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焰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亚毫米CT观察肝外胆管的供血小动脉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亚毫米CT扫描速度极快,有效减少了运动伪影,分辨力极高,可以观察到内径在1mm以下的小动脉。目的:采用亚毫米CT观察肝外胆管的供血小动脉。方法:纳入因各种原因需行上腹部亚毫米CT血管造影患者54例,利用连续薄层源图像观察,辅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观察小动脉起源、支数、分布优势,同时测量胆总管直径。结果与结论:54例图像中胆总管均为1支,走行无特殊,其中51例能观察到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伴行于胆总管下段;其中7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亦伴行下段胆总管;上段供血小动脉中11例为胆囊动脉近段,14例发自右肝动脉,2例发自肝固有动脉,1例发自肝总动脉,1例发自左肝动脉。下段胆管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39例,上段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10例,其余5例较为均衡。54例胆总管内径4-24(11.0±5.8)mm。表明胆总管上段供血脆弱,因此该区术中不宜盲目分离、结扎小血管;对于胆石症与肝胰良恶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术前行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是有必要的。
- 王显龙方驰华全显跃杨剑贾洪顺梁波肖莉江永焰
- 关键词:动脉血供
- 基于亚毫米CT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亚毫米CT静脉扫描的最佳显影时间,建立活人体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行动脉期及分别延时70、90、120 s的静脉期进行亚毫米CT扫描,由影像诊断科医师对各期图像进行判读,确定最佳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确定自注射造影剂后90 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最佳显影效果图像。亚毫米CT对≤ⅠB1期的宫颈癌诊断率并不高(1/5),对≥ⅠB2期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25例均诊断出,分期判断准确率达64%。以CT动脉期及90 s静脉期数据为基础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宫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恰当扫描条件的亚毫米CT扫描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帮助。基于亚毫米CT数据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女性宫颈癌盆腔数字模型,能够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 朱洪磊何援利王显龙李湘元彭冬先王雪峰江永焰李静
-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重建数字化
- 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结节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46例行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术资料,穿刺结束后立即行CT平扫及临床短期随访,了解并发症情况,评估穿刺安全性;行穿刺术所取得标本,均行细胞病理学及组织学检查,以手术标本病理结果或治疗效果作为标准,评估活检术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1例液气胸,6例少量气胸(肺压缩10%以下),余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46例患者中2例取得的组织较为细碎,未获得确切病理结果,1例穿刺组织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不相符;43例(93.5%)患者获得病理学诊断。结论 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术,在操作者熟悉气管前腔静脉后解剖的基础上,术前认真阅读患者影像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穿刺路径,能够安全、准确地取得组织病理结果。这一技术对指导临床医师进一步制定诊疗计划极有帮助。
- 梁力嵩席建东王显龙俞志坚温志波江永焰
- 关键词:穿刺活检计算机断层成像纵隔病变
- 医用多功能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多功能支架,包括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倾斜设有可调节高度支架板,在所述可调节高度支架板上沿该可调节高度支架板的长度方向设有枕头框并且该枕头框使所述可调节高度支架板的两侧壁与枕头框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手...
- 陈莉江永焰李静文萍邓文华
- 文献传递
- 上腹部3.0T MR检查平扫T2序列调整
- 杨建明唐明江永焰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非诊断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CTLB)非诊断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究每个非诊断类别最终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及风险。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影像诊断科接受PCTLB的1028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包括穿刺诊断及最终诊断)资料。非诊断性结果分为非特异性良性病变、非典型细胞和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寻找与非诊断性结果及非诊断结果中恶性病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穿刺病理结果为非诊断性结果的比例为22.9%(235/1028),最终有28.1%(66/235)病例被诊断为恶性病变,在3类非诊断性病理类别中,来源于非特异性良性病变组为37.9%(25/66)、非典型细胞组34.8%(23/66)及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组27.3%(18/66)。最终恶性病变的风险比例在非典型细胞(88.5%)组最高。很短的穿刺标本长度(0~0.1 cm)(OR=4.606,P<0.05)及怀疑为良性病变(OR=14.597,P<0.05)是非诊断性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非诊断性结果中,实性病灶(OR=7.430,P<0.05)、术后发生高级别肺出血并发症(OR=6.411,P=0.003)、较长的穿刺标本长度(OR=0.141,P=0.003)、病理显示存在非典型细胞(OR=61.604,P<0.05)及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OR=4.486,P=0.002)与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相关。结论在PCTLB的非诊断结果中,病理显示为非典型细胞、正常肺组织或组织标本不足与最终恶性诊断相关,并且强调被归类为非典型细胞组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最高,对怀疑为恶性病变可能时,应进行重复的PCTLB或临床影像随访。
- 朱建彬屈耀铭王显龙汪洋莫建华文海涛林耕耘江永焰蒋春秀温志波
-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影响因素
- 基于CT影像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无明显异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与左心结构和整体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96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人员,正常体检人员与根据患Ⅱ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长短分组的(DM1组、DM2组、DM3组)糖尿病患者的CT Simpson法测量的左心参数EDV、ESV、SV、EF、LVM、LVMI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其各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检验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月)数与心脏CT参数(EDV、ESV、SV、EF、LVM、LV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人员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不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Month(月)数与EDV、ESV、SV、LVM、LVMI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0,0.885,0.517,0.872,0.851,与EF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611(P均<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时间(月)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与心肌质量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其病程越长,心功能愈差。
- 欧冠英江永焰林波淼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糖尿病心室功能
- 医用复合头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复合头架。一种医用复合头架,包括支撑板,其中,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头架,在所述头架内设有枕垫,在所述头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能够与外设CT病床连接的插片。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复合头架,使用方便并且...
- 陈莉江永焰李静王映文萍邓文华
- 文献传递
- 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兔椎间盘退行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30 min、4和8周进行常规T2WI、T2Mapping成像和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8周时对诸椎间盘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0 min,各椎间盘MR信号未见明显异常;4周穿刺髓核组T2WI信号明显降低,高信号区范围缩小;T2Mapping显示高值范围明显缩小;8周髓核变化与4周类似,未见明确退变进展;正常对照组和穿刺软骨终板组的椎间盘信号和量值改变不明显。病理学检查发现穿刺髓核组的髓核组织发生非常明显的退变,而穿刺软骨终板组发生轻度退变。结论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椎间盘髓核的方式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低、影响因素少等优势,并且证明了T2Mapping技术可用于兔椎间盘退变的检测,为深入研究MR定量技术对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 王伟盛娜萍江永焰叶刚林波淼全显跃俞志坚
-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磁共振动物实验
- 多模式CT对急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研究
- 目的:探讨多模式CT(CT平扫、CT灌注及多时相CTA)在急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塞核心区、缺血半暗带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 朱建彬江永焰温志波
- 关键词: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