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明
- 作品数:40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价值导向
-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这两大文化精神内蕴着主体的价值导向,所以,必须从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哲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说明,既要发展,又要科学的发展。这就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第一,反对否定人的主体性的...
- 李楠明
- 关键词:以人为本
- 文献传递
- 浅析恩格斯的国家学说被引量:1
- 2014年
- 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国家观点,及马克思各个时期的国家思想;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为文本进行解读,着重剖析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以及国家的消亡。
- 付泽宇李楠明
- 关键词:恩格斯阶级
- 德勒兹微观权力思想探析
- 2014年
- 德勒兹与他的合作者加塔利建构了以欲望为逻辑起点的微观政治学,他们颠覆了"欲望即匮乏"的传统欲望观,更加强调欲望的生产性和革命性。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带来欲望的空前解放的同时,对欲望又进行了再辖域化,使欲望被再度囚禁。为重新焕发欲望的生机,他们主张通过解辖域的方式来实现欲望的解放,并力求把这种微观层面的欲望解放渗透到宏观的经济和政治层面,试图以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嬗变实现整个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为促成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创造条件。
- 李楠明石岩
- 关键词:欲望微观权力
-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 2015年
-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保障。在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漫长道路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现成的模板和公式,而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思维方法。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制定改革方针政策时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并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要科学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实践哲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老路"和"邪路",使社会经济有条不紊地发展前进。
- 李楠明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关切——访张奎良教授被引量:1
- 2005年
- 李楠明
- 关键词:老师以人为本
- 论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及其哲学价值
- 2021年
- 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休闲"二字,这一思想是隐含而又有迹可循的存在于他的相关著述中的,要通过一些关键词作为重点把握进行探索和分析。文章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入手,通过阅读马克思相关著作,寻找并分析其中有特征的重要词汇,解读该思想的内涵,达到对其深入理解,并结合当下现实情况,论述该思想的哲学价值所在。
- 李悦李楠明
- 关键词:休闲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逻辑和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世界市场的两极性的分工迫使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来振兴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在理论逻辑上是回答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思想所遗留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体现着个体本位社会格局的形成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因而只有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价值意蕴才能把握其发展的内在机理。
- 李楠明
- 关键词:世界历史实践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文化哲学的意义:文化模式的变迁与历史发展被引量:5
- 2003年
- 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质是一场文化危机,正是对这种危机的深刻反省,促使了文化哲学在19世纪兴起并在20世纪兴盛。文化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哲学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哲学未来的发展形态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国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面临着从传统的自发性的农业文化向现代的自觉性文化的转变,如果没有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习俗传统、生活方式和存在样态的彻底革命,现代化是不能完成的。
- 田成义李楠明
- 关键词:文化危机文化哲学
- 学会用辩证方法去观察处理实际问题被引量:1
- 2015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学会用辩证方法去观察处理实际问题,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掌握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学会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并把矛盾学说转化为活动方式、
- 李楠明
- 关键词: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方法中国梦哲学智慧近代自然科学省情
- 个体的丰富性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被引量:6
- 2006年
-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理论。这种哲学是现代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突出了人作为个体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显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所具有的意义。但独立的自我并不是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造就的只是市民社会的私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和类的矛盾,使个体能够成为类的存在物,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个体丰富性的马克思哲学精神的反映,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
- 李楠明
-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