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56例围手术期处理和结果报告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6-11本中心56例CTEPH患者PEA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用药调整、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机械辅助装置的使用以及其他特殊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等。结果:5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2例(3.6%)患者出现灌注肺,2例(3.6%)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右心导管测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85.05±22.40)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术后末次(36.83±17.21)mmHg,肺血管阻力从术前(773.84±342.95)dyn·s·cm^(-5)降低至术后末次(293.59±214.95)dyn·s·cm^(-5)。所有患者术后指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85.03±25.78)mmHg降低至随访时(39.44±1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TEPH患者,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有利于改善其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针对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李源 朱家德 杜娟 蒋鑫 吴艳 石丽 高歌 楼松 吉冰洋 杨静 伍丽明 刘明政 罗勤 柳志红 荆志成 宋云虎 刘盛关键词: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医护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16年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DTC肺转移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改善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治疗剂量和次数、患者年龄、^(131)I的摄取能力及有效半衰期、有无其他远处转移、肺转移灶大小、病理类型、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首次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安全性较高,主要不良反应有肺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颈部肿胀疼痛和唾液腺功能异常。本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杨静 郑容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在小儿体外循环中对鸟苷一磷酸140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氨甲环酸和抑肽酶在体外循环(CPB)中对鸟苷一磷酸140(GMP-140)及CPB后失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先天性心脏病首次手术患者45例,分为氨甲环酸组(T组)、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S组)各15例。分别于CPB开始前、中、后测定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含量,并记录各组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CPB结束、手术结束2 h GMP-140的阳性率T、A两组与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T、A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T组在术后3 h的累积胸腔和心包引流量与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在术后1 h3、h的胸腔和心包引流量与S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氨甲环酸与抑肽酶相似,均能明显抑制CPB对GMP-140的激活,保护血小板功能,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 岳军 杨静 邓硕曾关键词:氨甲环酸 抑肽酶 体外循环 鸟苷 术后失血 小儿 比伐卢定用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例报告 被引量:2 2022年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首选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对于肝素应用禁忌的患者,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和肝素过敏,指南推荐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国内外对比伐卢定CPB中抗凝经验非常有限;。近期,本院成功对1例合并HIT的患者,术中采用比伐卢定抗凝,实施CPB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现报告病例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身高151 cm,体重60 kg,因"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后出现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HIT抗体检测阳性,诊断HIT,改用比伐卢定(泰加宁,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抗凝,血小板计数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好转。患者经内科治疗6周后,终末脏器功能不全纠正,但仍依赖IABP辅助,有外科手术指征。 闫姝洁 李景文 杨静 杨研 陈立宇 孔博 刘刚 范泓洋 熊超 吉冰洋关键词:比伐卢定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抗凝 56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分析 2017年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5-01 至 2016-11 本中心 56 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PEA 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用药调整、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机械辅助装置的使用以及其他特殊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等. 朱家德 李源 杜娟 蒋鑫 吴艳 石丽 高歌 楼松 吉冰洋 杨静 伍丽明 刘明政 罗勤 柳志红 荆志成 宋云虎 刘盛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体重300~350g,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H89组、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组(PDTC组)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组(db-cAMP组)。K-H液平衡灌注10min后,R组K-H液继续灌注30min后停灌1h,再灌注30min;IPC组停灌5min,再灌注5rain,反复3次,停灌1h再灌注30min;PDTC和H89组停灌5min,分别用含有PDTC100μmol/L和含有H8910μmol/L的K-H液再灌注5min,反复3次,余同IPC组;db-cAMP组用含db—cAMP200μmol/L的K.H液灌注30min,停灌1h再灌注30rain。于平衡灌注10min、再灌注10、20和30min时记录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和左心室发展压(LVDP)。