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明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维汉詈语致詈方式及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 2015年
- 詈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底蕴。论文通过对维吾尔语、汉语中詈语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维汉詈语在致詈方式和文化底蕴方面的异同。
- 杨德明景萍
- 关键词:詈语
- 近十年少数民族院校“铸牢”教育研究综述
- 2023年
- 近十年少数民族院校“铸牢”教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研究现状和路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少数民族院校对联系“铸牢”的团结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少数民族院校运用新媒体技术、民族互嵌式社区构建、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者相结合以及深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方面开展民族进步教育。少数民族院校应不断建立全方位共同体教育综合研究体系,进一步推进学科、教材、课程、课堂教学体系规划。要加大实证方法和跨学科、多角度视角研究的运用,促进少数民族院校的“铸牢”教育研究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 杨德明刘园婷
- 关键词:少数民族院校
- 在梦中被摧毁——浅析《穆赫兰道》中的女性哥特元素
- 2022年
- 作为大卫·林奇的代表作,《穆赫兰道》其实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女性哥特作品,但影片中的女性哥特元素、对于女性所遭受的压迫进行的反思和关注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文章将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影片诸多细节进行解析,探索影片如何利用隐藏在其中的女性哥特元素来向观众呈现女性所遭受的心理压迫。
- 钱知非杨德明
- 关键词:大卫·林奇
- 维译本《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综述被引量:4
- 2016年
- 随着近年来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维译本《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目前尚无学者整理、分析和探讨。本文遵循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维译本《红楼梦》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对维译本《红楼梦》的翻译研究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维译本《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提供线索。
- 杨德明景萍
-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研究
- 印太战略背景下中美2022年军队宣传片的多模态认知对比
- 军队宣传片是国家形象、军人风貌的意识形态集合,以往的研究或未充分体现话语批评的跨学科特性或与当前国际局面脱节。本文以2022年中美发布的部分军队宣传片构成的多模态篇章为研究对象,从转喻和隐喻角度,结合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
- 刘阳洋杨德明
- 关键词:宣传片多模态
- 维吾尔语谚语中的“愤怒”隐喻探究
- 2017年
- 隐喻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认知模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同的语言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似性和自身特点。文章以维吾尔语中表示"愤怒"情感隐喻的谚语为语料,从认知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维语尔语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 韩生辉杨德明
- 关键词:隐喻情感体验维吾尔谚语修辞
-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词汇磨蚀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采用汉语词汇测试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探讨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词汇的磨蚀状况,分析了产生词汇磨蚀的相关因素,为今后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 秦武杨德明
-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词汇
- 维吾尔语谚语中“爱情”隐喻特征浅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帮助人类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文章通过对维吾尔语谚语中的"爱情"隐喻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人类思维方式及其相关文化因素对"爱情"隐喻的影响。
- 班振林杨德明
- 关键词:维吾尔谚语隐喻特征
- 再论维吾尔谚语的翻译被引量:3
- 2014年
- 维吾尔谚语的翻译是一个老命题,我们通过对维吾尔谚语翻译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论述了在谚语翻译的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 杨德明
- 关键词:维吾尔语谚语翻译研究
- “铸牢”话语中民族共同体形象的认知分析及其体系建设
- 2024年
- “铸牢”话语应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其研究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出发。文章先对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代表的话语材料进行认知分析后发现:文本重心不同地调用结构构型策略的图式效果、框架化策略的多视角效应以及识别定位策略的参与者角色控制来完成话语目的,建构出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后从话语体系建设视角对当前我国“铸牢”话语体系的话语原则、话语主体、话语内容以及话语方式进行概括后发现:“铸牢”话语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哲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之产物。三层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主体结构赋予了铸牢话语丰富的新时代内涵。我们应改善“铸牢”话语“重内轻外、重前轻后”的呈现方式,提高下沉性、扩大传播,带动创新生产以强化“铸牢”话语实际效果。
- 杨德明刘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