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奇森

作品数:81 被引量:71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生物学
  • 23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马麝
  • 20篇圈养
  • 14篇圈养马麝
  • 12篇兽类
  • 11篇动物
  • 10篇MOSCHU...
  • 9篇SIFANI...
  • 8篇头骨
  • 7篇青藏
  • 6篇种群
  • 6篇哺乳动物
  • 5篇跳鼠
  • 5篇兔形目
  • 5篇物种
  • 4篇动物地理
  • 4篇铁路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青藏铁路
  • 4篇繁殖
  • 4篇藏羚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央民族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广州大学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81篇杨奇森
  • 50篇夏霖
  • 34篇冯祚建
  • 22篇孟秀祥
  • 14篇葛德燕
  • 10篇冯金朝
  • 10篇徐宏发
  • 9篇周宜君
  • 6篇吴毅
  • 6篇马勇
  • 5篇全国强
  • 5篇黄乘明
  • 5篇张乾
  • 4篇武永华
  • 4篇李增超
  • 4篇吕雪霏
  • 3篇魏辅文
  • 3篇吴永杰
  • 3篇李明
  • 2篇杨光

传媒

  • 19篇兽类学报
  • 10篇动物学杂志
  • 8篇四川动物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商业时代
  • 2篇Curren...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Zoolog...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东南部地区马麝家域的研究被引量:44
1998年
运用三维空间中的家域模型及其计算分析方法,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和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讨论了西藏东南部地区马麝的家域形态、面积及其不同性别与季节的差异。马麝的家域近圆形,不同时间它们虽有沿海拔高度的垂直迁移现象,但整个活动中心变化不大。夏季时,马麝的家域面积较小,进入秋冬季节则显著增加;其中,无性别特异性的普遍增加与秋冬季节的食物减少有关,而不同性别的变化比例差异与繁殖活动相联系。
杨奇森冯祚建王祖望刘务林李新春斯郎欧珠
关键词:马麝家域全球定位系统
灰色系统及其在动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甘孜州麝香资源动态及其评价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及其模型运用到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及保护利用的研究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产香区,我们通过收集该区历年麝香产量分析了该区麝香资源动态规律及其与人为活动的关系。我们利用该区1967—1975年麝香收购量建立的麝香资源状态及预测模型是:X^(1)(t)=-108214.5273e^(-0.0973(t-t_0))+1839.9007e^(-1.1494(t-t_0))+113969.1266关联度S=0.9278,1968—1975 年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十分接近,其平均误差为-5.6829%(-16.6075~9.3553%)。
杨奇森
关键词:灰色系统动物资源麝香
广东省蝙蝠新纪录种——大墓蝠被引量:2
2012年
1984年9月24日在广东连州采集到2只蝙蝠(1♀,1♂),体型大,头体长分别为92.0mm,85.0mm,前臂长73.2mm,73.0mm,颅全长24.68mm,23.97mm;尾端有少量长毛;脑颅比较狭窄。经与国内已采集的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标本及已报道的同类蝙蝠特征相比较,鉴定该蝙蝠标本为鞘尾蝠科的大墓蝠Taphozous theobaldi Dobson,1872,为广东省蝙蝠新纪录种。
周全张燕均杨平杨奇森吴毅
关键词:蝙蝠
震旦博物院哺乳动物头骨标本收藏目录(英文)被引量:1
2001年
天主教传教士PierreMarieHeude(1836 190 2 ) 1867年自法国来到中国 ,他特别钟情于自然历史研究 ,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倾注于他在东亚地区的标本收藏上。 1868年 ,他在现上海市郊的徐家汇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并收藏大量的动物标本。 1933年徐家汇博物馆被震旦大学 (现复旦大学 )接管 ,并建立了一座新馆 ,更名为震旦博物院 (欧洲称为Mus埁eHeude)。在Heude收藏的标本中 ,一部分是他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及中国等地区探险时采集的 ,而绝大多数标本则是他通过各种方法联络各国同僚收集而来。在他死后 ,由他的接班人Courtois和Sowerby等继承了他的研究。 195 2年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接收了原震旦博物院 ,195 8年原震旦博物院的标本被送至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收藏。源自原震旦博物院的哺乳动物头骨标本可能是目前仍保存在国内有关亚洲地区收藏数量最大的一部分 ,然而 ,由于历史久远和中国近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Heude当时收藏的原始记录资料和标本标签大多遗失或破损 ,使这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头骨标本一直在标本馆中沉睡了一百多年。2 0 0 0年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 ,作者将存放在上海和北京的所有兽类头骨标本进行了整理 ,重新进行标识和编目。经整理 ,共清理出兽类头骨
