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灿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75例小儿惊风中药处方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用药规律以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1275例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处方进行临床研究。结果1275例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钩藤、天麻、金银花、知母、全蝎、石菖蒲、蝉衣、浙贝、白芍、柴胡等.频数为395~1100次。结论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以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虚等为主。
- 林远灿骆海莺
- 关键词:小儿惊风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 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实验性大鼠脾虚改善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比较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实验性大鼠脾虚改善作用的差异。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传统汤剂低(以生药材计1.485 g·kg^-1·d^-1)、中(以生药材计2.97 g·kg^-1·d^-1)、高(以生药材计5.94 g·kg^-1·d^-1)剂量组、配方颗粒汤剂低(以生药材计1.485 g·kg^-1·d^-1)、中(以生药材计2.97 g·kg^-1·d^-1)、高(以生药材计5.94 g·kg^-1·d^-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kg^-1·d^-1),每组10只。采用小承气汤法、劳倦法及饥饿法三因素复合法复制脾气虚证模型后,灌胃给药,15 d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LT)的含量,甲苯胺蓝染色法对大鼠胃窦肥大细胞(MC)及MC脱颗粒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hrelin、GAS和ML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MC及MC脱颗粒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各组血清中Ghrelin、GAS和ML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MC及MC脱颗粒数量显著降低(P<0.05),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均能改善对实验性大鼠脾虚症状,两者作用无显著差异。
- 胡瑛瑛林远灿
- 关键词:四君子汤传统汤剂脾虚
- 垂盆草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 1和Smad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STF低剂量组(100 mg·kg^(-1))、SSTF中剂量组(200 mg·kg^(-1)),SSTF高剂量组(400 mg·kg^(-1))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CCl_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SSTF灌胃干预,7周后处死大鼠。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STF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P<0.05);中高剂量可以显著减少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P<0.05),并且明显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SSTF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及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 林远灿骆海莺陈红淑
- 关键词:肝纤维化SMAD7蛋白
- 合欢皮、秦皮和海桐皮的比较鉴别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合欢皮、秦皮和海桐皮进行比较鉴别。方法通过对药材性状鉴别、横切面显微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等方面来鉴别合欢皮、秦皮、海桐皮。结果合欢皮、秦皮和海桐皮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合欢皮、秦皮和海桐皮在临床使用中不能混淆。
- 林远灿骆海莺
- 关键词:合欢皮秦皮海桐皮
- 石楠叶与其混淆品枇杷叶的比较鉴别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石楠叶和枇杷叶进行比较鉴别。方法通过对药材性状鉴别、横切面显微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等方面来鉴别石楠叶和枇杷叶。结果石楠叶和枇杷叶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石楠叶和枇杷叶在临床使用中不能混淆。
- 骆海莺林远灿
- 关键词:枇杷叶
- 枇杷叶与混淆品石楠叶的比较鉴别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为枇杷叶和石楠叶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枇杷叶下表面密被黄色茸毛,枇杷叶的粉末显微特征可见单细胞非腺毛,而石楠叶没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确证石楠叶不含苦杏仁苷。结论:本实验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准确地区别枇杷叶和石楠叶。
- 林远灿骆海莺
- 关键词:枇杷叶
- 垂盆草总黄酮调控Smads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被引量:30
- 2020年
- 通过皮下注射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垂盆草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垂盆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和水飞蓟素组(200 mg·kg-1),共6组,每组10只;给予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造模,每周2次,连续6周;造模后,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模型组分别给予0.9%NaCl溶液,每天1次,连续5周。实验结束,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ALT,AST)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肝脏Smad2/3,Smad4,Smad7,α-SMA的蛋白和相关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垂盆草总黄酮能明显增加大鼠体质量,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脾指数上升;同时,该药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及HA,LN的含量,减轻大鼠肝纤维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垂盆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Smad2/3,Smad4,α-SMA蛋白和相关mRNA的表达,提高Smad7蛋白和mRNA的表达。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肝纤维化Smads通路,从而抑制HSC活化有关。
- 林远灿骆海莺刘慧芳杜星海
- 关键词:肝纤维化SMADSΑ-SMA
- 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11年
- 对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进行综述。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甾醇类、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等。鹅不食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过敏、抗炎、抗诱变、抗癌等。国内临床上主要用于鼻炎、病毒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胆结石等的治疗,应用前景广阔。
- 林远灿高明
- 关键词:鹅不食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垂盆草总黄酮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00、200和400 mg·kg-1SSTF组、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给药组相应的受试药物,给予正常对常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观察SSTF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肝脏病理组织学及肝组织中胶原增生程度的影响。结果:SSTF 100、200和400 mg·kg-1组及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及HA、LN的含量能明显降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结论:SSTF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林远灿骆海莺
- 关键词:肝纤维化
- 垂盆草总黄酮通过TGF-β1/Smad2/3通路干预肝星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垂盆草总黄酮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及垂盆草总黄酮低(1 mg/mL)、中(1.5 mg/mL)、高(2 mg/mL)浓度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GF-β1、Smad2/3、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结果: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明显改变细胞形态,降低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上调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并能显著降低HSC-T6细胞中TGF-β1、Smad2/3蛋白及mRNA表达(P<0.05)。结论: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林远灿骆海莺刘慧芳杜星海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