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起晨

作品数:2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瘤
  • 9篇血管
  • 8篇动脉
  • 7篇颅内
  • 7篇颅内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7篇胶质
  • 5篇手术
  • 4篇血管内治疗
  • 4篇细胞
  • 4篇胶质瘤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
  • 3篇细胞瘤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静脉
  • 2篇弹簧圈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瘘

机构

  • 2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铁煤集团总医...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27篇潘起晨
  • 13篇梁传声
  • 13篇温志锋
  • 13篇刘源
  • 12篇王运杰
  • 9篇王刚
  • 9篇佟志勇
  • 6篇吴鹏飞
  • 4篇班允超
  • 3篇吴安华
  • 3篇王刚
  • 3篇张劲松
  • 2篇臧培卓
  • 2篇郭宗泽
  • 2篇温志峰
  • 2篇初金刚
  • 1篇金友贺
  • 1篇王明昊
  • 1篇孙怀宇
  • 1篇孙怀宇

传媒

  • 5篇山东医药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脑前动脉重建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重建术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大脑前动脉重建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实施的大脑前动脉重建手术四例。其中破裂A2解离性动脉瘤两例,实施A3-A3侧侧吻合术,...
佟志勇刘源王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吴安华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脑血管重建术
文献传递
冠状瓣经大脑前纵裂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3,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发部位。因前交通部位结构复杂,血管变异多,手术相对比较困难,病死率约为1/3。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冠状瓣经大脑前纵裂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3例,经6个月的随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温志锋梁传声佟志勇王运杰潘起晨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纵裂入路夹闭大脑冠状
COL4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散发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与中国东北地区颅内动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人群COL1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应用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断,并进行特异位点酶切,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COL4A1基因功能性SNP rs3783107位点基因型频率之间、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不同人群之间COL4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COL4A1基因可能不是中国东北地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易感基因之一。但中国东北地区人群与荷兰人群COL4A1等位基因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吴鹏飞李连祥潘起晨吴安华王运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患者中致密填塞33例,大部分填塞3例,瘤颈残留1例,术中破裂出血后死亡1例。12例患者入院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血管内治疗水平。
温志锋刘源梁传声潘起晨王运杰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术中血管造影和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和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12月将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和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2种技术结合用于瘘口切除术治疗SDAvF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其中3例患者还采用了术中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在2种术中造影技术的帮助下,术者通过半椎板入路准确地找到瘘口并将其切断。术后均复查脊髓血管造影,确认瘘口完全切除。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造影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时间4~9个月,4例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改良Aminoff-Logue评分下降1~3分,平均下降2.25分。结论术中行脊髓DSA,既可帮助术者精确判断瘘口所在节段,减少手术损伤,又能在术中即时复查,确保病灶全部切除。结合选择性亚甲蓝造影,可于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动静脉瘘血流动力学特征,帮助术者准确辨识瘘口及引流静脉,为手术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影像学支持。
王刚刘源赵洲洋潘起晨温志锋梁传声佟志勇
关键词:脊髓血管疾病动静脉瘘血管造影亚甲蓝
序贯双吻合技术治疗烟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STA)和脑血管的吻合技术——序贯双吻合(SDA)技术(单支STA和两支脑血管序贯吻合的技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佟志勇孙怀宇刘源王刚张劲松初金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血管
颅骨数字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颅骨数字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共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或弹簧圈栓塞辅助支架成形术,术后3个月行正侧位颅骨数字减影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弹簧圈位置、形态及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 43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5例和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2例。术后3个月时,颅骨数字减影与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一致性约为97.67%(42/43),所显示复发率分别为2.33%(1/43)和4.65%(2/43),两种检查方法术后随访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955)。结论颅骨数字减影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随访的准确度较高且安全有效。
温志锋吴鹏飞梁传声王运杰臧培卓潘起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序贯双吻合技术治疗烟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STA)和脑血管的吻合技术——序贯双吻合(SDA)技术(单支STA和2支脑血管序贯吻合的技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采用SDA技术治疗的4例MMD患者,共行5次SDA和颞肌脑贴敷术(1例患者两侧手术间隔2个月)。采用翼点入路,皮下游离STA,测量STA的切割流量(CF);将STA的额支或顶支的中段和大脑中动脉M4侧侧吻合,然后将该STA末端和大脑中动脉M4或大脑前动脉A5端侧吻合;将颞肌和硬脑膜缝合贴敷在脑组织表面;还纳骨瓣,逐层关颅。术后1周采用超声测量STA血流量;术后1周及术后4~6个月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评估STA和脑血管吻合口的通畅性;记录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脑卒中并发症和其他临床表现。结果3例患者4次手术均单纯采用SDA技术,余1例患者追加STA顶支-M4端侧吻合。术中STA的CF为15.0~36.0 ml/min,平均(23.6±7.7)ml/min,术后1周为40.0~125.0 ml/min,平均(96.8±31.2)ml/min。术后最后一次DSA和(或)CTA检查时间为术后1~24周,平均(15.4±7.8)周,11个吻合口中10个吻合口通畅,1个SDA的STA-A5端侧吻合口闭塞。5例SDA 10个吻合口的短期通畅率为90.0%(9/10)。5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4±3.0)个月。4例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生脑卒中事件、脑过度灌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SDA技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脑缺血起病的MMD治疗中,术后短期疗效理想。
佟志勇孙怀宇刘源王刚张劲松初金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血管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被引量:7
2018年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罕见疾病,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脊髓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为代表的无创/微创血管成像技术在协助诊断SDAVF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自然转归较差,如果未经有效治疗,其症状将呈波动性加重,最终可导致永久性的脊髓损伤。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SDAVF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两种治疗方式均较以往取得较大进展,手术治疗准确性更高、创伤更小、效果更好。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应力争早期正确诊断SDAVF,并根据病情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治疗方式。
王刚佟志勇刘源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病
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脑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模型,核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初步揭示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以及丁苯酞预处理组(NBP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90min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MCAO术前1周,NBP腹腔给药预处理。缺血2h,行再灌注24h后检测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技术测定脑组织中NF-κB和TLR4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 Sham组无神经功能损伤,无脑组织梗死,与MCAO组差异显著;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NBP组,NBP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MCAO组(P<0.05)。NBP组脑组织中NF-κB和TLR4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MCAO组,而MCAO组显著高于sham组。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与下调NF-κB和TLR4的表达相关。
欧明灵潘起晨张茜茜
关键词:丁苯酞预处理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