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人类群体遗传...
  • 6篇生理
  • 6篇生理学
  • 6篇理学
  • 6篇类群
  • 5篇仫佬族
  • 5篇教学
  • 4篇性状
  • 4篇遗传性状
  • 4篇遗传学
  • 4篇基因
  • 4篇基因频率
  • 3篇生理学教学
  • 3篇群体遗传学
  • 3篇活体观察
  • 3篇家人
  • 3篇不对称行为特...
  • 2篇侗族
  • 2篇医学生
  • 2篇遗传学特征

机构

  • 29篇黔南民族医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贵阳护理职业...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杨小军
  • 18篇余跃生
  • 10篇莫开勇
  • 8篇陆玉炯
  • 7篇李建富
  • 7篇田培燕
  • 6篇陈应康
  • 6篇叶劲松
  • 2篇汪敏
  • 2篇邓祖国
  • 2篇郭光武
  • 2篇祝星
  • 2篇刘燕
  • 2篇张玉娟
  • 1篇张勋
  • 1篇杨建辉
  • 1篇张加蕊
  • 1篇龙思方
  • 1篇伍徐娴
  • 1篇牟德英

传媒

  • 15篇黔南民族医专...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人类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药材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仫佬族身高与指距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贵州仫佬族身高与指距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类学公认的测量方法对471名(男253人,女218人)世居贵州麻江县的仫佬族身高和指距进行活体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贵州仫佬族男性身高和指距分别为(160.32±6.03)cm和(168.76±7.06)cm,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8053(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身高=0.9659*指距+10.1,指距=0.8319*身高+22.852。女性身高和指距的均值分别为(148.86±5.83)cm和(154.77±6.75)cm,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8238(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身高=1.028*指距-1.388,指距=0.8014*身高+27.73;指距大于身高(P<0.01)。结论:贵州仫佬族身高与指距之间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
杨小军余跃生陈应康叶劲松莫开勇
关键词:身高仫佬族
贵州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9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被引量:5
2012年
对贵州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1239例的9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进行了调查,并对民族间基因频率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卷舌和小指弯曲的显性基因频率高于隐性基因频率,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拇指类型、中指毛、环食指长则相反;卷舌、叠舌、前额发际、耵聍、拇指类型、环食指长的基因频率在民族间差异较大,而发旋、中指毛、小指弯曲则相对较小。
陆玉炯余跃生杨小军李建富
关键词: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布依族仫佬族毛南族
贵州汉族5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余跃生陆玉炯杨小军李建富桂永蒲景丽
关键词:遗传性状群体遗传学汉族
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412名(男217,女195)生活在贵州的[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起步类型)进行活体观察。调查对象年龄7~55岁,三代均为[亻革]家人。结果:(1)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高于左型;(2)除利眼外,其他特征的出现率男女间差异不明显;(3)扣手与利眼、扣手与利手、扣手与利足、扣手与叠臂、利手与利足、利手与叠腿、利手与起步类型、利足与叠腿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具有同侧组合特征(除扣手与利眼外),且均以右-右型组合居多;(4)与我国其他19个民族群体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亻革]家人与贵州汉族最为接近,与湖南侗族、靖州苗族和凤凰苗族次之,与内蒙古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和天津汉族较远。结论:[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多为右型,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同侧组合特征类型为其亲和特征。
余跃生杨建辉陆玉炯李建富杨小军郭光武刘冬容
关键词:不对称行为特征活体观察人类群体遗传学
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被引量:2
2005年
杨小军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方法
生理学新进教师培养体会
2011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年轻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有生力量,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使命。
杨小军张玉娟
贵州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被引量:24
2010年
本文对生活在贵州的侗族526人(男280人,女246人)进行了活体观察和调查(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侗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侗族男性属中头型、阔面型,女性属圆头型、超阔面型;男女均属中鼻型、宽手型、窄肩型、中间体型、中腿型、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31个少数民族群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贵州侗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瑶族、贵州布依族最为接近,与湖南瑶族、土家族、贵州台江苗族次之。贵州侗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杨秀海余跃生欧德灯姚明欣杨小军龙思方孙思
关键词:活体观察活体测量体质人类学侗族
地氟病病区人群糖精尝味能力的测定
2008年
[目的]探讨氟中毒对人体尝味能力的影响,为地氟病病理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阈值法对地氟病病区人群对糖精苦味的尝味能力进行了测试,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出味觉基因型频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地氟病地区人群味盲率、味盲基因频率和尝味阈值分别为15.74%、0.3968和4.59±1.96,正常人群分别为6.99%、0.2643和6.24±1.7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中毒影响人体尝味能力。氟中毒越严重,尝味能力越低下。
陈应康汪敏田培燕杨小军叶劲松莫开勇余跃生
关键词:基因频率味盲糖精
贵州锦屏侗族6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贵州锦屏侗族群体遗传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锦屏侗族499人(男性222人、女性277人)6对遗传性状进行活体观察。结果:锦屏侗族人群蒙古褶、上眼皮皱褶、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发型和耳垂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2957、0.3314、0.0983、0.5641、0.4212、0.0106。其中男性分别为0.2831、0.2171、0.1403、0.5352、0.4388、0.0091,女性分别为0.3029、0.4160、0.0721、0.5841、0.04109、0.0116。结论:这些遗传学特征对探讨锦屏侗族起源、分化、演进,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王雯杨秀海杨小军龙思芳陆玉炯余跃生
关键词:遗传性状基因频率侗族
贵州“里民人”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贵州里民人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在知情的情况下,对世居贵州关岭县的610名里民人(男性300人,女性310人)的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贵州里民人长睫毛、黑眼色、宽眼裂、水平型眼裂方向的出现率分别为76.4%、37.4%、58.4%、58.0%。其中,男性分别为78.7%、38.7%、65.3%、62.7%,女性分别为74.2%、36.1%、51.6%、53.5%。结论:贵州里民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关联性。
杨正华祝星陈芳杨小军莫开勇李建富张水平余跃生
关键词:群体遗传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