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甲基胺草磷诱导蚕豆染色体结构与蛋白质组分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本试验对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甲基胺草磷,在1~4mg·L-1浓度下,对蚕豆幼苗胚根的生长抑制效应、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及蛋白质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1~2mg·L-1浓度下,可以观察到影响幼苗胚根生长和部分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现象,在4mg·L-1浓度下,幼苗胚根生长被严重抑制,由对照组的(4.55±0.61)cm降至(0.92±0.022)cm。在4mg·L-1浓度下处理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的出现频率为9.4%;染色体桥、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的出现频率为2.8%。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6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8kDa/pI8.0,76kDa/pI7.8,35kDa/pI7.3,32kDa/pI6.8,30kDa/pI7.2,28kDa/pI6.9)被诱导产生,1个蛋白质斑点,36kDa/pI5.8的含量减少。幼苗生长受抑,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可以认为与甲基胺草磷的处理有关。本研究从细胞学与生物化学水平上对甲基胺草磷的作用机理做了比较研究,发现3~4mg·L-1的甲基胺草磷是临界浓度,可以抑制蚕豆幼苗的生长、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上合理、安全使用酰胺类除草剂提供试验依据。
- 黄海泉江帆尹风英王振英彭永康
- 关键词:双向电泳蚕豆
- 栽培小麦Brock和京411感染白粉菌后蛋白质组的变化被引量:8
- 2009年
- 用华北地区流行的白粉菌15号生理小种,感染强抗白粉病的栽培小麦Brock和对白粉病敏感的小麦京411,通过蛋白质组技术分析其差异蛋白。结果表明,Brock经白粉菌感染12h后,至少有6个蛋白质斑点(43kD/pI6.7、43kD/pI6.9、43kD/pI7.2、28kD/pI5.8、26kD/pI5.5和26kD/pI6.5)表达量明显增加;感染3d后,有5个蛋白质斑点(48kD/pI5.6、43kD/pI6.9、43kD/pI7.2、28kD/pI5.8和26kD/pI5.5)表达量增加;感染5d后,有12个新的蛋白质斑点(16kD/pI7.6、42kD/pI6.5、40kD/pI4.8、40kD/pI4.6、31kD/pI5.7、16kD/pI4.6、20kD/pI8.3、50kD/pI6.7、48kD/pI6.6、28kD/pI5.7、23kD/pI4.8和25kD/pI4.7)被诱导合成,2种蛋白质斑点(26kD/pI4.6和17kD/pI7.9)消失。京411经白粉菌感染12h后,3个蛋白质斑点(21kD/pI6.4、18kD/pI5.4和14kD/pI7.0)表达量增加;感染3d后,有2个蛋白质斑点(80kD/pI5.4和14kD/pI7.0)表达量增加,1个蛋白质斑点(16kD/pI5.4)表达量下降;感染5d后,有3个蛋白质斑点(50kD/pI7.3、40kD/pI7.3和24kD/pI7.2)表达量增加,2个斑点(40kD/pI4.8和14kD/pI7.2)表达量下降,但没有发现新的蛋白质合成。对Brock中诱导产生的12个新蛋白质斑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于NCBI进行数据查询,其中有6个分别属于F-box亮氨酸高度重复蛋白、重金属转运/解毒蛋白、β-1,3-葡聚糖酶(两个同工体)、β-1,3-葡聚糖酶前体、锌指蛋白。功能查询表明,上述6个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发育、激素响应、基因转录和病害防御等。推测Brock和京411感染白粉菌后,出现的蛋白质组变化可能与各自的抗、感白粉病特性有关。
- 于振李倩赵建叶江帆王振英彭永康解超杰刘志勇孙其信杨作民
- 关键词:白粉病小麦蛋白质组Β-1,3-葡聚糖酶
- 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9年
- 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此文从基本原理、方法、在蛋白质组中的应用以及方法的局限性和相关技术改进等方面做了简要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 李倩于振江帆彭永康
- 关键词: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
- 除草剂APM对小麦野二燕1号染色体结构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甲基胺草磷,在1~4μmol/L浓度下,对野二燕1号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及蛋白质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浓度升高,染色体结构变异率呈上升趋势。在3~4μmol/L浓度下处理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的出现频率为0.08%;染色体桥、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的出现频率为0.434%。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约有10个蛋白质斑点产生变化,2个蛋白质斑点(8kDa/PI6.5,10kDa/PI7.7)消失。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可以认为与甲基胺草磷的处理有关。
- 尹凤英江帆彭永康
- 关键词: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分小麦
- 不同浓度镉对白菜幼苗生长受害与蛋白质组变化关系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镉是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它可以通过在作物体内的积累而进入人类的食物中,但是,对于Cd2+的生理效应与毒害机理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而从蛋白质组角度分析Cd2+害机理文献更少。本文以中国白菜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10、30、50、100、1000μmol·L-1镉浓度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受害及与蛋白质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镉(10、30μmol·L-1)对幼苗生长无明显有害影响,但在50μmol·L-1镉浓度下,幼苗高度、胚根长度、鲜重、干重均显著下降,证明50μmol·L-1是白菜忍耐镉害的临界浓度。实验同时发现,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幼苗生长受害加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也得出类似的结果。2D-PAGE技术分析则表明,经50μmol·L-1镉处理后的胚根、胚轴、叶片蛋白质组产生明显变化,胚根中诱导出13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个蛋白质斑点消失,胚轴中有11个蛋白质斑点消失;叶片中诱导出17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个蛋白质斑点消失。很明显,白菜对镉的胁迫反应涉及到多个蛋白质(酶)的参与。
- 江帆黄海泉尹凤英王振英彭永康
- 关键词:镉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白菜
- APM诱导蒜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与蛋白质组变化(简报)(英文)
- 2008年
- 当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在4μmol/L、6μmol/L、8μmol/L、10μmol/L微管解聚型除草剂APM处理16h后,多极分裂细胞、凝集染色体、桥-断片及微核细胞可明显被观察到,其中多极分裂细胞可分别达10.7%、10.7%、11.1%和10.0%;凝集染色体为5.5%、5.9%、7.1%和9.1%;出现桥和断片的频率为1.9%、1.8%、2.7%和5.5%;出现微核细胞的频率分别为2.8%、8.7%、12.5%和16.3%。分生组织内蛋白质组也产生了明显变化,有5个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66kD/pI6.3、48kD/pI6.6、48kD/pI6.9、16kD/pI5.6、18kD/pI5.2的蛋白质在8μmol/L APM处理的分生组织中被合成,通过MALDI-TOF-MS分析和NCBI 20070528数据库查询,其中3个新合成的蛋白质被确认,它们是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磷酸甘油酸激酶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变化被认为与APM的处理有关的。
- 江帆王振英彭永康
- 关键词:蛋白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