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宏清

作品数:36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成像
  • 9篇灌注
  • 7篇体层摄影
  • 7篇体层摄影术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血管
  • 6篇CT灌注
  • 6篇出血
  • 5篇动脉
  • 5篇造影
  • 4篇血管造影
  • 4篇缺血
  • 4篇肿瘤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网膜
  • 4篇膜下

机构

  • 26篇温州医学院附...
  • 9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浙江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35篇王宏清
  • 15篇杨运俊
  • 13篇陈伟建
  • 6篇段玉霞
  • 5篇杨博洋
  • 5篇林元为
  • 4篇曹国全
  • 4篇吴恩福
  • 4篇梁盼
  • 3篇熊兵
  • 3篇吴楠
  • 3篇贾秀芬
  • 3篇付凤丽
  • 2篇洪万东
  • 2篇王殊
  • 2篇胡章勇
  • 2篇郭献忠
  • 2篇童秋云
  • 2篇林怡
  • 2篇谭显西

传媒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码相机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及科研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侯宁健曹国全王宏清吴恩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码相机影像学
脾脏原发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原发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并对病灶的数目、边界、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脾脏原发淋巴瘤多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等、低密度,...
陈永华吴恩福王宏清杨登法余鑫锋
文献传递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2008年
目的分析各类腮腺肿瘤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43例,其中良性肿瘤22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0例,腮腺囊肿3例,腺淋巴瘤2例,淋巴管瘤3例,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2例;恶性肿瘤21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6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样囊性癌3例,腺癌2例,恶性混合瘤4例,转移瘤2例,淋巴瘤2例。结果良性肿瘤形态规则,无侵袭性,界限清楚,密度均匀,周围邻近结构清晰;恶性肿瘤有不同程度的侵袭性,多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瘤体坏死、液化、囊性变而密度不均匀,邻近结构不清。结论CT检查能评估腮腺肿瘤的部位、大小、良恶性以及肿瘤的周围侵犯情况,基本可以满足术前临床要求,对决定手术方案,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刘运财林伯法王宏清
关键词:腮腺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例
超急性期脑梗死不同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时不同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图像对比、信号强度的变化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实验组20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经眶内入路电凝大脑中动脉,术后0.5h、2h、4h、6h进行DWI检查后,立即取不同时间点的兔脑标本进行病理检查。DWI扫描序列依次为:TR/TE/激励次数为6817ms/116.5ms/1次,b值为1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40s;TR/TE/激励次数为7647ms/133.1ms/2次,b值为2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68s;TR/TE/激励次数为8284ms/145.8ms/4次,b值为3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120s。结果b值1000-3000s/mm^2均可发现DWI上的高信号,但b值越高,DWI上的高信号边界越清晰,而图像背景信号越模糊,信噪比下降。结论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高b值更有利于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
王宏清杨运俊陈伟建段玉霞张勇程敬亮
关键词: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动物实验
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12例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对我院12例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朱振国陈艳艳陈思砚王宏清
关键词:神经中毒综合征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肛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以往由于普通CT对软组织的分辨力相对较差,且不能进行三维重建,对复杂肛瘘的诊断准确率较低,故极少有学者采用普通CT对肛瘘进行评价,而多以MRI和肛门超声为主。多层螺旋CT(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并可进行三维重建,结合瘘管造影能为肛瘘的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本研究在MSCT下行瘘管造影三维重建,以初步探讨MSCT在复杂肛瘘中的应用价值。
郭献忠兰莉王宏清丁戒陈伟建宋华羽杨运俊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复杂肛瘘瘘管造影MSCT软组织
