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贤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胰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阐明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每组18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即关腹;B组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以0.1 mL/min的速度向胰胆管内逆行注入4.5%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大鼠SAP模型;C组为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组,术前0.5 h,用NAC(200 mg/kg)腹腔注射,接着建立大鼠SAP模型。于造模术后6 h,麻醉大鼠获取新鲜胰腺和肝脏组织,取一部分用于GSH检测,另一部分用于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胰腺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为:对照组>NAC处理组>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SAP组和NAC处理组大鼠出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但NAC处理组胰腺组织坏死比SAP组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减轻。SAP与NAC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8,P<0.05)。6 h电镜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能改善胰腺腺泡细胞内酶原颗粒运转,肝脏超微结构显示,SAP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NAC处理组局部可见内质网扩张。结论随着GSH的消耗,发病早期(6 h)就可以出现胰肝损害,补充N-乙酰半胱氨酸能减轻胰腺和肝脏的损害。
- 程春生贺克俭张岖林木贤郭梅梅张厚德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还原性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
- Boston肠道准备量表应用的信度评估被引量:121
- 2012年
- 目的 分析应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价结肠镜肠道准备质量的信度(可靠性).方法 来自广东多家医院的49名临床医务人员观看Boston医学中心提供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解说演示视频,然后对视频中的3例测试肠镜视频进行评分,分析不同受试者间评分的一致性.13名医务人员于3个月后重复上述测试,分析2次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不同观察者间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87,95% CI:0.949 ~1.000.同一观察者2次评分间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13,95% CI:0.452 ~0.849.结论 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价肠道准备质量可靠性高,易于掌握,值得进一步作效度验证.
- 高燕张厚德林木贤程春生吴盛州朱岁松
- 关键词:结肠镜肠道准备信度
- 经鼻胃镜检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经口胃镜检查、经鼻胃镜检查各300例,记录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耐受情况,综合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95.67%(287/300)的患者感到鼻腔不适,4.33%(13/300)感到疼痛,但可以耐受。2.67%(8/300)患者出现鼻出血,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中1例出现鼻出血,95%(285/300)的接受过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愿意接受再一次检查,对于曾做过常规胃镜现在做过经鼻胃镜的患者更愿意选择经鼻检查。经鼻检查前平均心率为88.1次/min术中增加至90次/min,术后约5 min即恢复至原来的水平;鼻检查时收缩压平均为(118.64±15.57)mmHg,与经口检查时(144.21±20.51)mmHg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普通内镜检查时末梢血氧饱和度平均可降低3%,为96.66%±2.61%,经鼻内镜检查为98.51%±1.62%,几乎不受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成功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其中1例为脑梗塞无法吞咽患者,1例为心梗并心功能衰竭并上呼吸机患者。均成功放置到屈氏韧带以下空肠。结论经鼻胃镜检查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比常规胃镜检查更安全,并可用于放置小肠营养管等特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程春生吴盛州张岖吴雪飞林木贤邹群招郑燕平张厚德
- 关键词:经鼻胃镜检查
- 还原性谷胱甘肽消耗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消耗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18)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即关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18)以0.1 mL/min的速度向胰胆管内逆行注入4.5%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大鼠SAP模型,两组分别于造模术后3、6、12 h麻醉后,获取新鲜胰腺组织,各组每时点6只,取一部分用于GSH检测,另一部分用于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1)SAP组各时点胰腺组织中GSH水平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SAP组出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病理学评分:各时点SAP组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电镜观察:随着时间推移,SAP组GSH消耗增加,粗面内质网结构紊乱,线粒体肿胀,甚至消失,腺泡细胞腔内囊泡排出明显减少。结论 GSH的消耗将导致细胞骨架直接暴露于氧自由基的攻击之下,正常的胰腺腺泡细胞骨架结构破坏,促进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 程春生贺克俭张岖林木贤张厚德冯志强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表型特征及其意义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Hp的表型特征及其亚型,并评价Hp表型分型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研究组)及1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空泡细胞毒素A(VacA)抗体和尿素酶(UreA、UreB)抗体及其亚型。结果研究组患者中,中间型Hp感染率为2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9%,P〈0.05。VacA抗体和cagA抗体均可单独表达。Hp表型表达与Hp各亚型表达之间,CagA和VacA抗体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素酶抗体在研究组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Ⅰ型Hp中尿素酶30ku亚基在研究组患者中的表达率(45.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3.3%),P〈b.05。结论cagA的表达不依赖于VaeA的表达。Hp多种亚型如128kuCagA、116kuCagA、95kuVacA、91kuVacA、30kuUreA同时表达在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起综合作用。Ⅰ型Hp且同时表达30kuUreA的菌株可能有更强的毒力且更易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吴炎林木贤赵娅敏康文全高燕张厚德
