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27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高层次人才岗位设置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大学为例
- 2011年
-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提高高校整体师资水平有重要影响,其岗位的设置与分类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之一。如何通过完善岗位设置并进行分类管理,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学术领导能力,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本文以四川大学为例,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岗位设置、考核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 王宝富欧小慧王茂华王娟刘畅
- 关键词:岗位设置考核管理
- 谈档案馆普通用户需求的特点与满足需求的途径被引量:1
- 2010年
- 普通用户是档案馆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类用户的需求特点及满足需求的途径有着切实的意义,有利于档案馆更好地开展利用服务工作。
- 王娟黄存勋
- 关键词:普通用户
- 四川省艾滋病流行地区农村育龄人口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调查
- 2006年
- 2006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了四川省艾滋病流行地区农村育龄人口的艾滋病知识与安全套使用情况,817份有效问卷中,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有重要作用,但调查显示安全套使用率(包含短期使用与临时使用)为17%,调查对象觉得使用不舒服是使用率低的主观原因。
- 王娟田爱平
- 关键词:农村育龄人口艾滋病知识安全套
- 浅谈商业企业知识型员工能力发展规划
- 2009年
-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知识型员工从进入企业到发展成熟并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离不开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是员工的能力发展规划,本文将从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发展规划入手,介绍知识型员工能力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最后重点论述如何根据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能力发展规划。
- 王娟王佳
- 关键词:知识性员工
- 做个典型不容易
- 2008年
-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播出过一期节目,讲述的是吉林省一位曾获得过2005感动江城十大人物的爱心妈妈——王艳玲的故事。王艳玲从1995年起,开始抚养前夫亲戚家的两个孤儿,先后花费将近十万元;给先天唇腭裂的养女多次整容,为其成家;其后又先后资助了八个农村孤儿和一个大学生,捐资助学近两万元;直到2007年节目播出,她还在资助三名孤儿。王艳玲因此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吉林省杰出母亲、吉林省慈善爱心人士、2006年度吉林市三八红旗手等。现在这位以资助他人而闻名的“典型”,却通过这档节目向社会求助:母亲病重需要大量的医药费;儿子大学毕业需要找工作,还得还清两万多块钱的助学贷款;要替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面对这些困难,王艳玲已经不堪重负。
- 王娟
-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捐资助学节目播出助学贷款孤儿
- 论格非《望春风》的符号叙述与主旨内涵
- 2017年
- 《望春风》在叙述上既采用先锋小说的叙述手法,又融入了传统小说的叙述风格,呈现出先锋与传统相融合的叙述风格。在人物塑造上,格非延续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知识分子写作方式,但是将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赋予到普通农民的身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物的断裂之感。在小说的主旨内涵上,《望春风》是格非对乌托邦叙述的进一步探索与回答。
- 王娟
- 从梅耶的《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看语言演变的研究原则被引量:1
- 2008年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梅耶,在他的经典之作《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中,对历史语言学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该书,可以对语言演变的研究原则作大致窥探。
- 王娟
- 关键词:梅耶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演变
- 大学学术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启示——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与四川大学为例
- 2013年
- 本文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与四川大学为例,比较了两所大学的学术人力资源现状与管理情况,对中国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设想。
- 王娟王宝富
- 做个典型不容易
- 2008年
-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播出过一期节目,讲述的是吉林省一位曾获得过2005感动江城十大人物的爱心妈妈——王艳玲的故事。王艳玲从1995年起.开始抚养前夫亲戚家的两个孤儿,先后花费将近十万元:给先天唇腭裂的养女多次整容,为其成家:其后又先后资助了八个农村孤儿和一个大学生。捐资助学近两万元;直到2007年节目播出,她还在资助三名孤儿。
- 王娟
-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捐资助学节目播出孤儿大学生
- 非常规因素影响下彝族人口死亡模式变动探析——兼论毒品对彝族人口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本文详细考察了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彝族人口死亡模式的变动.研究结果显示:(1)与1982年相比,2000年全国彝族15~65岁男性人口死亡率升高且与相应年龄组的女性人口死亡率的差距增大,并导致彝族粗死亡率下降幅度低于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粗死亡率的平均下降幅度;(2)通过对大量来自彝族地区卫生统计资料和经验性案例分析,发现非常规因素--毒品及其诱发的艾滋病、性病是形成近年来彝族人口死亡模式特殊变动的主要因素.为此作者提出了有效遏制毒品-艾滋病在彝族地区的蔓延的对策建议.
- 何景熙王娟
- 关键词:彝族人口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