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眉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复苏效果的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用于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复苏,比较其复苏成功率及所用时间、重要脏器心脏和肺脏的病理改变,了解各复苏液的效果。方法: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1)正常对照组(n=8);(2)脓毒性休克早期组(n=8),通过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10mg·kg-1)建造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模型,不予任何干预。(3)干预组(n=56),又分为7个亚组,每组n=8:生理盐水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人血清蛋白组、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生理盐水+人血清蛋白组、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组(混合组)、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组(胶体混合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上述不同的液体复苏。结果: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时间比较:生理盐水组和混合组复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87.50%和83.33%;人血清蛋白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效果最差,其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6.67%和25.0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需要的平均时间最短[(18.50±8.85)min],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人血清蛋白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组复苏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电镜下心脏、肺脏组织病理改变:脓毒性休克早期组病理改变最明显;各液体复苏干预组中,生理盐水组效果最好,其次是生理盐水+人血清蛋白组、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组,而单纯胶体(人血清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胶体混合组效果最差。结论: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首选生理盐水,如生理盐水复苏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合人血清蛋白等胶体进行液体复苏。
- 邓勇丽韦丹王随力李眉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病理改变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2011年3月至12月住院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4岁11个月,平均年龄(1.56±0.89)岁。按照病情分组: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危重症组22例。对照组为22例健康儿童。检测各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IL-4)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足口病各组患儿外周中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均升高。重症组及危重症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01.45±133.42)ng/L、(220.37±117.54)ng/L,均比普通组(118.12±112.05)ng/L明显升高(P〈0.05),IL-1β及1L-6水平在危重症组分别为(651.77±538.45)ng/L、(88.02±50.76)ng/L,均较重症组[(551.75±252.75)ng/L、(59.25±28.80)ng/L]及普通组[(270.18±249.79)ng/L、(55.76±28.68)ng/L]明显升高(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在普通组升高最明显,为(137.53±72.07)ng/L,而重症及危重症组仅轻度升高,分别为(57.07±55.02)ng/L及(73.37±56.01)ng/L(P〈0.05)。IL-13水平重症组为(507.53±210.86)ng/L,危重症组为(489.67±168.99)ng/L,均比普通组(387.16±157.43)ng/L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在手足口病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同时参与的炎症反应,其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随病情的加重反而降低,因此促炎因子的升高、抗炎因子的下降是疾病恶化的重要标志。
- 黄少华韦丹钱程李眉
- 关键词:手足口病细胞因子
- 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变化及不同液体复苏后对其影响的研究
- :探讨大鼠脓毒性休克早期经不同液体复苏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休克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复苏组(生理盐水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苏组(低右组...
- 钱程韦丹李眉
- 关键词:血浆细胞因子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
- :了解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细菌感染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PICU 2009年10月~2012年9月所有住院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不同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情...
