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连臣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临床诊治(附86例报道)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肠外瘘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肠瘘多在术后1~2周发生,经口服或引流管注入60%泛影葡胺60~100ml造影后明确诊断,均行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加强抗感染。20例患者行腹腔冲洗引流,62例在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引流,4例急诊行剖腹冲洗引流,其中2例行降结肠造瘘。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全身感染严重且反复发作,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15天和第28天死亡。其余84例住院治疗时间平均12d,均顺利出院。结论对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患者,早期彻底的腹腔冲洗及有效的腹腔和脓肿引流,是控制感染、治愈肠外瘘的关键。
- 毕连臣麦威秦千子黄顺荣
- 关键词:肠外瘘腹腔感染腹腔引流
-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保肛手术近期疗效比较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1例及同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腹腔镜组比腹腔镜辅助组缩短(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手术耗材费减少(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可达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且完全腹腔镜组具有美观、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的优点。
- 黄顺荣冯泽荣秦千子麦威钟晓刚徐胜张贵年牙韩清毕连臣余俊英朱州付庆芳张馨韦斌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肿瘤保肛
- 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治(附12例报告)
- 2009年
-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7-12间12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9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11例(91.6%),死亡1例(8.4%)。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进行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毕连臣麦威黄顺荣秦千子
- 关键词:十二指肠手术治疗
-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腺瘤-癌序列中的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
- 钟晓刚黄顺荣麦威殷舞徐胜李雷王晓通刘斐牙韩清朱州毕连臣张贵年韦斌张馨邓丽彩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项目为卫生厅自筹课题项目,项目合同编号:Z2011423。技术原理与性能:该项目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技术方法和原理涉及:RT-PCR、免疫组化、病理分析方法,以及基因表达谱PCR芯片高通量分析技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腺瘤基因表达肿瘤治疗
- 53例腹腔镜胃切除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黄顺荣麦威秦千子朱州牙韩清张贵年毕连臣
-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手术
-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外瘘治疗中的应用
- 2005年
- 麦威黄顺荣朱州牙韩清毕连臣张贵年余俊英韦斌徐胜
- 关键词:肠外瘘营养支持治疗ICU病房普外科疾病
- 损害控制在肠外瘘致严重腹腔感染再次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肠外瘘致严重腹腔感染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2017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周血管外科收治的因腹腔感染严重需再次手术治疗的肠外瘘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18~74岁,平均57.1岁。统计分析肠外瘘损伤原因、损伤部位以及影响其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肠外瘘原因:胃肠道肿瘤手术21例,腹部创伤1例,消化道穿孔出血1例,胰腺疾病1例。肠外瘘部位:小肠瘘13例,其中高位瘘(十二指肠及距离十二指肠100cm以内的空肠)7例;结直肠瘘10例;胃穿孔部位瘘1例。患者的病情与肠外瘘发生部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相关,高位小肠瘘及APACHE-Ⅱ重度评分是死亡独立相关因素,抢救失败率分别为42.9%和57.1%,而损害控制技术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结论肠外瘘致严重腹腔感染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把握再次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准备、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李雷麦威牙韩清毕连臣王晓通谢思汪龙沈印
- 关键词:腹部创伤腹腔感染肠外瘘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1
- 2008年
- 毕连臣黄顺荣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手术治疗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和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01~2007-12收治7例AMVT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中治愈出院6例,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结论早期AMV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是获取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出现腹膜炎表现时要及时手术。
- 毕连臣麦威秦千子黄顺荣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报告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5月~2008年9月,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在遵循肿瘤根治术原则下实施无瘤技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等。结果 24例均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D1淋巴清除术3例,D2淋巴清除术21例。手术时间(149.1±35.4)min;术中出血量(152.5±87.7)ml。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非手术治疗止血。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24例随访3~24个月,3例(12.5%)术后复发或转移:1例Ⅱ期肝转移,2例Ⅲ期病人分别出现食管空肠吻合旁种植转移和骨转移,均为D2淋巴清除术。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严格掌握手术入选标准,术中标准的根治范围和严格遵循癌症手术的无瘤原则,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
- 张贵年黄顺荣冯泽荣秦千子麦威钟晓刚牙韩清毕连臣朱州余俊英韦斌
- 关键词:无瘤技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