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亚菲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壁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管成像

机构

  • 8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毛亚菲
  • 6篇苏雪娟
  • 6篇刘帆
  • 5篇鲍红梅
  • 4篇李运奇
  • 2篇李云奇
  • 2篇刘金岭
  • 1篇葛英辉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源CT多种重建技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多种重建技术在复杂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复杂颌面部外伤患者均行双源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结果 36例患者颌面部骨折均良好显示并明确诊断,手术治疗31例患者术中所见骨折位置、类型、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程度均与双源CT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双源CT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可清晰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空间解剖关系及骨折分离、移位情况,在临床诊断、制订治疗方案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鲍红梅苏雪娟刘帆刘金岭李云奇毛亚菲
关键词:颌面骨折
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125例鼻部创伤的双源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VR、MPR及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将鼻骨骨折依其CT表现分为Ⅰ型(骨折线无明显错位或成角)、Ⅱ型(骨折线伴有明显的断端错位或成角)、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单纯骨缝分离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另计。结果:125例受检病人中,鼻骨骨折102例(59例合并周围骨骨折),包括Ⅰ型27例,Ⅱ型24例,Ⅲ型47例,Ⅳ型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排除骨折11例。结论:骨算法容积再现可以更真实显示颌面部骨缝及骨孔,和其它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清楚显示鼻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分型,为司法鉴定及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苏雪娟葛英辉李运奇刘帆毛亚菲
关键词:鼻骨法医学X线计算机
双源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烟雾病患者行双源CT成像检查,应用去骨和非去骨及多种重建技术。结果双源CT平扫可显示颅内出血及缺血改变。双源CT血管成像表现:①39例均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的狭窄和/或闭塞;②34例可见明显烟雾状毛细血管网,5例烟雾状血管不明显;③合并情况:39例中6例伴有动脉瘤形成。结论双源CT的多种重建技术可以清楚显示烟雾病的脑血管改变特点,还可以直观显示病变的侧支循环的情况及周围空间结构关系,该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清晰,能成为烟雾病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鲍红梅苏雪娟刘帆李运奇毛亚菲
关键词:烟雾病血管成像
双源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例怀疑主动脉病变行双源CT血管成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检查资料,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及Inspace软件中的血管分析(vessel analysis)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按Stanford分型,A型4例,B型20例。主要表现:24均见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增厚血肿壁≥5mm,无双腔征象,平扫血肿呈高密度2例,略高密度10例,等密度6例,低密度6例。穿透性溃疡8例,内膜渗漏5例,内膜钙化内移17例,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粥样硬化性改变19例。并发心包积液6例,胸腔积液8例,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4例,主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结论 DSCT扫描得到的轴位薄层数据结合MPR、MIP、VR及Inspace软件中的血管分析(vessel analysis)均能清楚显示血肿的部位、程度、累及范围以及并发症。
鲍红梅苏雪娟李云奇刘帆毛亚菲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能谱CT成像联合血清SCC、NSE、CEA、proGRP、CYFRA21-1对肺腺癌与肺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肺腺癌与肺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各53例,共106例。使用能谱CT成像检查,检测血清SCC、NSE、CEA、proGRP、CYFRA21-1水平。比较2组能谱CT成像指标、血清SCC、NSE、CEA、proGRP、CYFRA21-1水平,分析能谱CT成像联合SCC、NSE、CEA、proGRP、CYFRA21-1的诊断价值。结果肺鳞癌钙含量、斜率K和NIC高于肺腺癌,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fective-Z值与肺腺癌相近,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NSE、CEACYFRA21-1、SCC、proGRP水平低于肺鳞癌患者(P<0.05)。能谱CT成像联合SCC、NSE、CEA、proGRP、CYFRA21-1鉴别肺腺癌与肺鳞癌价值最高,且高于以上任一或联二、联三、联四指标的鉴别价值(P<0.05)。结论能谱CT成像联合血清SCC、NSE、CEA、proGRP、CYFRA21-1能提升肺腺癌与肺鳞癌的鉴别价值,推荐使用。
孙璇毛亚菲任昱豪
关键词:SCCNSEPROGRPCYFRA21-1肺鳞癌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逐步应用与普及,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明显提高.但对于一些心率快,甚至一些心律失常患者难以获得达到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双源CT(DSCT)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对2010年6月~2011年8月检出的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例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鲍红梅苏雪娟李运奇刘帆毛亚菲
关键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成像多层螺旋CT先天性心脏病DSCT
DCE-MRI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与其治疗方式关系的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DCE-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观察结果,探讨与其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即静脉溶栓组、取栓组及常规药物组,比较不同时间段DCE-MRI检查参数,并对比预后情况。结果:药物组1 d、3 d、14 d的Ktrans值及Ki/c均低于静脉组及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取栓组以上时间点的Ktrans、K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月时三组Ktrans、Ki/c及6个月时预后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持续性增大,溶栓或取栓治疗可导致通透性的增加,但整体而言对预后恢复不造成根本影响。
毛亚菲
关键词:DCE-MRI血脑屏障通透性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变异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87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通过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多平面重组等多种后处理技术方法进行重建,对冠状动脉走向及变异进行分析。结果5087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139例,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异常98例,检出率1.93%,其中高位开口35例,起自对侧冠状窦或对侧冠状动脉25例,起自无冠窦3例,左主干缺如(双开口)4例,单支冠状动脉4例,副冠状动脉27例;冠脉发育不良32例,检出率0.63%,其中右冠发育不良12例,左冠发育不良20例;冠状动脉瘘9例,检出率0.18%,其中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冠状动脉左室瘘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本研究不包括心机桥及窦房结动脉变异。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细节,是检出冠状动脉变异既安全有效又准确的方法。
苏雪娟李运奇刘金岭毛亚菲鲍红梅刘帆
关键词:冠状动脉变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