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凤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麻气管插管的教学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教学中伴随的问题及术后喉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以期提高气管插管教学的质量。方法: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教学组和医师组,每组50例。记录2组的插管时间、脱氧合发生率和尝试插管次数,并在患者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和术后24 h评估患者喉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插管时间、脱氧合发生率和插管次数在教学组均显著高于医师组(P<0.01)。医师组的喉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教学组(P<0.01),而2组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教学会延长插管时间并增加插管次数,同时增加气道损伤的概率。
- 陆慧红李桂凤陈洪飞白浪姜桢
-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教学
- 浅谈浮针对疼痛医学发展的启示
- 浮针疗法是对中国传统针灸学的现代发展.使用一次性浮针在皮下组织进行扫散,对软组织伤痛和一些内科杂病有快捷稳定的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分析浮针疗法的特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认为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会给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
- 李桂凤符仲华
- 关键词:疼痛医学浮针疗法肌筋膜触发点疗效评价
- 浮针治疗踝管综合征30例被引量:4
- 2019年
- 踝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足底及足内踝疼痛、麻木,久站或行走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症状严重时影响其工作及生活质量。笔者自2015年4月~2019年2月,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踝管综合征30例,并与西医封闭疗法进行比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李巧林李新伟李桂凤徐楚婷
- 关键词:浮针疗法踝管综合征
- 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模型的镇痛效果及机制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沙利度胺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hronic sciatic nerve constriction,CCI)的镇痛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C组、L组、M组及H组,S组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四组建立CCI模型,术后分别用20 mg/kg、50mg/kg、100 mg/kg沙利度胺处理L组、M组、H组。于术后第1、2、3、4周测量和比较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沙利度胺浓度与TNFR mRNA相对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组术前术后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均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四组术后痛阈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组术后第4周时机械性痛阈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其他时间点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L组、M组、H组术后机械性痛阈、热痛阈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对比S组明显降低(P=0.000),亦显著低于L组(P=0.000);而不同剂量组机械性痛阈、热痛阈相比,H组高于M组(P=0.000),M组高于L组(P=0.000)。相对于C组,L组、M组、H组术后第4周TNFR1 mRNA及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H组下降最为明显,M组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加与TNFR1表达水平的升高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97,P=0.036)。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TNFR表达水平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发挥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有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镇痛药物之一。
- 赵宇鹏陆慧红顾斌李桂凤田晓涛
- 关键词:沙利度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神经病理性疼痛
-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Ⅱ组(长托宁组),Ⅲ组(哌替啶组)。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及严重分级;记录静脉注药前1 min(T_0)、静脉注药后3 min(T_1)、5 min(T_2)、10 min(T_3)、15 min(T_4)、20 min(T_5)、30 min(T_6)的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注药前1 min(T_0)、注药后30 min(T6)、麻醉后30 min(T_7)和手术结束时(T_8)体温变化情况。结果Ⅱ组、Ⅲ组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0%、7.5%,显著低于Ⅰ组的65%(P<0.01),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寒战严重程度分级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Ⅲ组用药后下降明显,与Ⅰ组和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三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静脉注药后,发生恶心呕吐6例(15%),嗜睡5例(12.5%),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P<0.05)。结论麻醉前预防性静脉注射长托宁(0.01 mg/kg)具有预防术中寒战发生的作用,效用与预防性静脉注射哌替啶(0.5 mg/kg)相似,但长托宁无类似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无哌替啶高发生率的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对血压、心率、体温无影响,在临床预防术中寒战的应用中优于哌替啶。
- 李桂凤陈洪飞陆慧红赵宇鹏张爱莲王清秀
- 关键词:寒战急性阑尾炎
- 开胸手术中术侧肺部分通气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时应用术侧肺部分通气法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左侧开胸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6例,ASA Ⅰ~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自身对照交叉研究.在双肺通气(TLV)后两组按不同顺序接受单肺通气(OLV)和术侧肺部分通气(PLV),各通气30min.于TLV、OLV和PLV后各30min等时点取动脉血和右心房静脉血,记录动脉血氧分压,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与OLV时比较,PLV时气道峰压Ppeak显著降低(t=3.712,P=0.009);平台压Pplat显著降低(t=4.124,P=0.016);动脉氧分压则明显增加(t=126.982,P=0.000);Qs/Qt显著减少(t=9.875,P=0.000).结论 开胸手术中行术侧肺部分通气可减少肺内分流,显著改善氧合.