多层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比较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A对最大径≤3mm颅内微小动脉瘤(I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82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患者住院前(发病后2h-4d)均采用16层螺旋CT行MSCTA,全部颅内动脉瘤均经DSA、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RA)或手术证实。MSCTA、DSA及3DRA等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分析。以DSA或3DRA为标准,计算MS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DSA或3DRA与MSCT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颅内IMA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分析IMA与非IMA患者多发动脉瘤的患病率。结果82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788例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单发706例,多发82例,共发现889个动脉瘤,38例MSCTA、DSA或3DRA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经DSA或3DRA检查证实,212例患者(271个动脉瘤)共有232个IMA。MSCTA检出229个IMA,假阳性1例,漏诊4个。以DSA或3DRA为标准,MSCTA诊断IM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3%(228/232)、97.4%(38/39)、98.2%(266/271)。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27,P〈0.05)。IMA与非IMA患者多发动脉瘤患病率分别为21.2%(45/212)、6.4%(3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21,P〈0.01)。结论MSCTA诊断IMA具有较高价值,鉴于MSCTA对IMA的检出达到≤3mm水准,提出将颅内IMA影像大小界定从4~5mm调整为≤3mm。
付凤丽陈伟建杨运俊王宏清段玉霞杨博洋林元为谭显西钟鸣诸葛启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X线计算机蛛网膜下腔出血
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 ,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 5例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4例。CT上 ,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 ,主要有 :胃肠道壁增厚 5例 ,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 3例 ,胃肠腔狭窄 3例 ,黏膜皱襞粗大 2例 ,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 1例。肿块 4例 ,其中肠外肿块 3例 ,肠内肿块 1例 ;4例中 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 ,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 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 ;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郑祥武吴恩福王宏清陈向荣
关键词:嗜酸性细胞胃肠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颈动脉支架术后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评估颈动脉支架(CAS)术后1周与1年的预后关系.方法 选择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60%,对侧颈动脉无明显狭窄的20例CAS术患者.患者术前1周内、术后1周及术后1年均行头颅CTP检查,计算得到患侧与对侧的各参数比值,包括相对血容量(rCBV)、相对血流量(rCBF)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术前1周内均行头颅MRI及CT平扫,且术后即刻行头颅CT平扫,术后1年均行头颈部血管造影.将20例患者3个时间点大脑前动脉区(ACA区)、大脑中动脉区(MCA区)、大脑后动脉区(PCA区)、基底节区、前后皮质分水岭区(cortical watershed,CWS)及髓质分水岭区(internal watershed,IWS)的rCBV、rCBF及rMTT参数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术前1周内、术后1周及术后1年3个时间点各区的rCBV差界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A区的rCBF、rMTT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余各区的rCBF、r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0例CAS患者术前1周内、术后1周及术后1年rCBF:ACA区0.86±0.06、0.95±0.04、0.98±0.07,MCA区0.81±0.04、1.06±0.04、1.03±0.07,基底节0.84±0.06、0.97±0.04、0.96±0.04,前CWS区0.78±0.03、0.97±0.03、0.96±0.02,后CWS区0.77±0.03、1.00±0.02.0.98±0.03,IWS区0.80±0.04、0.94±0.03、0.93±0.04(F值分别为18.95、146.41、63.03、540.85、415.97、164.19,P值均<0.01).rMTT:ACA区1.17±0.05、1.04±0.04、1.01±0.06,MCA区1.41±0.06、1.08±0.04、1. 07±0.04,基底节1.20±0.06、1.06±0.04、1.05±0.04,前CWS区1.41±0.05、1.10±0.05、1.09±0.04,后CWS区1.43±0.10、1.07±0.06、1.08±0.06,IWS区1.29±0.10、1.09±0.05、1.11±0.07(F值分别为51.74、248.89、70.08、381.68、288.94、41. 53,P值均<0.01).两两比较显示,术后1周、1年与术前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1周与1年rCBF、rMTT差界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单侧颈动�
杨博洋陈伟建王宏清杨运俊黄海波段玉霞付凤丽林元为梁盼熊兵
关键词:灌注预后
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兔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12只)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造影,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B组(8只)为假手术组;C组(36只)用于观察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兔SAH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模型制作成功后,按出血时间分为出血后6h、12h组和24h组,利用多层螺旋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对各组模型动物的SAH进行评估,并行兔脑血管造影评价出血情况。结果出血6hCT平扫兔SAH明显,脑血管造影可见明显弥散影;出血24h组CT灌注成像显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下降及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结论应用单纤丝血管内穿刺法建立的兔急性SAH模型结果可靠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尹剑钟鸣谭显西陈伟健杨运俊王宏清贾秀芬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