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宫颈
  • 4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子宫
  • 3篇化疗
  • 3篇宫颈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子宫颈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1篇凋亡
  • 1篇动脉化疗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修补术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异位妊娠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8篇杨爱莲
  • 4篇阮晓红
  • 3篇詹雪梅
  • 3篇练晓勤
  • 3篇房昭
  • 2篇钟开运
  • 2篇容颖柔
  • 2篇罗中明
  • 1篇温宝宁
  • 1篇房青
  • 1篇高福云
  • 1篇周伟
  • 1篇茹景顺
  • 1篇甄波
  • 1篇胡杏军
  • 1篇魏继红
  • 1篇黎平
  • 1篇黎红
  • 1篇王海清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观察及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妇科对86例符合入选条件的Ⅰb2~Ⅱb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NACT临床疗效分为NACT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NACT前后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抗原)水平的变化及三者与NACT疗效的关系。结果NACT后有效组AI明显增加,血清SCC水平明显降低,与NACT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39),而MVD较NACT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有效组NACT前的AI明显高于无效组(P=0.027),MVD、SCC水平高于无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P=0.357)。有效组初次NACT后血清SCC降幅明显大于无效组(P<0.001)。AI≥1.0者化疗有效率大于AI<1.0者(P=0.042),初次NACT后SCC降幅≥50%者NACT有效率大于初次NACT后SCC降幅<50%者(P=0.021)。结论AI及SC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NACT疗效,NACT前A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初次NACT后SCC降幅可作为预测NACT疗效的指标。
阮晓红钟开运杨爱莲罗中明练晓勤
关键词:宫颈肿瘤新辅助化疗微血管密度鳞状细胞癌抗原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年轻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15例11~29岁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并进行化疗的恶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化疗阶段至化疗结束后1年期间月经改变、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窦卵泡(F0)数量。并比较化疗相关性停经(CRA)患者与同期相同年龄段切除一侧附件的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10例)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窦卵泡数量。结果1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化疗的患者13例(13/15,86.67%)出现以月经量减少为表现的月经异常,其中10例(10/15,66.67%)于化疗第4—6疗程出现化疗相关性停经:高促性腺激素,雌二醇(E2)、窦卵泡数量显著减低。并且随着化疗的进程,停经患者增加(r=1.000,P=0.01)。患者一般在化疗结束后2~3个月可恢复月经。CRA患者化疗结束后6个月F0为(3.8±1.04)个,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为(8.30±1.46)mU/ml,E2为(80.50±7.86)ng/L,F0低于对照组,FSH、E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60、5.277、7.225、P〈0.001、P〈0.001、P〈0.001)。化疗结束后1年,CRA患者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FSH=(5.59±0.52)mU/ml、LH=(5.25±0.84)mU/ml、E2=(56.50±5.13)ng/L、F0:(6.50±1.08)个]与对照组[FSH=(5.43±0.35)mU/ml、LH=(5.17±0.48)mU/ml、E2:(58.10±3.73)ng/L、F0=(6.60±0.97)个]相当(t值分别为:1.177、0.694、0.740、0.318;P〉0.05、P〉0.05、P〉0.05;P〉0.05)。结论化疗可致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的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患者卵巢功能损害。化疗所致的停经是可逆的,但恢复月经并不等于卵巢功能恢复正常,化疗对卵巢功能损害的影响可延续到化疗结束6个月后。对该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当考虑应用保护卵巢
阮晓红黎平容颖柔杨爱莲
关键词: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化疗卵巢功能
宫颈癌动脉化疗栓塞后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后宫颈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方法:52例Ib2~IIb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接受了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根据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肿瘤组织MVD的变化。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后MVD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有效组下降多于无效组,但有效组化疗栓塞后MVD与化疗栓塞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栓塞后MV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残留癌组织的血供和细胞活性,其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缩短介入化疗的间歇时间及化疗栓塞后手术的时间可能提高疗效,如在动脉栓塞时配伍抗微血管生成的药物有可能提高疗效。
阮晓红钟开运杨爱莲周伟茹景顺黎红
关键词:子宫颈癌动脉化疗化疗栓塞微血管密度
龙葵碱诱导人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龙葵碱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凋亡作用及其抑癌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龙葵碱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及DNALadder研究龙葵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RT-PCR法检测龙葵碱对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龙葵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生长,作用48h时,IC50=260μg·mL-1;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荧光染色可见凋亡小体,DNALadder显示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形条带;可降低COX-2的表达水平。结论龙葵碱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龙葵碱抑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房昭杨爱莲高福云房青
关键词:龙葵碱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
经阴道行阴道旁修补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途径行阴道旁修补(VPVR)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在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5例不同程度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伴子宫脱垂的患者采用VPVR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采用PFDI-20短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65例患者均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壁修补术,其中33例行VPVR术,32例行VPVR术联合中央修补术;40例同时行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手术时间(110.00±20.12)min,失血量(119.52±45.33)ml。25例伴有张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除4例术后阴道前壁愈合不良外余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9个月,主观治愈率92.31%(60/65),客观治愈率100.00%(65/65)。65例患者中58例(89.23%)接受生活质量调查,与术前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结论VPVR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治疗不同程度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伴子宫脱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阮晓红罗中明杨爱莲詹雪梅练晓勤温宝宁容颖柔甄波
关键词:子宫脱垂膀胱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修复外科手术
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后异位妊娠八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因异位妊娠或输卵管病变而切除输卵管的患者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完成。为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现对我院自2007年1月以来收治的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后异位妊娠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手术操作、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帮助。
房昭杨爱莲詹雪梅
关键词:异位妊娠继发性腹腔妊娠妊娠病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Cyclin D1、VEGF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癌症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对照组)组织中的pSTAT3、Cyclin D1和VEGF蛋白。结果在癌症组及CIN组,pSTAT3过表达率分别为20.0%、62.5%(P<0.05),Cyclin D1过表达率分别为30.0%、72.5%(P<0.05),VEGF过表达率分别为40.0%、82.5%(P<0.05);对照组均无过表达者。pSTAT3、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VEGF蛋白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与Cyclin D1及VEGF蛋白过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1、0.618,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Cyclin D1及VEGF蛋白表达增高,三者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王海清胡杏军林健芳练晓勤杨爱莲
关键词:细胞周期素D1
宫腔镜及CT/MR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CT/MR检查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宫腔镜检查、CT/MR检查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比较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89.89%。CT/MR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敏感度为55.89%,特异度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47.50%,阴性预测值为82.14%,两者比较,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及CT/MR平行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联合敏感度为79.41%,特异度为72.22%;系列检查的联合敏感度为50%,联合特异度为93.33%。结论宫腔镜检查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价值优于CT/MR,其排除宫颈受累的价值突出,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但在确定宫颈受累方面不足,还需探索更为准确的联合检查方法。
房昭杨爱莲詹雪梅魏继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颈宫腔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