- 关键词:螺杆菌免疫印迹法表型空泡毒素
- 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背景: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非酶类抗氧化剂,各种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均存在腺泡细胞GSH耗竭。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予假手术,AP模型组和NAC预处理组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以模拟人类SAP,NAC预处理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C。分别于术后3 h、6 h、12 h检测血清Ca2+、丙二醛(MDA)和胰腺组织GSH,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胰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术后3 h、6 h至12 h,各组血清Ca2+浓度、胰腺组织GSH含量逐渐降低,血清MDA水平逐渐升高。NAC预处理组各时点血清Ca2+浓度、胰腺组织GSH含量均显著高于AP模型组(P<0.05),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AP模型组(P<0.05)。TEM观察显示AP模型组腺泡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空泡,酶原颗粒分泌、排出明显减少;NAC预处理组空泡体积较小,酶原颗粒排出增加。结论:NAC可在SAP早期恢复腺泡细胞的GSH含量,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腺泡细胞的氧化损伤,维持细胞内钙平衡,改善酶原颗粒的转运和排泌,从而对SAP的发展产生预防作用。
- 程春生贺克俭张岖林木贤郭梅梅张厚德冯志强
- 关键词:谷胱甘肽乙酰半胱氨酸
- 谷胱甘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 程春生张厚德张岖林木贤高燕郭梅梅
- HIF_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HIF-1α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IF-1α在10例正常胃组织和64例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同济千屏影像工程公司HPIAS-2000型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4例胃癌中HIF-1α阳性表达54例,总阳性率为84.4%。HIF-1α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79%,高、中和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1%、69·83%和63·26%,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都强表达,均和非胃癌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IF-1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浸润、生长和黏附有关,是预测胃癌转移的一个较有价值的指标。
- 程春生贺克俭吴盛州吴雪飞张岖林木贤董卫国
- 关键词:胃癌HIF-1Α
- 抗生素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者胃内酸^14C—UBT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抗生素应用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者胃内酸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影响。方法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经急诊胃镜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的住院患者156例。急诊胃镜检查见溃疡面有裸露血管出血者于胃镜检查时立即于内镜下行钛夹止血,所有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静脉应用,治疗3~5d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给予酸化^14C-UBT。阳性者予以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口服治疗1周后,改用口服埃索美拉唑加瑞巴派特片4周。阴性者即予以口服埃索美拉唑加瑞巴派特片4周。两组均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UBT。结果15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急性出血的初治住院患者,PPI抑酸治疗3~5d后,予酸化^14C-UBT,结果Hp阳性123例(123/156;78.8%)。其中近2周内应用过抗生素者,Hp阳性率为40.0%,而未曾应用抗生素者Hp阳性率为9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1个月后对所有原33例Hp阴性者复查^14C-UBT发现,近2周内未应用抗生素者,复查时9例中仅1例阳性(11.1%),而曾应用抗生素24例中16例转为阳性(6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应用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影响酸化^14C-UBT的结果。结论近期内应用过抗生素者既使行胃内酸化^14C-UBT仍不能消除其影响,仍有较高的假阴性率。且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胃内酸化^14C-UBT有着不同的影响。
- 吴炎高燕赵娅敏林木贤康文全张厚德
- 关键词:抗生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直肠类癌内镜诊断及治疗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直肠类癌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镜下诊断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病理特征、切除率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2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12例。病理学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病变切除彻底,基底、边缘处无肿瘤累计,切除率100.0%(20/20),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病理学分析,10例切除完整,切除率83.3%(10/12)。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未出现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论直肠类癌临床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成功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出现可能性小,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张金梅程春生林木贤
-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