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丹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保定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肿瘤
  • 12篇预后
  • 8篇病理
  • 7篇胃肠
  • 7篇细胞
  • 7篇临床病理
  • 6篇胃癌
  • 6篇免疫
  • 5篇胃肿瘤
  • 5篇间质
  • 5篇间质瘤
  • 4篇蛋白
  • 3篇受体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肠道
  • 3篇胃肠道间质瘤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保定市第二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阿斯利康投资...

作者

  • 33篇沈丹平
  • 19篇倪醒之
  • 11篇沈艳莹
  • 7篇刘佳骅
  • 6篇张子臻
  • 5篇殷晓璐
  • 5篇于晓宇
  • 4篇吴志勇
  • 4篇曹晖
  • 4篇陈昊
  • 4篇赫超
  • 4篇吴潇
  • 3篇魏建明
  • 3篇王谦
  • 2篇张云
  • 2篇卢波
  • 2篇吕志坤
  • 2篇张晓红
  • 2篇汪明
  • 2篇李国珍

传媒

  • 9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胃肠病学
  • 3篇益寿宝典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GFR4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许多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蛋白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然而关于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2例胃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GFR4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8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81例(44.5%)FGFR4蛋白表达阳性,FGFR4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血管侵犯均无关。FGFR4阳性与阴性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在高分化、T1+T2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胃癌中,FGFR4阳性者的预后明显差于FGFR4阴性者(5年生存率:47.0%对62.1%,P=0.036 8;5年生存率:54.5%对78.6%,P=0.041 3;中位生存期:5个月对15个月,P=0.040 5)。结论:FGFR4阳性表达尚不能作为独立指标判断胃癌预后,但在高分化胃癌、T1+T2期胃癌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胃癌中,FGFR4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陈昊沈艳莹刘佳骅张子臻沈丹平倪醒之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与预后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免疫表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胃肠道DLBCL6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抗体CDIO、Bcl-6和MUM1在胃肠道DLBCL中的表达,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型。结果本组63例中CD10表达阳性13例,Bel-6阳性53例,MUM1阳性52例。根据检测结果将胃肠道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7例(27%),非GCB型46例(73%)。GCB型局部淋巴结受累患者的比例(35%)显著低于非GCB型(70%)(P〈0.05);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在两种亚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0表达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阴性者(24个月)(P〈0.01);GCB型胃肠道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非GCB型(28个月)(P〈0.05);接受CHOP化疗方案的患者中GCB型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非GCB型(24个月)(P〈0.05);8例术后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中GCB型和非GCB型各4例,目前均存活(22~47个月)。结论胃肠道DLBCL的免疫表型与局部淋巴结是否受累密切相关;CD10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阴性者;胃肠道DLBCL免疫表型分型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张子臻倪醒之殷晓璐沈丹平沈艳莹
关键词:大细胞免疫表型分型预后CD10BCL-6
64排CT血管三维重建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门胆管癌4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52.6±24.4岁。对该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癌症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结果:原发性胆管癌、肝部肿瘤转移以及肝血管肿瘤的平扫中发现去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胆管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增强扫描可以对于占位性病变的一些特征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且得到一定的与病理学符合的特征,这样对于手术时间的选择就有了更加好的把握,并且对于手术的选择也能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总而言之,该CT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价的价值很大。
李素霞于晓宇沈丹平
关键词:三维重建胆管癌
12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2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窦部3例,胃体8例,胃底1例;7例肿瘤主要向腔内生长,5例向腔外生长。1例GS合并胃癌患者术前血CEA升高,另有1例GS患者血CEA和CA199升高。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GS细胞S-100蛋白和Vimentin呈阳性,2例CD34呈弱阳性。4例患者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C-kit基因第9、11、13、17和PDGFRA基因第12、18外显子均为野生型,无基因突变。所获随访的9例GS患者中,除GS合并胃癌患者因胃癌复发死亡外,其余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GS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是诊断GS的重要标志物,术前胃镜和CT检查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线索。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GS的关键,微创手术可作为首选术式。
赫超沈艳莹倪醒之沈丹平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与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组织学上该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组成,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在遗传学上由于GIST存在频发的c—kit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CD117在免疫表型上的过度表达;在临床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有10%-30%的病例表现为不良的生物学行为,
沈丹平倪醒之殷晓璐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间叶源性肿瘤上皮样细胞CD117梭形细胞细胞组成
