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
- 作品数:19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47例,无深静脉血栓组24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分[P=0.004,比值比(odds ratio,OR)=1.359,95%CI 1.101~1.677]、凝血酶原时间<12.0 s(P=0.029,OR=1.945,95%CI 1.216~2.341)、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3,OR=2.030,95%CI 1.502~2.781)和手术时间>3.1 h(P=0.040,OR=3.171,95%CI 2.031~3.922)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术前GCS评分较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手术时间长的颅脑外伤患者,应警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菅敏钰俞美荣刘海洋梁发韩如泉
- 关键词:颅脑外伤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
- 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的特点,为此类患者的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剖宫产术,经产科、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科及麻醉会诊,充分讨论后,以确保母婴安全为原则,依据产妇是否能够配合指令动作并实施指令,分别在硬膜外麻醉(病例1)和全凭静脉麻醉(病例2)下完成手术。结果母婴安全。病例1:术后神清,混合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3级,以上神经科查体同术前比较无变化,无神经功能恶化表现,下肢功能因麻醉作用未消失,无评估,病理征未引出。病例2:术后神经科查体配合欠佳。粗侧同术前:语清,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正常,双下肢病理征阳性。结论对于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脑梗死行急症剖宫产术的患者,需多学科多科室间的充分交流和通力合作,并注意术中的每一个细节,避免麻醉方法影响后续治疗及后续治疗引起麻醉并发症,以确保母婴的安全。此类患者的麻醉管理措施,宜实行个体化管理,着重注意维持术中血压稳定,避免因情绪激动及全麻管理不当导致的过度通气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 梁发彭宇明何颖韩如泉
- 关键词:妊娠急性脑梗死剖宫产麻醉
- 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预防颈动脉窦反射(CSR)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择期症状性颈动脉C 1段狭窄行CAS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4~81岁,BMI 19~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组(B组)和阿托品预防组(C组),每组20例。B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利多卡因5 ml在颈动脉窦区进行浸润阻滞,注射后5 min球囊引导导管到位,行球囊扩张,并置入颈动脉支架;C组预防性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注射后5 min球囊引导导管到位后,开始球囊扩张及置入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在局麻监测下完成CAS。记录颈动脉窦浸润阻滞后/静脉注射阿托品后5 min(T_(1))、球囊扩张即刻(T_(2))、支架置入后5 min(T_(3))、10 min(T_(4))、20 min(T_(5))及术毕即刻(T_(6))的HR及T_(1)和T_(3)—T_(6)时的SBP,并计算T_(2)—T_(6)时HR与T_(3)—T_(6)时SBP降低幅度。CSR定义为:与T_(1)时比较,T_(2)—T_(6)时HR降低幅度>10%、或心动过缓(HR<60次/分)、或低血压(SBP<90 mmHg),分别记录HR降低幅度>10%、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记录应用阿托品及多巴胺补救例数。记录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误伤血管、心脏骤停及术后心脑血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_(2)时B组HR降低幅度明显小于C组(P<0.05),T_(3)—T_(6)时两组SBP、HR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阿托品补救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于T_(2)时出现心脏骤停1例,20 s后逐渐恢复自主循环,术后3 d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B组发生声音嘶哑4例,于术后1 h内恢复正常;其余未发生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误伤血管、心脏骤停及术后心脑血管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可有效地预防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颈动脉窦反射,维持
- 梁发吴侑煊菅敏钰刘海洋韩如泉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窦反射
- 烟雾病血管搭桥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监测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在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ASAⅠ-Ⅱ级,Suzuki≥Ⅲ级,在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下行脑血管搭桥手术。术中常规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温(T)、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Fick原理计算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vDO2)。术中维持BIS在40~50,按随机顺序调节呼吸参数,分别将PaCO2控制在30、40、50mmHg水平,稳定10rain后记录上述监测指标。结果术中MAP、HR、Hb、BIS、T、PaO2无显著变化。rSO2和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升高或下降(P〈0.01);Ca—vD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降低或升高(P〈0.05);rSO2与SjvO2呈明显正相关(r=0.745,P=0.000),而rS02与Ca—vD02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P=0.000)。结论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rSO2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额叶脑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预防术中脑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梁发何颖焦希平王嵘张东韩如泉
