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合
- 作品数:57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鄂尔多斯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渐趋协调
- 2012年初,我在《内蒙古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主要讲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内蒙古GDP增长连年领跑全国,而鄂尔多斯成为内蒙古经济起飞的强劲动力源。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引起了世界的...
- 李相合
- 文献传递
- 中国服务经济:结构演进及其理论创新
- 本文就服务经济结构演进及其理论创新进行研究。在对服务经济相关范畴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名义结构和实际结构的新范畴。认为目前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总体上是与当前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并不像当...
- 李相合
- 关键词:结构演进
- 文献传递
- 西部大开发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 2002年
- 有效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市场作用与国家干预的关系 ;输血式援助与造血式援助的关系 ;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的关系 ;西部开发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 ;
- 李相合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国家干预移民就业民族经济
-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的更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2008年
-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升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更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历了如下历程:速度理念与粗放型增长、效益理念与集约型增长、人本理念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历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当前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等新理念为支撑。
- 李相合张雪瑞
-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
- 论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创新被引量:2
- 2005年
- 人才是西部开发的关键,人才资源的运行机制在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性。我们要在不断完善人才机制运行的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努力实现除市场机制以外的其他运行机制的创新,包括: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人才开发与利用的网络机制、人才资源的再利用的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双向促进良性互动的机制。
- 李相合刘涛
- 关键词:人才资源
- 缩小西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被引量:2
- 2000年
- 促进西部经济大发展,缩小西东部地区差距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一、处理好循序渐进与跳跃式发展的关系;二、处理好市场经济与计划调节的关系;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族教育、科技进步的关系;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五、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 李相合
- 略论中国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增长被引量:1
- 2005年
- 制度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论述,中国建国以来的农地制度变迁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中国现行农地制度曾经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也要对其进行创新,改进其存在的缺陷。应建立农地股份合作制以推动农地的规模经营和土地的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 李相合韩鹏
- 关键词:经济增长家庭承包制农地股份合作制
- 相同的渊源 不同的结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之一被引量:3
- 2001年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虽然都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 ,却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永恒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笔者通过对二者的渊源、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结论的比较分析 ,得到如下启示 :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必须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 ;对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增强马克思经济学的实用性 ,强化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 李相合
-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三线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的经验与教训被引量:5
- 2003年
- 三线建设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中央政府的战略指导和扶持,是西部开发的保证;基础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条件;引进科学技术和培育科技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决策者思想观念更新是西部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主体单一化,会束缚经济的发展;资金渠道的单一,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忽视地区特色经济,使经济缺乏增长点。
- 李相合陈红
- 关键词: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
- 内蒙古经济增长中技术效率(TE)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最近几年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特别关注,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中技术效率如何?分析最近九年相关数据,运用SFA技术估计得出内蒙古的生产函数以测算TE,可以看出:内蒙古经济在1997-2005年间处于技术低效甚至无效状态,并且技术效率具有收敛性,即GDP增长快的地区其技术效率低于GDP增长较慢地区。因而,要使内蒙古经济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走以技术和效益为导向的内生型经济增长道路。
- 李相合范彦君
-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增长随机前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