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修文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咪唑苯脲
  • 1篇蝇蛆
  • 1篇蝇蛆病
  • 1篇中毒
  • 1篇山羊
  • 1篇牛焦虫病
  • 1篇咪唑
  • 1篇误食
  • 1篇奶山羊
  • 1篇焦虫
  • 1篇焦虫病
  • 1篇
  • 1篇虫病
  • 1篇
  • 1篇IMIDOC...

机构

  • 5篇贵州省畜牧兽...
  • 4篇贵州牧草种籽...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王修文
  • 2篇谢继石
  • 1篇梁秀峰
  • 1篇李德昌
  • 1篇张延龄

传媒

  • 4篇贵州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年份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氏金蝇蛆病被引量:1
1992年
白氏金蝇全体呈金绿色、面、额、触角及颚须为橙色、腹部中间各节的后缘为黑色、胸背部无背中线。成蝇产卵于动物的创伤口和有分泌物的健康皮肤上,幼虫侵害局部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伴发化浓菌感染,3~5天后造成大块组织坏死和创伤口恶臭,诱引大批蝇蛆的重复感染,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病畜的死亡率为100%。本病流于行6—9月,以7—8月为发病高峰。患畜精神萎顿,放牧落后,体表有较多蝇类跟随追逐。100~200ppm 溴氰菊酯驱杀幼虫和成虫效果较好。预防在于认真掩埋动物尸体及废品,定期对畜群体表喷药,改善环境卫生。
王修文王远兰谢继石梁秀峰莫凤飞
关键词:蝇蛆病
牛焦虫病流行及防治被引量:3
1992年
近年在贵阳、独山等畜牧场牛焦虫病呈地方性流行,有固定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与放牧有关和与刈割山草饲养有关。引进牛、奶牛发病率远高于纯本地牛,老疫区牛具耐受性,新区牛较易感。病原体以牛双芽巴贝西虫、瑟氏泰勒虫、混合型虫体多见,处于放牧条件下的虫种感染往往具有多样性,初步报告贵州省有卵形巴贝西虫的存在。传播媒介以微小牛蜱为最常见。
王远兰孙富州王修文熊俊华梁秀蜂
关键词:焦虫病
咪唑苯脲(Imidocarb)对牛边缘边虫病的临床试验被引量:2
1989年
1987——1988年,我们应用长春兽医大学研制的咪唑苯脲对黑白花牛自然感染发生的病例进行了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取得了药物安全、杀虫力显著、临床疗效较高的结果,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牛边缘边虫病的特效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均属于贵州黑白花牛和丹麦牛的幼龄小公牛,昼夜处于牧地放牧。
王修文谢继石杨飞莫凤飞李德昌
咪唑苯脲治疗双芽巴贝虫病和边缘边虫病的效果被引量:1
1991年
1987年6—9月,我们应用国产咪唑苯脲对自然感染的黑白花牛进行了临床试验,其结果如下。一、安全性按1—4.5mg/kg剂量一次肌肉注射47例,仅5例在药后10—15分钟出现副反应,例如流延、软咳、不安、起卧不定、短暂躺地,副反应频率为10.6%,当牛并发肺炎。
王修文张延龄谢继石李德昌
关键词:咪唑苯脲
奶山羊误食乌饭草中毒的诊断报告
1992年
自1983年从我国北方引进奶山羊至贵州南部以来,每年均发生羊误食毒草中毒的现象,症状表现为胃肠炎和呼吸中枢麻痹,造成了一定的死亡损失。经人工中毒复制实验证明乌饭草是贵州南部的主要有毒灌木之一,而且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6月龄羊食入鲜嫩叶100克即可产生中毒症状,2月龄幼兔食入干嫩叶5—10克即可中毒致死。防治中毒采取隔离饲养与清除放牧场有毒植物相结合的措施,对已经发生中毒的羊注射硫酸阿托品可以解救,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此外尚需治疗胃肠道炎症,并防止慢性中毒。
王修文王远兰谢继石艾礼斌莫凤飞
关键词:奶山羊中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