- 关键词:局部脑氧饱和度脑血管重建术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管理与患者安全现状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患者安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星小程序电子问卷,自2023年10月23日至2023年11月23日,通过多个学会和协会渠道进行调查,问卷覆盖中国内地地区3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内的部分二级及以上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疗机构,参与问卷调查者需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星小程序进行答题,每个微信账户限定提交一份问卷。问卷核心指标包括:①医疗机构概况,机构所在地区、医院认证等级,年度内完成的AIS患者EVT案例数/年有效问卷数及占比;②麻醉医师在AIS患者EVT期间的参与程度,涉及患者交接流程(急诊室‑急诊介入治疗室交接)、治疗团队结构(治疗团队麻醉医师组成)、EVT术前麻醉评估、EVT期间麻醉医师与介入医师的沟通和术后患者转运;③EVT期间麻醉管理的相关信息指标及关注度,涉及循环、呼吸、血糖的维持,相应的药物干预策略、麻醉模式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围手术期关键信息关注度;④麻醉管理的质量控制。应用以下方法判断问卷的有效性:填写时间超过5 min;同一单位填写多份问卷时,采用大数定律原则处理;在数据分析时,若某选项的反馈数量<1%的有效问卷数,将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问卷样本。结果748所具有国家EVT资格认证的医院共回收有效问卷(下简称“问卷”)1096份,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46份(约13.3%),三级医疗机构950份(约86.7%)。医院年度内完成51~1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1%,为最高;而年度内完成401~500例的问卷占比约为2.2%,为最低。由急诊室转至急诊介入治疗室过程中,1012份问卷(约92.3%)显示麻醉医师参与交接过程;984份问卷(约89.8%)显示治疗团队的成员构成中至少有1名麻醉医师;377份问卷(约34.4%)显示EVT术前未进行麻醉评估;72份问卷(约6.6%)显示,在EVT期间,麻醉医师与神经介入医师�
- 梁发张康大王鑫焱吴侑煊刘海洋王学军王学军
-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问卷调查研究
- 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共19例。其中孕早期(≤12周)1例,孕中期(13~28周)9例,孕晚期(>28周)9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产科、麻醉科及儿科共同制定手术、麻醉及新生儿管理方案。共12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先行剖宫产术后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其中一期治疗2例,剖宫产术后5~16d行神经外科治疗4例;3例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继续妊娠;3例肿瘤切除术后终止妊娠。7例未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垂体腺瘤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手术;4例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后行神经外科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颅内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积水3例,肺部感染1例。孕妇院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3.3±3.5)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4例死亡者均为肿瘤未切除者。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共分娩新生儿16名,分娩时孕周25~40周,出生Apgar评分为2~10分,平均(8.8±2.2)分。其中15名临床结局良好,1例出生1个月后死亡(孕周28周)。结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是提高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母胎安全的合理治疗方案。
- 李妹彭宇明梁发梁辉王博黄春玉张彤何颖韩如泉
- 关键词:脑肿瘤妊娠围术期管理
- 近红外线光谱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背景近红外线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是一种新型的局部脑氧供需平衡的监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实时、持续、无创等特点。通过经皮测定rSO2,了解脑局部皮层的灌流和氧供需情况。目的综述NIRS技术监测rSO2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内容从NIRS技术监测rSO2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3方面进行阐述。趋向NIRS技术多用于监测脑血管外科及心脏外科围术期的脑氧供需平衡状态和脑灌注变化情况,预防围术期脑缺血及脑过度灌注的发生,在无创监测颅内压及评估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梁发韩如泉
- 关键词:脑血氧饱和度脑缺血围术期神经外科麻醉
-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急诊脑创伤手术的TBI患者资料294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257例)。记录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术中数据、术后数据,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重型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花费、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入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ICU停留时间、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6%。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饮酒史比例较高、脑疝比例较高,入院至手术时间较短(均P<0.05);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收缩压波动(ΔSBP)较大,使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比例较高,出血量较多,输血比例较高,输血量较大,舒芬太尼用量较少,意识恢复比例较低,保留气管内导管(ETT)比例较高(均P<0.05);术后白蛋白较低,使用抗生素比例较高,保留ETT时间较长(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比值比(OR)2.713,95%置信区间(CI)1.298~5.670,P=0.008]、入院时低GCS(OR 0.769,95%CI 0.690~0.857,P<0.001)、麻醉时间长(OR 1.445,95%CI 1.155~1.807,P=0.001)、脑疝(OR 2.434,95%CI 1.209~4.901,P=0.013)、术中输血(OR 1.058,95%CI 1.025~1.093,P<0.001)、使用糖皮质激素(OR 2.517,95%CI 1.171~5.410,P=0.018)、意识恢复(OR 0.270,95%CI 0.080~0.910,P=0.035)、保留ETT(OR 12.483,95%CI 2.939~53.025,P=0.001)是TBI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 2.689,CI 1.184~6.107,P=0.018)、入院时低GCS(OR 0.822,95%CI
- 王成尉俞美荣谢思宁梁发韩如泉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肺部感染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麻醉方法、麻醉管理及管理流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关于麻醉方法孰优孰劣尚无共识,麻醉管理对AIS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也无指南性意见,管理流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文章从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麻醉管理的影响要素及麻醉实施,管理流程(包括院前及院内管理流程)3个方面对AIS患者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优化麻醉管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梁发吴侑煊王鑫焱菅敏钰刘海洋韩如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SAH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CVS是改善SAH预后的关键。文章复习近年相关文献与证据,针对CVS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 吴侑煊白洋姜泽付宇翾梁发韩如泉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