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华
- 作品数:188 被引量:87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数据挖掘庞鹤教授辨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用药规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庞教授辨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庞教授门诊204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病例,使用中医传承系统,录入204例处方,通过该系统的方剂分析功能,得出相关结论。结果 204例方剂中,共使用198味中药,出现频次最高的五味中药为川芎、当归、赤芍、丹参、地龙,均出现频次≥160次。出现频次≥120次的药物有:茯苓、鸡血藤、黄芪、土鳖虫、天麻、葛根、三七、独活、桂枝、桑寄生、炙甘草、白芍。结论庞教授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以补气活血通络法为主,辅佐其他药物寄利湿、托毒、通络、破血之功。
- 刘亚莉李友山杨博华刘凤桐陈蕾黄天一杜玉青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用药规律
- 中医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何促进糖尿病患者局部溃疡的愈合,降低截肢率,是当前该病研究的重点。本文讨论了中医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进行汇报。
- 杨博华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外治法糖尿病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茵栀汤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病因湿热。清热利湿法是治疗糖尿病足急性期有效方法。为了比较清热利湿方茵栀汤和抗生素的疗效,我们研究了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不同治疗药物作用的差别。方法 利用前瞻随机区组分层将糖尿病足感染病人均等分配到各组,分别治疗10~14天。结果 34例应用茵栀汤治疗,28例用对照药物治疗。两组在临床有效率、溃疡愈合状况、血糖指标上无显著差异。茵栀汤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踝/肱指数方面优于抗生素。治疗期间均有良好的耐受。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方面茵栀汤与通常应用的对照组抗生索疗效相近,在改善踝/肱指数方面优于抗生索。治疗这类感染尤其是湿热壅盛证的病人,清热利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东萍杨博华秦建辉陈蕾刘凤桐路红李友山林冬阳
- 关键词:清热利湿法糖尿病足
- 三七总皂苷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探讨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机制。方法以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用ox-LDL造成HUVEC损伤模型,以三七总皂苷进行干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蛋白定量法检测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UVEC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作用HUVEC后12、24 h时,HUVEC损伤明显,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显著升高,HUVEC的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三七总皂苷能使ox-LDL损伤的HUVEC形态趋于正常,活性增强,并明显降低人单核细胞与HUVEC的黏附率,显著降低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ox-LD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这种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三七总皂苷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ASO的机制之一。
- 秦建辉朱陵群崔巍杨博华
-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三七总皂苷
- 施汉章教授的外科气血阴阳学术思想被引量:5
- 2014年
- 施汉章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名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9年为北京"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工作室传承名医,2011年4月,因病于北京逝世。施教授行医70年,一生活人无数,外科的造诣博大精深。施教授外科临床有独到气血阴阳学术思想经验,借此总结缅怀施教授,努力传承和发扬施教授外科学术思想。
- 林冬阳杨博华秦建辉刘凤桐潘军
-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外科名医传承气血阴阳
- 解毒通脉汤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7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解毒通脉汤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血脉瘀阻证病人口服解毒通脉汤治疗,56d后观察病人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和ABI、TcPO2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P<0.05~0.01),ABI、TcPO2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解毒通脉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有效,间接验证了中医因邪致瘀理论的指导意义。
- 杨博华李友山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
- 糖尿病足的局部清创引流被引量:4
- 2009年
- 于秀辰杨博华
- 关键词:清创引流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脓肿形成引流通畅脓毒
-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血管重建手术
- 2009年
- 杨博华鞠上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管重建手术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腔内治疗开放式手术肢体血管
- 糖尿病足的截肢与截趾被引量:5
- 2009年
- 杨博华刘凤桐
-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截肢截趾保存肢体感染者
- 凉血通络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中药对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3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大隐静脉根部结扎、主干剥脱术,小腿部泡沫硬化剂(1%聚多卡醇)注射/腔内光灼闭术治疗,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天,后改用弹力袜3个月。中药组围手术期口服中药(自拟方),对照组不服中药。术后3天、1个月、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皮下瘀血、血栓性静脉炎、隐神经损伤、色素沉着、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结果:术后3天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较低,仅对照组有1例术肢治疗前后周径差值大于1 cm。中药组疼痛1~3分6例,4~5分9例,6~10分2例均少于对照组10例、11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血栓性浅静脉炎5例,对照组15例、P=0.10,色素沉着中药组4例,对照组12例,P=0.024,中药组具有明显优势,皮下淤血中药组20例,对照组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隐神经损伤和皮肤灼伤中药组例数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疼痛、皮下淤血、皮肤灼伤并发症两组均消失。术后3个月静脉彩超提示中药组深静脉返流通畅,对照组有1例术肢出现小腿部陈旧性血栓。结论:凉血通络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高瑜鞠上王刚杨博华张晓福曹欣王宁闫程程黄天一卢富娥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腔内激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