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颀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短期预后
  • 2篇心病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功能不全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脏
  • 2篇预后
  • 2篇治疗术
  • 2篇细胞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介入治疗术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10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素颀
  • 8篇刘洁香
  • 8篇严俊儒
  • 6篇胡蛟龙
  • 6篇刘宝骅
  • 2篇梁健球
  • 2篇吴剑弟
  • 1篇徐宁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与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erythrocyte membranes,CEM)和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4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测定入选患者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p-PLA2浓度及CEM浓度,对比分析3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并比较CEM浓度与传统冠心病预测指标(LDL-C、HDL-C、Lp-PLA2)对ACS的预测价值的优劣。结果 3组血浆LDL-C、H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CEM浓度较对照组、冠心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冠心病组CEM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ACS组血浆Lp-PLA2浓度较对照组、冠心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冠心病组血浆Lp-PLA2浓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S组血浆Lp-PLA2浓度与CEM浓度呈正相关(r=0.492、P=0.000)。Lp-PLA2与ACS的相关系数为r=0.720(P=0.000)、CEM与ACS的相关系数为r=0.874(P=0.000)。结论CEM与Lp-PLA2对ACS的预测优于传统的LDL-C、HDL-C,且CEM的预测则更加明确的指向ACS。
严俊儒刘洁香刘宝骅李素颀胡蛟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总胆固醇红细胞膜
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分子1、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分子1(UCA1)、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及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2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失访1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及预后良好组68例,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UCA1、hFABP、IL-17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UCAI、hFABP、IL-17及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T0)、入院后6 h(T1)、入院后12 h(T2)、入院后24 h(T3)、入院后48 h(T4)时的UCA1、hFABP、IL-7、NT-proBNP及入院后72 h(T5)时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5、入院后96 h(T6)时预后不良组患者的hFABP及IL-17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UCA1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6时的NT-proBN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6时hFABP、IL-17及NT-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3、2.098、1.064,P <0.05),UCA1则是保护因素(OR=0.009,P <0.05)。ROC曲线显示,T6时的UCA1、hFABP及IL-17三者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14),明显高于h FABP、IL-17、UCA1及NTproBNP的单一诊断(Z=2.386、 2.346、4.227、2.935,P <0.05)。结论 UCA1、hFABP及IL-17三者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陈伟健李素颀黎敏仪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白介素-17慢性心力衰竭
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
严俊儒李素颀刘洁香刘宝骅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稳心颗粒血液流变学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展以来,AMI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许多AMI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仍出现了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甚至再发心肌梗死,临床上对于AMI患者PCI术后的常规药物治疗还不尽如人意。
严俊儒刘洁香梁健球吴剑弟李素颀
关键词:心肌梗死肌酸激酶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的误诊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初次就诊时误诊26例(33.3%),疑诊者24例(30.8%),就诊时确诊者28例(35.9%),平均住院时间为2~3(2.3±0.7)周,70例(89.7%)患者顺利出院,急诊室死亡6例(7.7%),后期死亡2例(2.6%)。结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明显,提高警惕才能防止诊断鉴别的局限性、片面性,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发生的可能,为及时抢救创造条件。
严俊儒吴剑弟李素颀徐宁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
脑钠肽联合胱抑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作为治疗AMI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公认。目前,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评估还是停留在单纯应用肌钙蛋白、脑钠肽(BNP)等心脏指标方面。而临床工作中,心功能不全与肾功能不全通常互为因果、如影随形,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1],将患者心肾情况结合来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的预测很有必要。本研究选用了BNP与胱抑素C(Cys-C)乘积(BNP×Cys-C)作为心肾结合指标。通过比较单纯BNP与BNP×Cys-C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近期MACE的预测价值,观察心肾结合法在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近期MACE的作用。
刘洁香严俊儒李素颀刘宝骅陈普文胡蛟龙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脏不良事件脑钠肽急诊
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参数情况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发病早期血小板参数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AD组病例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病例48例及最终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D、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高危胸痛可能的低危胸痛组病例50例。对比三组病例基本情况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P-LC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并观察AD组患者PLT与Fib的相关性。结果AD组患者PLT、MPV、PDW、P-LCR等均明显低于STEMI组患者(P分别为<0.0001、0.018、0.008、0.024)和低危胸痛组患者(P分别为<0.0001、0.007、0.005、0.034),AD组患者Fib较STEMI组患者和低危胸痛组患者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分别为0.108、0.168),AD组患者PLT与其Fib并无显著相关关系(r=0.066,P=0.587)。结论AD患者在夹层发生前即可能存在PLT低水平及功能抑制情况。
刘洁香胡蛟龙李素颀刘宝骅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活化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总胆固醇(CEM)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相关性及CEM对ACS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ACS组患者72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SCAD)组43例、排除冠脉病变的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测定LDL-C、HDL-C、CEM含量,分析3组间3个指标的差异及CEM含量与AC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组在LDL-C、HDL-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EM含量方面,ACS组较对照组、SCAD组均有明显升高(P=0.000),SCAD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去除了LDL-C与HDL-C的影响,CEM含量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OR=1.257、P=0.002)。结论 CEM与ACS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CEM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提示CEM可能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严俊儒刘洁香李素颀梁健球胡蛟龙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肌钙蛋白Ⅰ联合胱抑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常见的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作为治疗AMI的有效的方法已经得到公认。目前,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评估还是停留在单纯应用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脑钠肽(BNP)等心脏指标方面。
刘洁香严俊儒李素颀刘宝骅陈普文胡蛟龙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急性心功能不全PCI术后短期预后胱抑素C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胸痛患者中高危胸痛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等高危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危胸痛组病例116例,包括AD亚组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亚组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亚组34例,及最终排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D、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高危胸痛可能的低危胸痛组病例50例。对比各组病例基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NLR等,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WBC、NEUT和NLR对高危胸痛的诊断作用。结果高危胸痛组及3个亚组在WBC、NEUT、NLR等方面均明显高于低危胸痛对照组(P<0.0001),WBC、NEUT、NLR对高危胸痛的诊断均有提示作用(P<0.0001),并且3个指标的AUC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WBC与NEUT比较:Z=-0.47,P=0.681;WBC与NLR比较:Z=-2.33,P=0.990;NEUT与NLR比较:Z=-1.63,P=0.948)。结论WBC、NEUT、NLR等指标可能是具备筛查包括AMI和AD等在内的高危胸痛能力的指标。
刘洁香胡蛟龙李素颀刘宝骅严俊儒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