性胚胎肛提肌内运动终板的分布状态。方法将孕20-24周女性胚胎作为A组,孕24-28周女性胚胎作为B组,用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研究两组胚胎的的平均体重、肛提肌上运动终板的形态、分布特点及运动终板数量的变化。结果孕20-28周女性胚胎其运动终板形态及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且为椭圆形,均呈曲线分布于肛提肌纤维中外1/3处,A组胎儿体重及运动终板的数量均少于B组。结论孕20-28周女性胚胎肛提肌上均可见运动终板,形态无明显差别,且沿肌纤维呈曲线分布,肛提肌上运动终板数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
- 杨芳王文艳卫兵
- 关键词: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肛提肌
- 合肥地区478例宫颈正常患者HR-HPV感染转归及其与宫颈细胞学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阴道镜检查宫颈为正常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持续HR-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关系。方法收集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选择经阴道镜检查为宫颈正常的478例HR-HPV感染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伙伴数目、避孕方式等相关基本信息,随访2年,追踪其阴道使用干扰素、第1年和第2年的HR-HPV感染情况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CT)结果,根据基本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年的HR-HPV清除率为59.41%,2年的清除率为66.75%,其他(31、33、35、39、45、51、52、56、58、59、66、68)12种型感染较16型、18型多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性伙伴数目≥2个、宫颈锥切手术史患者HR-HPV持续感染风险均增加(χ_(年龄)^(2)=21.676,P<0.001;χ_(性伙伴数目)^(2)=8.262,P=0.004;χ_(宫颈锥切手术史)^(2)=11.267,P=0.001),使用避孕套避孕及阴道使用干扰素患者HR-HPV感染风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使用避孕套)^(2)=10.885,P=0.001;χ_(使用干扰素)^(2)=4.099,P=0.043)。利用高危因素构建ROC曲线模型,联合诊断HR-HPV持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诊断的AUC,联合诊断AUC为0.737。HR-HPV持续感染为L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LCT异常的AUC为0.755,HR-HPV持续感染2年未发现癌症患者,LCT异常比例高于HR-HPV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01)。结论对年龄>50岁、性伙伴多、有宫颈手术史、未用干扰素、未用避孕套构建的联合ROC模型对预测HR-HPV持续感染有一定价值,持续HR-HPV感染对LCT异常起到预测价值。
- 李青王青元张婉莹王文艳
- 关键词:HR-HPV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转归液基细胞学
- 生长激素受体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HR)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IUA患者(研究组)和非IUA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GHR蛋白和GH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GHR蛋白表达、GHR mRNA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体与子宫内膜间质中GH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GHR的表达低于非IUA患者,而且这种表达在子宫内膜腺体中较多,在子宫内膜间质中较少,为IUA患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使用生长激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任娟卫兵宋恩学王文艳张丽丽
- 关键词:宫腔粘连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受体
- CT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17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异位宫内节育器定位后行腹腔镜手术取出宫内节育器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CT三维重建均准确定位异位宫内节育器,16例患者利用腹腔镜取出,1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取出。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宫内节育器异位有很好辅助诊断价值,利于联合腹腔镜取出异位宫内节育器,创伤小,成功率高。
- 李从青张妤王文艳范懿隽宋恩学卫兵
-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CT三维重建腹腔镜
- 保守治疗与腔镜手术对剖宫产后子宫憩室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及比较分析保守治疗与腔镜手术对子宫憩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于安医大二附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62例剖宫产后子宫憩室重度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保守治疗者(保守组)24例,宫腔镜手术(宫镜组)20例,腹腔镜手术(腹镜组)1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经期时长,憩室测量指标(深度、宽度),治疗的良率。结果宫镜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腹镜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经期时长,憩室测量指标均优于保守组(P<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腹镜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保守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经期时长,憩室测量指标均优于保守组(P<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三组治疗方式中,临床治疗效果为宫镜组>腹镜组>保守组。结论保守治疗与腔镜手术虽然在治疗重度子宫憩室患者中均有应用,但是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蒋莉莎王文艳卫兵
- 关键词:保守治疗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剖宫产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PFMT,试验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肌电值参数对术后3、6和12个月的盆底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段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采用盆底功能影响调查问卷(PFIQ-7)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一类、二类肌力OR值分别为2.962、2.636;术后3、6和12个月快慢肌比较,P时间<0.001、P组间=0.003、P交互=0.001;P时间<0.001、P组间=0.033、P交互=0.024;P时间<0.001、P组间=0.001、P交互=0.011。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较术后3个月减少,试验组此类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状态,提升其生活幸福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崔侠王文艳凌琳詹磊卫兵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功能
- 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值水平以及统计分布,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待产孕妇的D-二聚体数据(剔除有死胎、HELLP综合征、妊娠并发DIC等不良妊娠病例和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共4000例,应用软件SPSS 17.0和Origin7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95%的孕妇D-二聚体水平≤5.77μg/ml;不同年龄组、不同合并症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全相同,低龄孕妇组与适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症组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妊娠期妇女呈现出高凝和高纤溶状态,建议用D-二聚体≤5.77μg/ml作为足月待产孕妇的上限较为合适;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 方政王青元李青许有江宋恩学张妤卫兵王文艳
- 关键词:妊娠凝血系统高凝状态二聚体
- 产科和季节因素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关联性研究
-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盆底肌肌电压值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足月妊娠分娩并在产后行盆底肌力评估的产妇902例,采用Glazer评估法检测表面肌电压.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刘浏张妤卫兵王文艳
-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面肌电信号
- NLRC5抑制自噬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究NLRC5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及门诊病理显示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20例,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NLRC5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及子宫内膜癌AN3CA细胞中NLRC5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CCK-8法检测AN3CA细胞增殖。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相比,NLRC5蛋白表达下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上调(P <0. 05);转染NLRC5质粒后,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相比,自噬蛋白Beclin1、LC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 05);转染NLRC5质粒后,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 <0. 05);转染NLRC5质粒后并加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结果显示,转染NLRC5质粒组与未转染NLRC5质粒组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 <0. 05);转染NLRC5质粒后同时加雷帕霉素组与只转染NLRC5质粒组相比,细胞自噬水平升高,但细胞增殖明显下降(P <0. 05)。结论 NLRC5可能通过抑制自噬进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
- 姚顺詹磊孙士莹王文艳卫兵
- 关键词:自噬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
- 产前发热对足月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产前发热的程度、发热时间、感染指标对足月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产前发热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84例产前48小时内发热的足月孕妇,根据发热时最高体温分为三组:A组:37.5℃≤体温≤38℃,B组:38℃体温< 38.5℃,C组:体温≥38.5℃。按照发热时长(发热至分娩时间)分为四组:a组:发热时长≤2h,b组:2h<发热时长≤4h,c组:4h<发热时长≤6h,d组:发热时长>6h,根据孕妇发热时C反应蛋白(CRP)分为正常组(0-10mg/L)和异常组(大于10mg/L),通过研究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及CRP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不同组发热时长及峰值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组孕产妇CRP与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程度越高可能增加新生儿早发型脓毒血症的风险,38℃和38.5℃是可能的体温节点;对于发热持续时间,4h是可能的时间节点,需要进行一定的产科干预减少不良围产期结局,而足月孕产妇CRP的升高对新生儿结局未见明显影响。
- 仇雅晨范懿隽张妤李君王文艳
- 关键词:产前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