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西 作品数:29 被引量:19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线粒体DNA序列在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分子系统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4 2007年 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DNA序列的累积,昆虫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线粒体DNA(mtDNA)序列相对于核内DNA序列进化速率较快,常被用于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线粒体DNA序列来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系统发育的研究概况。总结发现,COⅠ、COⅡ、12S rDNA、16S rDNA、Cytb、ND1、ND2和ND5等线粒体区段被用于半翅目异翅亚目系统发育的研究,其中以COI、COⅡ、16S rDNA和Cytb应用最广泛,但目前尚缺乏不同分子标记间的联合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最好在选定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分类阶元(如科间、亚科间、科内属间、种间或种内)后,集中测定线粒体某几个区段的DNA序列,然后进行单一分析和联合分析,并与传统形态学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可望全面分析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刘会 李正西 李淑娟 彩万志关键词:半翅目 异翅亚目 线粒体DNA 分子系统学 rDNA-ITS2应用于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16 2002年 本研究通过对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gramma confusum、甘蓝夜蛾赤眼蜂 T. brassicae、广赤眼蜂 T.evanescens、食胚赤眼蜂 T. embryophagum,及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的 6个地理种群的 r DNA- ITS2进行克隆测序 ,又运用软件 DNAStar的 Meg Align程序对不同赤眼蜂属间、赤眼蜂属种间、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及同一赤眼蜂个体不同拷贝之间的 ITS2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赤眼蜂属与外群 ITS2序列的遗传相似性很低、赤眼蜂属内不同种之间 ITS2序列保守性适中、种内或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及同一个体不同 ITS2拷贝间非常保守。说明 李正西 沈佐锐关键词:RDNA-ITS2 赤眼蜂 分子鉴定 天敌昆虫 赤眼蜂rDNA-ITS2克隆测序及蜂种特异引物设计 被引量:11 2001年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 ITS2基因 (内部可转录间隔区 )的克隆测序 ,并联机检索 Gen Bank核酸序列库中其它相关序列 ,我们利用引物设计软件 Primer Premier 5 .0设计出蜂种的特异引物 ,对赤眼蜂各个发育期 ,包括卵期、幼期和成熟期进行检测 ,实现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快速、可靠的分子鉴定和检测。该技术可用于赤眼蜂的田间种群监测。 李正西 沈佐锐关键词:RDNA-ITS2 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种群特异分子标记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赤眼蜂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卵寄生蜂,其中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我国玉米种植区重要的天敌昆虫,但其不同的地理种群在生物防治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有效利用玉米螟赤眼蜂的优势种群,有必要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别。然而,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同一种赤眼蜂的不同种群进行鉴别是非常困难的。本研究首先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采自我国北京农科院、山东日照和山西太原的3个玉米螟赤眼蜂种群,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然后筛选了种群特异性位点,并通过克隆测序和引物设计构建了种群特异性分子标记,即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最后,利用SCAR标记对混合蜂群竞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子检测。该研究方法有助于玉米螟赤眼蜂优势种群的筛选,对于赤眼蜂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董贝 王素琴 李正西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SCAR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被引量:29 2005年 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耿金虎 沈佐锐 李正西 张帆关键词:柞蚕卵 松毛虫赤眼蜂 冷贮 福建省烟粉虱自然种群Wolbachia感染特点 被引量:6 2008年 Wolbachia是专性的细胞内细菌,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节肢动物中存在A组和B组Wolbachia,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中主要检测到了B组Wolbachia。本研究从福建省采集到17个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通过rDNA-ITS1克隆测序鉴定了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的生物型,然后采用Wolbachia 16S rDNA的特异引物,并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了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特点。结果表明:从福建省闽侯、平潭、南平、来舟、漳平和沙县采集到的烟粉虱自然种群属于非B型,而非B型烟粉虱种群中存在广泛的超感染现象,即单个非B型烟粉虱个体中同时感染了不同型Wolbachia。相反,B型烟粉虱自然种群的个体中只感染A组Wolbachia。该研究依据密集采样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Wolbachia在烟粉虱自然种群中的分布确实与宿主的生物型密切相关,提示Wolbachia可能在烟粉虱的种群分化中发挥作用。 林煌真 李正西关键词:烟粉虱 种群分化 WOLBACHIA RDNA PCR-RFLP 高温冲击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5年 研究了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于蛹中期和蛹后期经历6h 35、40℃高温单次冲击处理,对当代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寿命等4个指标和处理子代有效繁殖个体数、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率等4个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松毛虫赤眼蜂处于蛹中期和蛹后期阶段,在处理当代易受高温冲击影响,尤以40℃高温不利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两指标明显降低。其中蛹后期经历6h 40℃高温冲击后,几乎不能继续发育羽化;而总体来看高温冲击对子代蜂各指标未表现出明显影响。 耿金虎 沈佐锐 李正西 张帆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 柞蚕卵 生物防治 赤眼蜂近缘种rDNA-ITS2序列分子系统分析和特异诊断引物设计 赤眼蜂种的分子鉴定可通过“种保守序列”的特异PCR扩增来实现,而真核生物rDNA-ITS2是重要的靶标序列。我们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玉米螟赤眼蜂(T... 李正西 沈佐锐关键词:ITS2 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文献传递 舞毒蛾地理种群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舞毒蛾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农林害虫。本研究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河北茅荆坝、吉林长春、河北大仓、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等我国5个重要舞毒蛾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我国5个舞毒蛾地理种群多数遗传位点显示出纯合子缺失和杂合子过剩的特点。同时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5个舞毒蛾种群可分为两大支,其中新疆阿勒泰种群单独为一支,其余种群聚类为另一支。微卫星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说明,所研究的舞毒蛾种群的个体之间发生了广泛的基因流动。舞毒蛾种群间存在活跃的基因流动,提示该物种在我国一直在传播扩散。该研究可为舞毒蛾的检验检疫及其防控提供依据。 吴妍 张俊华 张浩 陈乃中 钟勇 李正西关键词:舞毒蛾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态性 基因流动 我国烟粉虱自然种群中存在广泛的Wolbachia感染现象 被引量:12 2008年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的一类共生菌,可以引起宿主生殖行为的改变。烟粉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已有的研究表明烟粉虱中存在Wolbachia的感染,但所检测到的感染率不高,并且迄今在烟粉虱中所检出的Wolbachia均属于B组群。该研究从我国河北、新疆、北京、山东、浙江、广西、海南、广州和福建采集到18个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基于ITS1 rDNA克隆测序鉴定了烟粉虱的生物型,然后采用自行设计的Wolbachia 16S rDNA及wsp基因的专用引物对所采集到的烟粉虱种群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烟粉虱自然种群中都存在Wolbachia感染,同时还发现B/Q生物型烟粉虱中主要感染A组群Wolbachia,而非B/Q生物型烟粉虱中存在大量的超感染现象。该研究显示烟粉虱自然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率比预想的要高得多,而分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能是影响Wolbachia感染率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 郭晓鹏 李正西关键词:烟粉虱 WOLBACHIA RDNA WSP 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