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发
- 作品数:30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文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文山市壮族土支系传统婚俗考察报告——以德厚镇铁则村民委下期乌村小组为例
- 2015年
- 文山市壮族土支系的传统婚礼由传媒、给猪礼钱、定亲、结婚4个程序构成,其中的结婚仪式历时3天,男方家需要置办酒宴4席。考察组通过实地全程考察壮族土支系"搭头土"的一场传统婚礼,从民俗学的角度,真实地记录并分析了每个程序的内涵,以期为后人保留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给壮族以及其他民族了解和认识"搭头土"的传统婚俗提供参考。
- 吕国敏徐旭平李自昌蒙良杰蔡世保李锦发白云武
- 关键词:壮族传统婚俗
- 文山水傣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追栗树村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文山水傣文化是稻作经济、祭龙、建筑、节日、饮食、婚姻习俗以及舂米、酿酒技艺等构建而成的结构系统,文章就文山水傣文化传承结构系统及其变迁作探析。
- 李锦发
- 关键词:文化传承
- 浅析文山壮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被引量:2
- 2007年
- 文山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壮锦、刺绣、雕刻、社会规范等组合而成的内在结构系统。通过探寻文山壮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整体结构系统,不但可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变异的根源作一粗浅探析,而且可对民间文化世代传递、延续下来的内在动因作深入地探究。
- 李锦发
- 孕育学生科研兴趣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应立足师范教育,拓宽非师范教育的办学思路、模式及其办学理念,找寻、拓展培育学生个体科研兴趣的载体,以此孕育、培植学生个体的科学创新意识及其科研思想理念,并最终归结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及其资源的培养和储备。
- 李锦发
- 关键词:人才资源
- 传统与变迁:中越边境民族地区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调适——以麻栗坡县猛硐乡丫口村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村寨丫口村的很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转型,但仍然有很多制约着该地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的值得重视的因素。
- 李锦发
- 关键词:传统社会
- 透析民族文化个案符号所蕴涵的民族心理被引量:1
- 2006年
- 文化符号并非单纯地仅仅只是一个民族的外显性文化表征,透过这些外显性个案文化符号,即可窥视出其中所涵盖着的诸多潜隐性文化心理特征。
- 李锦发
-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表征民族心理
- 云南省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及质监局行政监管模式的调研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针对目前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云南省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及质监局行政监管模式进行了调研,阐述了云南省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监管中的成功经验及难点,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 汤慧民李锦发胡小静
- 关键词:食品安全小作坊
- 文山壮族传统稻作经济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观的传承——以丫口村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丫口村壮族以传统稻作生计方式作为依托和载体,承传了稻作生产技术、科技知识和物候学等社会经济文化事项。为了应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救治"传统稻作农业生产方式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疑难症结"问题,其以传统稻作经济的社会转型以及市场化经济价值观作为回应。其传统社会文化事项承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等潜隐性观念形态,这对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社会场域之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借鉴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 李锦发
- 传统与现代:民间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及其传承和保护——以麻栗坡县猛硐乡丫口村壮族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在现代化进程中,丫口村壮族的部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了下来,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而部分传统文化因失去了其生存环境正在走向消亡。
- 李锦发
-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现代性变迁
- 探寻文山壮族文化的传承模式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山壮族文化大多以家庭传授和师徒传授,以及"原生态""自我传习"传承模式作为基调。其间,以文化艺人作为主体,以文化主体"文化自觉性"意识及其技艺文化传承作为双重性原则,以传承为根本前提和基础,以保护为基本形式和手段,以发展为最终指向和归结点。
- 李锦发
- 关键词:传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