- 赵宇鹏窦忠琴陆慧红白浪王清秀李桂凤
-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开胸手术
- 术侧肺部分通气法与单肺通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比较术侧肺部分通气(partial ventilation of independent lung,PLV)情况下的氧合与气道压力.方法 16例接受食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自身对照交叉研究.在双肺通气后按不同顺序接受OLV和术侧肺PLV,比较3种通气时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及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 两种通气方式下OI均显著低于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但PLV时显著高于OLV(PLV391±112,OLV134±53,TLV530±92,P〈0.05);气道压力值在PLV时也显著低于OLV[Ppeak:(19±3)cm H2O vs(27±5)cm H2O,Pplat:(17±2)cm H2O vs(23±3)cm H2O,P〈0.05](1 cm H2O=0.098 kPa). 结论PLV显著改善了氧合和呼吸力学指标.
- 白浪李桂凤陈佳瑶赵宇鹏王清秀姜桢
- 关键词:开胸术单肺通气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在外痔手术后的镇痛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在外痔切除术后的镇痛时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至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40例择期接受外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0.375%组(应用0.375%的罗哌卡因)和0.750%组(应用0.750%的罗哌卡因),在配合镇静和镇痛法的情况下完成手术。记录术后第一次感觉疼痛的时间。术后采用盲法评估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2 h、4 h、6 h、8 h、12 h)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实施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结果 0.750%组初始感觉中度以上疼痛时间是术后(8.2±1.3)h,显著晚于0.375%组的(4.7±2.1)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无显著差异(240.15±7.94μg vs.235.75±12.46μg,P>0.05)。术后4 h、6 h、8 h、12 h,0.750%组VAS评分均低于0.375%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外痔切除术后局部使用0.750%罗哌卡因较应用0.375%的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延长镇痛时间并减轻疼痛程度。
- 陈洪飞许兰兰夏碧郭佳瑜李桂凤陆慧红
- 关键词:罗哌卡因镇痛
- 全膝关节置换后局部浸润的持续镇痛效果被引量:15
- 2014年
- 背景:多项研究证实了局部浸润镇痛法的优良镇痛效果,但从文献分析其最佳效果往往限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天或更短时间内。目的: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较低浓度局麻药硬膜外镇痛的基础上应用局部浸润镇痛法,观察静息状态下和运动时的镇痛效果。方法:将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局部浸润镇痛组,均给予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塞来昔布和置换后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2组患者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置换过程中对照组给予150 mL生理盐水于关节周围注射,局部浸润镇痛组给予同等容量的混合药液,其中包括罗哌卡因300 mg、吗啡5 mg和肾上腺素10μg。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置换后6,12,24,36,48 h的静止痛及运动痛,观察置换后恶心、呕吐、下肢麻木感和肌无力感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患者置换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除置换后48 h的静止痛在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局部浸润镇痛组患者运动痛、静止痛目测类比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局部浸润镇痛组在6,12 h的静止痛与运动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均未见恶心、呕吐症状,2组各2例患者主诉下肢曾有轻微的麻木感,但并未因肌无力影响功能锻炼。2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提示联合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和置换后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镇痛技术可以在全膝关节置换后提供优良且持续的镇痛效果,且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出现。
- 陆慧红李桂凤白浪孙继雄姜桢尹峰
- 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硬膜外镇痛多模式镇痛