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56 被引量:30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会议论文
  • 2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地磁
  • 13篇古地磁
  • 11篇旋回
  • 10篇地层学
  • 9篇地层
  • 9篇旋回地层
  • 9篇旋回地层学
  • 9篇岩石
  • 9篇磁化率
  • 7篇环境意义
  • 6篇地磁学
  • 6篇环境磁学
  • 6篇古地磁学
  • 5篇岩石磁学
  • 5篇沉积物
  • 5篇磁学
  • 4篇陡山沱组
  • 4篇米兰科维奇旋...
  • 4篇磁学性质
  • 4篇磁学研究

机构

  • 3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安徽科技学院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神户大学

作者

  • 56篇李海燕
  • 41篇张世红
  • 26篇吴怀春
  • 21篇杨天水
  • 7篇赵庆乐
  • 6篇李勇
  • 5篇赵坤玲
  • 4篇方念乔
  • 4篇刘慧
  • 3篇董进
  • 3篇吕静
  • 2篇高亮
  • 2篇王洋
  • 2篇房强
  • 2篇白凌燕
  • 2篇冯庆来
  • 2篇张元厚
  • 2篇时美楠
  • 2篇刘俊来
  • 2篇陈志勇

传媒

  • 6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2016中国...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学前缘
  • 1篇非金属矿
  • 1篇土壤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宽城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的岩石磁学研究
<正>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崖门子高于庄组三段碳酸盐岩剖面近南北向出露,野外观察其岩层颜色变化显著,南端呈红色、浅红色、浅灰色和灰黑色,向北颜色逐渐加深,北端为黑色且顺层发育结核。剖面中部顺层发育逆断层。本文对该剖面开展了岩...
吕静李海燕张世红
文献传递
孟加拉湾MD77-181岩芯磁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2
2006年
对位于孟加拉扇的MD77—181岩芯进行了详细的环境磁学测量,包括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等温剩磁,以及典型样品的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特征和磁滞参数等.结果表明:(1)~9.82m以上层段(相当于~160ka以来)以亚铁磁性的准单畴磁铁矿为主,磁性颗粒组合随冰期/间冰期发生周期性变化,冰期时磁铁矿的含量较相邻间冰期高,且粒度较相邻间冰期粗,反映了冰期时印度夏季风的减弱;~6.50m以上层段(相当于~70ka以来),磁性颗粒的粒度变化揭示了印度夏季风变化与北大西洋Heinrich快速冷事件之间的遥相关.(2)~9.82m以下层段(相当于~160ka以前)几乎不含亚铁磁性颗粒,顺磁性物质的影响显著,并出现黄铁矿,推测该段岩芯磁记录受还原成岩作用影响强烈.MD77—181岩芯磁记录与孟加拉扇MD77-180岩芯和阿拉伯海ODP722B岩芯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据三支岩芯的对比研究推测,~160ka时可能发生一次改变整个北印度洋区氧化还原环境的古海洋学事件,此事件发生之前本区还原成岩作用对沉积物磁记录影响强烈,之后的环境变化抑制了还原成岩作用对沉积物磁记录的影响.
李海燕张世红方念乔王红强
关键词:环境磁学北印度洋KA
交变退磁过程对磁铁矿平均磁化率值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
定交变退磁过程对磁铁矿平均磁化率值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选择纯磁铁矿样品进行分析,交变退磁过程中,随交变场的增大,为使其磁畴能量最小,多畴/准单畴磁铁矿的磁畴壁发生移动或旋转,从而其磁畴结构发生变化,这使得磁铁矿样品的平均...
李海燕张世红吴怀春杨天水
关键词:磁铁矿各向异性
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地磁新数据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5
2012年
对采自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和敖汉旗安庆沟乡晚石炭世酒局子组的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开展了古地磁学研究。宝力高庙组和酒局子组样品退磁特征表明,高温剩磁分量均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可能携带了岩石形成时期的特征剩磁分量。层面校正后2个组平均特征剩磁分量分别为:D=159.3°,I=-33.1°,α95=8.7°;D=328.8°,I=31.3°,α95=5.7°。这反映了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位于北纬17°—18°N。将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与已发表的相邻地区古地磁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古生物、古气候等地质数据,推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内蒙古中部与华北地块关系密切,距离较近,而远离西伯利亚地块,内蒙古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可能是华北地块的组成部分。