于平衡灌注10rain和再灌注30rain时记录冠脉流出量(CF);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于再灌注30min时取心肌组织,采用EMSA法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TNF-α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Ser133)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和db-cAMP组NF-κB-DNA结合活性和TNF-α mRNA表达降低,±dp/dtmax 和CF升高,CK和LDH活性降低,IPC组、PDTC组和db-cAMP组P—CREB(Serl33)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IPC组比较,H89组和PDTC组NF-κB-DNA结合活性和TNF—dmRNA表达升高,±dp/dt max、LVDP和CF降低,CK和LDH活性升高,H89组p-CREB(Ser133)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减少炎性因子的基因转录,从而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薛庆华 杨静 程卫平 李立环关键词:环AMP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缺血预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选自2005—01至2009—10我院成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118例,其中男85例、女33例,年龄37—74(53±11)岁,体重57~103(68±10)kg。根据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大小将患者分为:压差〉90mmHg组(n=62)和压差≤90mmHg组(n=56)。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血流动力学管理及术后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压差〉90mmHg组患者与压差≤90mmHg组比较,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增大[(121±26.9)mmHg与(69.84±14.1)mmHg,P〈0.01]、左心室壁厚度增厚[(13.6±2.8)mm与(12.4±2.5)mm,P〈0.05]、自麻醉诱导至体外循环前低血压发生率增加(35.5%与16.1%,P〈0.01)、术中多巴胺使用率增加(66.7%与56.5%,P〈0.01)、心脏复苏困难发生率增加(24.2%与14.3%,P〈0.01),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延长[(14.8±7.1)h与(10.2±4.1)h,P〈0.01]、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延长((45.3±27.6)h与(31.9±19.1)h,P〈0.01],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3.2%与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决定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转归。麻醉管理的目标是避免麻醉后发生低血压。 纪宏文 杨静 刘明政 陈雷 李立环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麻醉 血流动力学 真胰岛素测定在分析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意义初探 被引量:34 1999年 目的探讨真胰岛素(Trueinsulin,TI)测定在分析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位点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BAELISA)及其它方法对43例糖耐量正常者(NGT)、20例糖耐量低减者(IGT)及4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血清TI等的测定,初步分析其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肥胖的2型DM组血清空腹TI水平不高(P>0.05),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则明显升高(P<0.01),OGTT30分钟TI水平明显低于NGT组(P<0.01)。用TI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NGT>IGT>2型DM;敏感指数,NGT与IGT均明显高于2型DM(P<0.01);而用IRI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和敏感指数仅在NGT与2型DM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DM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胰岛素原血症; 杨静 杨静 杨静 杨静 黎明关键词:糖尿病 真胰岛素 Β细胞功能 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重点。方法我院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连续进行该类手术68例,68例患者均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合并房颤。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54±11)岁,体表面积(1.68±0.18)m2,术前房颤的持续时间为(32±22)个月。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进行,在瓣膜置换的同时直视下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cell saver)行自体血液回收。术后如无禁忌,常规应用胺碘酮防止房颤复发。结果全组68例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术中射频消融时间(20±6)min ,体外循环时间(113±4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81±35)min 。术后机械呼吸时间(18.8±8.8)h、ICU停留时间(50±51)h、24 h胸管引流量(570±312)m l。术后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1例,意识障碍1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放置永久起搏器3例,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2例,全组无肾功能衰竭、无死亡。出院前有35例(55%)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掌握射频消融的方法和原理,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加强心律(率)的管理和血液保护,是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的关键。 王古岩 王越夫 昌克勤 杨静 张磊 杨大烜 史春霞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 射频消融 麻醉管理 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重点。方法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20例患者在全胸腔镜下采用左房后壁隔离法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手术在双腔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进行。术后随访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 20例患者心房颤动病史(6.2±4.0)年,左房前后径(40.9±5.6)mm,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1.5±2.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天,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Holter检查显示20例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需加强双腔气管插管时呼吸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保证围术期安全。 杜英杰 王古岩 杨丽静 杨静 王越夫 袁昕 王现强 郑哲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射频消融 房颤 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