- 李眉韦丹
-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 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1)正常对照组(n=8);(2)脓毒性休克组(n=8):通过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10 mg.kg-1)建立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不予任何干预;(3)干预组[n=56,又分为7个亚组,每组8只:9 g.L-1盐水(NS)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清蛋白组、NS+低分子右旋糖酐组、NS+清蛋白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组及NS+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混合组(混合组)]:颈外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模型成功后分别予不同的液体进行复苏。各干预组液体复苏均以1 h为终点,实时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当MAP恢复至基础血压90%以上,并持续10 min或以上视为复苏成功,记录其复苏成功所需时间。至1 h时通过颈外静脉置管采中心静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及血乳酸水平测定。比较各干预组大鼠复苏成功率、所需时间、血气指标及血乳酸变化。结果复苏成功率及所用时间:NS组、NS+清蛋白组、NS+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混合组的复苏成功率均大于50%,其中以NS组和混合组复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87.50%和83.33%,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6,P>0.05);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清蛋白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组复苏效果较差(成功率小于50%),其中以纯胶体液清蛋白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效果最差,其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6.67%和25.00%,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复苏成功所需的平均时间比较,NS组需要的平均时间最短[(18.50±8.85)min],其次为NS+清蛋白组、混合组及NS+低分子右旋糖酐组,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9,P>0.05);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清蛋白组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组复苏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8,P>0.05),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各组血气分析pH值与休克组相比,清蛋白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
- 韦丹王随力邓勇丽钟京梓李眉
- 关键词:休克脓毒性
- 肾病综合征并发气胸、椎管内气漏1例
- 2012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女,2岁,全身水肿1月,发热、气促1d于2012年4月6日入院。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初累及眼睑,渐波及颜面、全身,晨轻暮重,伴尿量减少(具体不详),偶伴有轻咳,单声咳,无痰,无发热,无呕吐、抽搐、昏迷,
- 李眉韦丹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气胸
- 154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因分析
- 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154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探讨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收集2003年至2012年在我院住院死亡新生儿154例临床资料,对性别、死亡日龄、出生体重、胎龄、死亡主要原因、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马钊李眉韦丹
- 脓毒症大鼠胰腺病理改变与血清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不同时间点胰腺受损程度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血生化指标对脓毒症胰腺损伤的意义。方法将5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肠源性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后,仅把盲肠拉出腹腔,然后还纳、缝合,然后分别在3h、6h、12h、24h抽取动脉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值,同时取胰腺组织做HE染色及制作电镜切片观察胰腺结构损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淀粉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升高趋势,24h达峰值(2779.83U/L),但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清淀粉酶比较,除术后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h脓毒症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脂肪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之后逐渐降低,至术后24h,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假手术组仅有小叶间隙稍增宽,偶见轻度间质水肿、血管扩张及少许炎性细胞浸润,大部分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脓毒症组随时间延长胰腺病理改变明显,3h时胰腺小叶间隙增宽,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叶边缘结构模糊,偶见局灶性坏死,胰岛结构完整;6h胰腺小叶间隙明显增宽,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小叶坏死扩大;12h胰腺小叶间隙明显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较多片状坏死灶;24h胰腺小叶间隙血管扩张充血,胰腺小叶及胰岛结构边缘模糊不清,小叶大片坏死。术后3h、6h、12h、24h改良Schmidt评分: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分别为2.0分、3.6分、3.4分、3.6分;4.6分、6.0分、6.8分、7.6分。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假手术组偶见线粒体、溶酶体肿胀。脓毒症组3h细胞核完整,部分线粒体肿�
- 李眉冯永洪韦丹
- 关键词:脓毒症胰腺损害脂肪酶
- 不同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大鼠早期经不同液体复苏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休克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9g/L盐水复苏组(9g/L盐水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苏组(低右组),人血清蛋白复苏组(清蛋白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采血送检,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IL-10、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升高(P均〈0.05)。与休克组比较,9g/L盐水组、低右组、清蛋白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在12h、24h时均降低(P均〈0.05);与休克组比较,低右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升高(P均〈0.05),清蛋白组IL-10水平在6h升高(P〈0.05),9g/L盐水组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休克组比较,各液体复苏组血清IL-4水平仅24h高于休克组大鼠(P〈0.05)。3个液体复苏组间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休克组比较,各液体复苏组7d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液体复苏可通过下调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及上调IL-10及IL-4水平,抑制脓毒性休克早期炎性因子的爆发,降低死亡率。
- 钱程韦丹李眉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
- PICU细菌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了解我院PICU细菌感染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PICU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所有住院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不同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3年来我院PICU共送检培养标本4 020份,检出病原菌672株,阳性率16.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1%,最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24.9%,主要为葡萄球菌.常见阳性标本主要为痰(41.2%)及气管插管尖端(26.5%),其次为血液(10.3%)及动静脉置管尖端(8.0%).药敏结果显示大部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高达9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敏感.常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80%,对多种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含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PICU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75.1%),其中前3位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多数耐药性较高.细菌分析与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危重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及减少耐药菌株具有重要作用.
- 李眉韦丹
-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