李朋武张世红高锐李海燕赵庆乐李秋生管烨
关键词:古地磁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大地构造学
旋回地层学对华南陡山沱组上部δ13C负异常持续时间的约束
<正>陡山沱组上部的δ13C负异常通常被认为对应于Shuram/Wonoka δ13C负异常,其成因对于理解地球早期碳循环非常重要,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1)全球同时性的大洋氧化事件导致了原生的沉积碳同位素异常;(2)埃...
李海燕张世红吴怀春韩健蒋干清舒德干董进赵坤岭
关键词:地球化学碳循环持续时间旋回地层学
文献传递
石英尾砂对旱地表土磁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对安徽省凤阳县石英尾砂、受尾砂影响的表土、旱地表土和城镇表土进行了磁学测量,结果表明这4类样品的磁性特征明显不同。尽管这4类样品的磁化率均由磁铁矿主导,但旱地表土中可能含少量磁赤铁矿,石英尾砂、受尾砂影响的表土和城镇表土中可能含少量铁的氢氧化物(如纤铁矿),受尾砂影响的表土中还含少量赤铁矿。城镇表土中磁铁矿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类样品,受尾砂影响的表土中的磁铁矿含量介于石英尾砂和旱地表土之间。城镇表土中磁铁矿的粒径范围较宽,小于1μm,石英尾砂中磁铁矿的粒径大于0.1μm,旱地表土中磁铁矿的粒径小于0.1μm,受尾砂影响的表土中磁铁矿的粒径介于旱地表土与石英尾砂的粒径之间。城镇表土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旱地表土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正相关,而受石英尾砂影响的表土的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城市工业和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城镇表土的磁性较旱地表土增强。而在石英砂生产这一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受尾砂影响的表土的磁性较旱地表土减弱,这是由石英尾砂中磁性矿物的含量较旱地表土4的少所致。
李勇李勇
利用采样定理与沉积速率确定旋回分析最佳采样间隔被引量:5
2011年
旋回地层学方法近年来被成功应用于年代确定及重大地质事件天文影响因素的判别.采样是旋回分析中最重要的一步,目前大多使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替代性指标,采样频率过高,会大大增加测量和计算的工作量,同时也会增加随机干扰或其他非气候因素的干扰;采样频率过低,可能识别不出其中所包含的米兰柯维奇旋回成分.为确定一个最佳的采样间隔,通过对80~100Ma理论日照量曲线及两个实测剖面3种采样间隔(密集采样间隔与约等于一个岁差周期沉积厚度四分之一和一半的采样间隔)数据分别进行谱估计并比较谱估计结果.发现在满足采样定理的前提下,以一个岁差周期沉积厚度的约一半作为采样间隔,既可以分析出全部的米兰柯维奇旋回信号,又具有最少的工作量,是旋回分析的最佳采样间隔.实际采样中需根据平均沉积速率来确定这个最佳采样间隔.
赵庆乐吴怀春李海燕张世红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沉积学沉积速率采样间隔
云南西南地区中侏罗世红层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陈志勇张世红冼汉标高亮李海燕
石英砂与石英砂原料磁化率的对比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对凤阳石英砂和石英砂原料的磁化率、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测量及石英岩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石英砂中磁性矿物含量极低,磁化率极低;石英砂原料磁化率高,可能含有磁铁矿、赤铁矿、铁的氢氧化物(如纤铁矿)等磁性矿物。石英砂磁化率值的高低反映了石英砂中含铁杂质的含量,同时也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当石英砂磁化率越低时,说明含铁杂质的含量低,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较好;当石英砂磁化率越高时,说明含铁杂质的含量高,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较差。
李勇李勇李海燕
关键词:石英砂磁化率
华南宜昌陡山沱组四段碳酸盐结核形成环境研究及其烃源岩评价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结核对揭示沉积物早期埋藏和成岩环境有重要意义.对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四段黑色页岩中碳酸盐结核的物质成分、微观组构和有机质分析,揭示了碳酸盐结核的形成环境和演化.陡山沱组结核形成于沉积早期沉积物-水界面下0~3m处,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密切相关.高有机质、草莓状黄铁矿和纸房状构造(card-house)的存在揭示了原始的静水缺氧沉积环境,推测在硫酸盐还原阶段产生大量胶结碳酸盐,充填以前的气孔形成球状微晶白云石构造.陡山沱组结核以透入性模式生长,碳酸盐胶结在整个结核中同时析出结晶.岩石有机质热解分析显示,陡山沱组结核相对围岩有较小的TOC含量和较大的有效碳含量;结核的孔隙对有机质具有封闭作用,可使高成熟区亦存在较大的生油潜力.结核是一种广义微生物岩,其独特的形成条件有利于揭示沉积成岩阶段的微生物环境.
董进张世红Ganqing Jiang赵庆乐李海燕史晓颖刘俊来
关键词:陡山沱组形成环境烃源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