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浩
- 作品数:160 被引量:6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
- 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思想与观念、研究内容与重难点、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思考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问题的思路。
- 李百浩韩秀
-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城市史城市规划
- 文献传递
- 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形成及其特点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中国内陆特大城市,近代武汉的城市规划是比较有特点的。为了适应近代工业化、商业化与城市化的需求,武汉根据现实环境要求,在吸取殖民式与西方式城市规划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城市规划管理功能,在旧城改造与新市区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简要地梳理了武汉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历程,论述了近代武汉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揭示了近代城市规划管理形态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规律。
- 郭建李彩李百浩
-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城市规划管理
- 王信伯与沙市近代城市建设
- 本文利用史料与文献,介绍近代建筑师王信伯及其在沙市近代建筑史上的学术地位、作用与设计作品,呼吁加强中国近代建筑人物史研究。
- 李百浩李巨川潘华
- 汉口里分研究之一:汉润里被引量:13
- 2008年
- 该文回顾了汉润里空间形态的演变、近代商业文化的形成,并对其巷道空间、入户方式、以及"经典化"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汉口近代房地产开发成熟期的商品型里分的典型特征,并通过对汉润里内多元生活形态的调研,提出了将其作为优秀里分建筑群整体保留与合理再利用的保护思想。
- 李百浩孙震
- 关键词:汉口里分
- 新型实用微波吸收水泥基复合墙体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保持结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的微波吸收水泥基复合墙体材料设计与制备问题。以获得既保证墙体材料完整性和力学性能、又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的材料为目标,以方便施工、成本低廉为原则,设计了以纳米碳黑为吸收剂的新型水泥基墙体材料,采用适于建筑工程的程序成功制备了材料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水泥基复合墙体材料在8~18GHz的频段内吸收能力为7.5~17dB,在18~26.5GHz频段吸收能力为10~15dB。
- 刘成国钟淼黎杨杨名李百浩
- 关键词:吸波性能吸波材料
- 因兵而兴的湖北古镇——罗田屯兵堡被引量:15
- 2005年
- 该文结合古镇区位环境、军事、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探讨了因兵而兴的胜利镇屯兵堡街的选址布局、街道结构及形态特征,分析了当地建筑的类型和建构特色。
- 李百浩孟岗
- 关键词:湖北古镇街道
- 卫星城在中国——上海的大城市疏散经验(1949—1978)
- 2024年
- 作为抑制大城市扩张的规划智慧,卫星城在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实践卫星城理论的先驱,规划建设了第一批卫星城:闵行、吴泾、安亭、松江、嘉定。基于上海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结合关键规划人物,相关规划文本、事件,从城市规划史的视角追溯和评价了1949-1978年间上海卫星城理论的引入过程及实践成效。研究认为卫星城之所以能够被“传播-接纳”,是因为其迎合了城市“减人”政策,实现了工业降本增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发现新中国早期的城市规划理论并非全部源自苏联模式,欧洲经验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哈罗、贝席尔登、魏林比等战后新城曾被视为理想的规划模型;提出建立卫星城更多考虑的是支撑国家工业化目标,实践过程中,工业化的优先等级高于人口疏散及社会生活,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规划实践对初始设想的适应性改变。有助于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及其外来影响,加深对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复杂关系的认知。
- 许皓李百浩李朝
- 关键词:卫星城城市规划史人口疏散区域规划
- 城市历史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以武汉市农讲所片历史风貌区规划为例被引量:3
- 2006年
- 历史与生态环境是城市快速发展中最先被忽视的两个层面,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观的终极回归。该文根据武汉市农讲所片历史风貌区的实际情况,探讨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如何坚持保护原则协调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提出历史风貌保护的生态协调概念。
- 黄立李百浩
- 因农而兴的湖北古镇——巴东野三关
- 2006年
- 该文从巴东野三关古镇因农而兴的形成因素出发,对“四山一坝,新旧依傍”的古镇空间形态、“一道·二街·三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其街巷空间序列和节点空间进行分析,研究了古镇的建筑和营造方式,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展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鄂西山区古镇图景。
- 李百浩余波
- 关键词:湖北古镇土家族民居
- 汉口里分研究之五:江汉村被引量:3
- 2008年
- 该文以近代汉口高等里分——江汉村为研究对象,在描述其历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江汉村独特的杂糅式的风格特点,并指出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 李百浩张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