杨奇森夏霖Anja BRAUNColin P.GROVESPeter GRUBB
关键词:收藏博物馆
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分娩时间格局被引量:5
2005年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分娩从 5 月开始产仔, 分娩季节 (75%的分娩累计完成时间) 长27天, 平均分娩日期为5月31日±1 85天, 气候和食物的季节变化决定野生马麝的分娩定时和同期化格局; 保护区内的圈养马麝多在6月分娩, 分娩季节长54天, 同期化比野生马麝为弱, 圈养马麝的分娩时间格局受气候、食物等因子的影响。此外, 圈养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各饲养区的管理模式也对马麝的分娩定时产生效应, 性经历影响其分娩的时间格局, 初产雌麝 (primiparous) 的平均分娩日期 6 月 29 日±4 29 天, 比经产雌麝 (multiparous) 迟 (6月19 日±1 47天)。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施哲梅蒋应文
关键词:马麝分娩季节产仔分娩时间
安氏白腹鼠的形态分化与分布范围修订被引量:4
2020年
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Thomas, 1911)是中国特有种,也是白腹鼠属体型最大的种类。这一物种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形态分化也缺乏系统分析。化石记录显示这一物种在第四纪晚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川黔地区中低海拔环境,然而国内外主要的数据库和专著均显示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分布区较为狭窄,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本文通过检视国内外主要动物博物馆馆藏标本,结合课题组近十年来的野外采集,对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综合利用采集记录和博物馆馆藏数据对这一物种的分布范围进行修订。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一物种具有3个遗传支系。安氏白腹鼠指名亚种分布于四川盆地周边山脉与华中、华南地区,安氏白腹鼠哀牢山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及藏东南地区。基于头骨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已产生显著的分化。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从中国西藏东南地区到秦岭,甚至武陵山地区中高海拔森林环境均有分布,但与第四纪晚期这一物种的化石分布记录相比,现生种群分布海拔已明显上升。
李飞虹杨奇森温知新夏霖张锋Abramov Alexei葛德燕
关键词:武陵山形态分化系统发育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根据 2 0 0 1~ 2 0 0 2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 ;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 ,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 ,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夏霖杨奇森相雨冯祚建
关键词:兽类动物地理学
中国的麝类资源状况及其保护对策(摘要)
麝是我国经济价值极高的珍贵稀有资源动物,其雄性麝香腺分泌物麝香(musk)是中国传统药材和香料工业的高级定香剂。据统计,我国现有中药配方中,有约300个都需要麝香。我国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麝香的应用历史也最久远,...
杨奇森冯祚建
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交配模式及交配参数的确定
2009年
2000年10月-2001年1月,对甘肃兴隆山麝场的23头圈养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发情交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圈养马麝呈季节性多次发情,在1次发情中,有多个交配单元发生,每个交配单元平均持续时间为(210.52±14.72)s,n=23,含(9.09±0.64)次爬跨,n=23,其爬跨持续时间平均为(4.4±0.78)s,n=5.由于性经历的不同,导致雌麝识别雄麝性信息的能力及性行为释放的刺激阈值存在个体间差异,首次参加交配的雌麝在交配单元中接受的爬跨次数(10.67±0.75)次,n=9有高于具多次交配经历雌麝(8.07±0.85)次,n=14的趋势,而且前者平均爬跨时间(22.02±1.03)s,n=9显著低于后者(24.18±0.17)s,n=14.圈养马麝在交配中,雌、雄生殖器官之间没有锁结,没有抽动,无多次射精,但难以区分是否多次插入或者多次爬跨,推测圈养马麝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的第14(如果多次插入)或第16种(如果多次爬跨).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王功祁军张学炎
关键词:圈养交配系统
中国蝙蝠新记录--马氏菊头蝠
<正>2000年1月和2004年7月在广西防城港市和陆川县进行的翼手类调查中,采集到一批蝙蝠标本,经鉴定其中7只马氏菊头蝠(Rhinolophus marshalli, Thonglongya 1973)为中国蝙蝠新记录...
吴毅杨奇森夏霖彭洪元周昭敏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