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扬
- 作品数:55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 荧光寿命成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5年
- 荧光寿命取决于荧光分子所处的微环境, 通过对样品荧光寿命的测量和成像可以定量获取样品的功能信息. 介绍荧光寿命成像(fluorescencelifetimeimaging, FLIM) 技术原理、实现途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提出一种基于皮秒扫描相机、梯度折射率微透镜阵列、棱镜分光光谱仪、飞秒钛宝石激光器和荧光显微物镜的新型五维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该系统具有多光谱分辨功能以及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能够实现三维多光子荧光强度、光谱分辨强度和寿命测量, 将在高通量生化分析、组织鉴别、胞内生理学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 FRET) 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 刘立新屈军乐林子扬陈丹妮郭宝平牛憨笨
- 关键词:荧光寿命生物医学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钛宝石激光器梯度折射率显微物镜
- 两色和三色宽带CARS光谱探测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基于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SC)激光的宽带CARS光谱探测技术具有以非侵入的方式同时获取物质完整分子振动光谱的能力,有利于快速识别混合物中的各种成份和未知成份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本文介绍了利用单独一台飞秒...
- 尹君林子扬侯国辉万辉牛憨笨
- 关键词:超连续谱光子晶体光纤
- 两维荧光光谱技术及最佳光谱分辨率设计被引量:1
- 2007年
- 研究和发展了一种两维荧光光谱测量及成像技术,讨论获得两维空间离散点的最佳光谱分辨率的方法.该技术以棱镜色散原理为基础,利用微透镜阵列实现对样品的离散化照明,充分发挥光学系统固有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在一个面阵探测器上同时记录两维空间的荧光光谱图像.与逐点扫描方法相比,该技术的扫描效率随激发点数线性提高,具有快速测量、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 刘立新王磊屈军乐林子扬刘文清牛憨笨
- 关键词:光谱分辨率棱镜微透镜阵列生物医学
- 双偶氮苯掺杂液晶在光场下的Freedericksz转变被引量:7
- 2000年
- 合成表征了双偶氮苯酚(DAP), 研究了掺杂有少量DAP的5CB液晶体系在光场下发生Freedericksz转变的情况, 发现掺入染料后激励光场强度显著降低, 对于12.5 (m厚沿面排列掺杂液晶发生Freedericksz转变的光强为0.3 mW/mm2, 比纯5CB液晶下降3个数量级. 这一新现象主要是由于光场作用下染料分子的顺反异构导致液晶分子重新取向, 并且产生较强的非线性效应, 对于研究光场下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有重大意义.
- 王坚项颖林子扬黎昱陈用烈梁兆熙史隆培丘志仁
-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液晶
- 多头绒泡菌微原质团瞬时表达系统的构建
- 2009年
- 真核生物多头绒泡菌的原质团是研究细胞周期的好材料。但尚无合适的表达体系可供选择。本研究用多头绒泡菌ardC actin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替换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pDsRed1-N1的CMVIE和SV40 polyA片段,构建了多头绒泡菌红色荧光蛋白(RFP)表达质粒pXM1;用PardC-MCS-DsRed1-TardC替换pTB38表达盒PardC-hph-TardC,构建了多头绒泡菌RFP表达质粒pXM2。将多头绒泡菌转录延伸因子类似蛋白(PELF1)基因与质粒pXM2重组,构建了PELF1红色荧光融合蛋白(PELF1-RFP)表达质粒pXM2-pelf1。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FP表达发现,电转参数为4kV/cm(电场)、1A(电流)、70μs(电击时间)时,质粒pXM1和pXM2电转多头绒泡菌微原质团(≤500μm)后24~48h内,RFP荧光最显著;而PELF1-RFP则主要聚集在多头绒泡菌细胞核,说明本试验建立的表达系统可以用于研究特定蛋白在多头绒泡菌内的瞬时表达。
- 刘士德程彩霞林子扬张建华李明华周卓龙田生礼邢苗
- 关键词:多头绒泡菌
- 用柱透镜制备二维自由空间交叉光互连全息器件
- 2002年
- 用红敏光致聚合物作为全息干版、波长为 6 30 nm He- Ne光源曝光、焦距为 4cm的 2个柱透镜及按不同互连功能分区域曝光的方法制备了二维 n×n信道自由空间交叉全息光互连器件。这种方法比逐个互连点曝光的方法曝光次数要少得多 ,当互连点增多时更显其优越性 ,因为它的曝光次数与交叉光互连信道的多少无关。
- 梁国栋何伟君王英霞林子扬余晓敏
- 关键词:柱透镜
- 谱相关方法及其光学实验系统
- 1998年
- 提出一种光学谱相关方法及其光学实验系统.文章论述了方法的原理,通过几类典型的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并对方法的实用意义作了讨论.
- 林子扬张远玉
- 关键词:自相关谱相关
- 宽带相干反斯托克斯光谱显微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由于该成像系统采用的超连续谱光源,可以满足所观测样品本源分子在0~4 000cm-1内的所有拉曼振动活性模式同时共振增强,在探测光的作用下,同时产生宽带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信号。然后,根据不同的化学键进行光谱图像重构,可以获得反映不同化学键在样品中的分布的图像。对110nm的纯的聚苯乙烯珠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薄膜,通过改变探测激光与超连续谱脉冲之间的时间重合度,测量形成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信号的时间分布迹线图,通过其中的1 000cm-1的化学键强度信号进行指数衰减曲线拟合,得出具体的退相时间,与文献中已报道的三色CARS的退相时间相比,判断是否属于三色CARS。为了检验系统在实际生物学成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活体小鼠组织生物学应用成像实验,对记录的数据在2 940cm-1的CARS信号进行图像重构,获得CH化学键在组织中的分布,然后,对重构图像直接使用小波变换的去噪方式进行图像去噪,去噪后的图像具有比较清晰的轮廓,结果表明,对于对比度比较强的CARS共振信号,直接使用小波变换的去噪方式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图像效果。但是,对于信噪比比较差的共振信号,使用这种处理方法是不合适的,需要使用别的方法,先获取好的信号对比度,再根据感兴趣的化学键进行图像重构,然后,再经过小波变换对图像去噪,图像不仅会变得清晰平滑,而且,具有较好的视觉感官效果。
- 侯国辉陈秉灵罗腾刘杰林子扬陈丹妮屈军乐
- 关键词:拉曼光谱小波变换
- 医用X线影像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采用高灵敏度的CCD摄像机并改进摄像系统,实现了不用图像增强器的X光电视功能;研究开发多媒体视场卡,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在西文DOS和高分辨田形方式下实现了汉字菜单.建立起新型的X线影像计算机系统.
- 张永林狄红卫林子扬
- 关键词:CCD摄像机影像诊断X线影像诊断计算机
- 全文增补中
- 光和磁感生液晶Freedericksz转变的研究
- 此论文的工作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进行液晶和掺光致异构杂质液晶的Freedericksz转变研究,采用的样品主要是液晶沿面排列形式,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论证向列型液晶沿面排列是否能用偏振光来研究其在外场下...
- 林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