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曲妥珠单抗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确认,研究HER2评分与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可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目的:探讨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检测试剂盒和Hofmann等报道的共识小组推荐胃癌HER2评分系统,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177例胃癌组织的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亚组间HER2阳性率的差异,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ER2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77例胃癌组织中31例(17.5%)HER2阳性,肠型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弥漫型/混合型胃癌(28.1%对12.5%,P=0.0109),分化较好的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较差的胃癌(37.0%对10.7%.P<0.0001)。HER2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HER2阳性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在分化较好的胃癌中,HER2阳性者预后差于HER2阴性者(P=0.0084)。结论:肠型胃癌和分化较好的胃癌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主要候选人群。HER2尚不能作为独立指标判断胃癌预后。
卞学艺叶青青王瑶沈艳莹沈丹平倪醒之
关键词:胃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间质瘤癌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对判断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意义。方法收集146例GIST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及CD117和CD34等免疫组化检测以明确诊断。同时检测癌基因C-myc、C—erb—B2、EGFR及TGFβ1在GIST中的表达,比较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与GIST良恶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46例GIST中126例获得随访(86%)。诊断为良性GIST 15例(10%),潜在恶性37例(25%),低度恶性42例(29%),高度恶性52例(36%)。随访发现32例出现了复发和转移,10例患者因该肿瘤而死亡。C—myc在高度恶性GIST中的表达率(92%,48/52),与良性(60%,9/15)、潜在恶性(70%,26/37)和低度恶性组(88%,37/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同时,C—myc在预后差者的阳性表达率(94%,30/32)显著高于预后好者(81%,76/94)(P=0.0001)。C-erb-B2、EGFR及TGFβ1的表达在各良恶性组和不同预后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yc的过度表达对GIST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倪醒之沈丹平殷晓璐曹晖吴志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表皮生长因子
头颈部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20
2022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9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ACWI组(n=134)和非ACWI组(n=158),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性质、斑块位置以及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earson检验分析ACWI患者AASI与头颈部C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头颈部CTA检测指标、AASI对ACWI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ACWI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SI与ICA狭窄程度、MCA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支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的诊断价值大于各研究指标单独对ACWI的诊断价值(P<0.05)。出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重度狭窄、病灶侧MCA重度狭窄、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均是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结论]病灶侧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吕志坤魏萌萌李国珍张晓红刘海龙贾磊华冯志霞卢波沈丹平
关键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预后价值
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道造影(MSCTE)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SCT肠道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根据Mayo系统评分,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MSCTE表现及其诊断正确率。结果轻度组有3例合并肠息肉,中度组和重度组均有5例合并肠息肉,其余未见其他并发症。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肠系淋巴结肿大、肠壁分层、肠壁增厚等表现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11例患者经MSCTE检查6例,诊断正确率为54.55%;中度组23例患者经MSCTE检查19例,诊断正确率为82.61%;重度组28例患者经MSCTE检查25例,诊断正确率为89.29%。结论MSCTE检查可清楚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学特点,可有效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靠的信息。
沈丹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溃疡性病变
不同TNM分期标准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胃癌合理分期对选择患者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以及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第6版和第7版胃癌TNM分期标准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55例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胃癌病例,应用第6版和第7版TNM分期标准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评估,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这两种标准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按第6版TNM分期标准,Ⅰ期209例(21.9%)、Ⅱ期147例(15.4%)、Ⅲ期300例(31.4%)和Ⅳ期299例(31.3%);按第7版分期标准,Ⅰ期168例(17.6%)、Ⅱ期170例(17.8%)、Ⅲ期569例(59.6%)和Ⅳ期48例(5.0%)。两种分期的Ⅲ、Ⅳ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第6版Ⅲ_A期患者在第7版中分为Ⅲ_A期和Ⅲ_B期,两者之间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版Ⅳ期患者在第7版中分为Ⅲ_B、Ⅲ_c、Ⅳ期,这三组的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版分期中,肿瘤侵及邻近结构(T_(4B))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穿透浆膜层(T4A)的患者明显缩短(P<0.05);N_1期和N_2期患者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6版TNM分期标准相对简易,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第7版TNM分期标准进一步细分,更能精确判别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晚期胃癌患者的准确判断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沈丹平倪醒之赫超曹晖沈艳莹
关键词:胃肿瘤TNM分期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