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咽癌救援术后颅底骨质MRI信号的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局部复发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颅底骨质MR信号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人路鼻咽切除术的20例复发鼻咽癌患者资料,术前均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后复发时间8~83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2±17)个月。患者在MR扫描后2周内行鼻咽癌救援术,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行MR扫描,以后约每半年MR随访1次,随访时间6—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术前及术后颅底骨质MR信号的变化及变化趋势采用两独立样本的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92个部位颅底骨质在术后2周至3个月内出现MRI信号的改变,表现为平扫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中明显强化。在随访期间内36个部位颅底骨质信号改变逐渐减小或恢复正常,34个部位趋于稳定,22个部位更加明显。毗邻术区(72个部位)较远隔术区(20个部位)的颅底骨质更易出现信号的变化(x2=33.128,P〈0.01)。复发肿瘤同侧(68个部位)较对侧(24个部位)的颅底骨质更易出现信号的变化(X2=21.182,P〈0.01)。结论鼻咽癌救援术后会引起颅底骨质MR信号的改变,而这种信号改变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大部分颅底骨质信号的改变会逐渐修复或趋于稳定状态。
- 王德玲李卉耿志君刘学文谢传淼吴沛宏
-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复发颅底
-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李卉王德玲刘学文耿志君谢传淼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头颈部
-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单发PCCCL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结果 29例PCCCL均有乙肝病史,均无HCV感染史,19例伴有肝硬化,AFP阳性19例。29例PCCCL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右叶者19例,多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23例患者接受CT扫描,平扫19例呈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2例呈低、高混杂密度;增强扫描19例具有普通型肝细胞癌(HCC)的典型"快进快出"强化特征,10例病灶有假包膜。7例接受MR扫描(其中1例先后接受CT、MR检查),平扫T1WI中PC-CCL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中以高/更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均呈普通型HCC"快进快出"的典型强化特征,均可见假包膜。结论 PCCCL的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HCC相似,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早期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迅速廓清的特点,且易于形成假包膜结构。MR平扫T1WI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对诊断PCCCL有提示意义。
- 王德玲李卉耿志君刘学文谢传淼吴沛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肝脏上皮样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9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EAML患者的临床、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2名男性和7名女性)中5例行CT扫描,4例行MR扫描。9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呈不均匀软组织肿块,3例见脂肪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表现为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5例强化程度减退,呈"快进快出"表现,3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呈"快进慢出"表现,1例部分强化程度减退,部分呈延迟强化。其中7例内见紊乱的肿瘤血管,9例均见不同程度的引流静脉早期显影,1例见假包膜,并呈延迟强化。结论 EAML表现为含少量或不含脂肪成分的富血供肿瘤,脂肪灶的检出、引流静脉早期显影及特征性强化方式有助于此病的诊断。
- 杨雅迪李卉耿志君王德玲谢传淼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学
- 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王德玲李卉谢传淼刘学文耿志君王玲
- 关键词:纤维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33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及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33例病理确诊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33例病灶中气管17例,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11例,段以下支气管5例。临床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40~50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或无临床症状仅为体检发现。CT表现:病灶可表现为息肉型、沿管壁增厚型及肺内肿块型,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未见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9例有局部组织侵犯,11例远处转移,2例淋巴结转,术后9例复发。结论 AC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利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及范围,从而帮助手术方案的制定。
- 耿志君谢传淼刘学文李卉王德玲
- 关键词:气管肿瘤腺样囊性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少见部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的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HP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HPC中,位于颅内6例,筛窦1例,肺2例。6例颅内HPC中,2例为复发病灶。6例均边界清晰,5例呈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4例信号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6例均呈明显强化。5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5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例以宽基底相连。6例均未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均未见明显破坏征象。1例筛窦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叶不明显,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受累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肺部病灶,均表现为肺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未见分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未见明显浸润征象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于颅内、鼻腔鼻窦及肺部少见部位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在少见部位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 廉姗姗王德玲谢传淼杨雅迪
-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ADC值反映EB病毒LMP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
- 2017年
- 目的探讨ADC值反映EB病毒潜伏膜蛋白质1(LMP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建立LMP1(+)组[包括CNE2-LMP1(+)亚组、HONE1-LMP1(+)亚组]和LMP1(-)组[包括CNE2-LMP1(-)亚组、HONE1-LMP1(-)亚组]的皮下种植瘤裸鼠模型(每组15只)。待移植瘤体积达90~110mm^3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分别获得两组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实验裸鼠种植瘤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LMP1(+)组肿瘤体积[(98.23±11.42)mm^3]明显大于LMP1(-)组[(87.42±15.14)mm^3;t=6.31,P=0.03]。常规MR扫描示LMP1(+)组肿瘤内坏死较LMP1(-)组更明显。LMP1(+)组肿瘤ADC值为(0.68±0.12)×10^(-3) mm/s^2,LMP1(-)组肿瘤ADC值为(0.87±0.23)×10^(-3) m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P<0.01)。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LMP1(-)组相比,LMP1(+)组肿瘤细胞更密集,坏死更多见。结论 ADC值可有效反映裸鼠移植瘤中EB病毒LMP1基因的表达。
- 李卉王德玲尹韶晗耿志君谢传淼
-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鼻咽腺样囊性癌的MRI表现
- 2011年
- 目的探讨鼻咽腺样囊性癌(ACC)的MRI表现,评价MRI观察肿瘤侵犯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AC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7例鼻咽ACC均为黏膜下生长,表现为肿块型(n=6)及黏膜下增厚型(n=11),均侵犯周围组织,多有黏膜侵犯(n=12)。T2WI信号多不均匀(n=10),6例见分隔样改变,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10例有脑神经侵犯,且均侵犯三叉神经;7例有颅内侵犯;12例有颅底骨质侵犯,且大部分为(n=11)多部位侵犯。2例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肺转移。结论鼻咽A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及沿神经浸润扩散。
- 耿志君谢传淼李卉刘学文王德玲
- 关键词:鼻咽肿瘤
- 胸腺类癌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胸腺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大;密度均匀(2/8)或不均匀(6/8),稍低于或等于肌肉密度,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6/8),均未见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较均匀强化(2/8)其中1例内部见小线状强化血管影,轻中度不均匀强化(5/8)其中1例内部见小线状强化血管影,明显不均匀强化(1/8);肿瘤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易沿血管间隙侵袭性生长,压迫、包绕或侵犯邻近纵隔大血管(5/8),心包侵犯(1/8);淋巴结转移(4/8)或胸膜、肺脏、肝脏、骨转移(4/8)常见。结论:胸腺类癌是一种罕见的前纵隔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密度不均匀,可见坏死、囊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易发生淋巴结、肺脏等远处转移。CT可以提示诊断并帮助确定手术方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 王德玲李卉谢传淼耿志君刘学文王玲
- 关键词:胸腺类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