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媛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倒伏
  • 1篇冬小麦
  • 1篇施氮
  • 1篇追氮
  • 1篇籽粒
  • 1篇籽粒苋
  • 1篇羧化
  • 1篇羧化酶
  • 1篇小麦
  • 1篇磷酸烯醇式丙...
  • 1篇抗倒
  • 1篇抗倒伏
  • 1篇抗倒伏能力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序列
  • 1篇矮壮素

机构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省分析科...

作者

  • 2篇王媛媛
  • 1篇张维锋
  • 1篇冯瑞云
  • 1篇杨武德
  • 1篇高志强
  • 1篇白云凤
  • 1篇孙敏
  • 1篇李平
  • 1篇任爱霞

传媒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喷施矮壮素与延缓施氮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4年
为明确小麦增产的春季追氮措施及矮壮素的优化调控效应,于2017-2020年在晋中农高区小麦基地开展大田试验,在起身期喷施矮壮素和对照(CK)条件下设置4个追氮时间:返青后10d(D10)、返青后20d(D20)、返青后30d(D30)和返青后40d(D40),研究不同追氮时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矮壮素对茎秆特性、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D30较其他追氮时间穗数提高1.4%~5.2%、穗粒数提高0.4%~12.0%、千粒重提高1.7%~9.4%、产量提高8.8%~22.1%。与D10和D20相比,D30显著增强了基部第2节间形成后0~21、35~42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0~42d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提高了茎秆木质素含量,增加了节间质量,提高了茎秆抗折力,且降低了株高,提高了抗倒性;而D40较D10和D20穗粒数增加4.5%~10.1%、产量增加0.04%~11.3%,但降低了基部第2节间形成后0~42 d PAL和TAL活性,减少了木质素含量,茎秆强度减弱,增加了倒伏风险。喷施矮壮素后,小麦株高显著降低,PAL和TAL活性增强,节间木质素含量提高,增加了茎秆强度,且在D30达显著水平。春季追氮与喷施矮壮素条件下,PAL和TAL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与茎秆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茎秆抗折力与抗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节间直径、质量和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节间长度呈负相关。综上,返青后30d追氮结合喷施矮壮素,可促进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提高茎秆充实度,提高植株抗倒性和产量。
孙培杰王媛媛陈涛母俊毅黄潇任爱霞孙敏高志强
关键词:冬小麦矮壮素抗倒伏
籽粒苋C_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被引量:11
2011年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是C4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双子叶植物籽粒苋(A.hypochondriacus L.)C4型PEPC基因的cDNA和gDNA全长序列。该基因编码区cDNA全长2895bp(GenBank登录号为HQ186302),编码964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gDNA全长为6785bp,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内含子总长3890bp,其中第一内含子最长,为1662bp,具GATA-motif、G-box等15个光应答元件,9个激素应答元件,29个CAAT box,72个TATA box。该特征在本研究范围内的植物中,为籽粒苋所独有。比较多种植物表明,不同植物之间的C3/C4型PEPC基因的外显子长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内含子的长度变化较大。不同植物PEPC基因对核苷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且外显子和内含子的GC含量呈正相关。总的趋势是单子叶植物外显子和内含子的GC含量均高于双子叶植物。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表达模式,发现籽粒苋PEPC基因主要在叶片中表达,表达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加。
冯瑞云白云凤李平张维锋王媛媛杨武德
关键词: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组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